央视作为中国新闻、播音界的最权威机构,培养了很多全国观众喜爱的优秀主持人。而她们在荧屏上光鲜亮丽的背后,也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并多多少少对家庭有所亏欠。
被誉为“国脸”的新闻联播主持人李修平,就是其中之一。进入央视后,她的所有时间安排都以事业为基准,甚至为了工作失去过一段婚姻。
获得过金话筒奖的李修平,并不是天赋型播音员。为了追求梦想,她经历过3次高考落榜,矢志不渝。进入央视后,她的主持生涯里创下了26年0失误的记录。如今61岁的她已经退休,为了事业她无儿无女,晚年生活却仍是充实、幸福的。
1963年,李修平出生于兰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桥梁工程师,母亲是人民教师,李修平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受父母的影响,一家子都是知识分子的性格,中规中矩地工作、学习,情绪稳定,做事专心。这样的家庭氛围,让李修平从小养成了端庄大气的气质。
父亲的工作比较忙,经常在施工现场好久不回家,李修平小的时候总爱盼着下雪,因为天冷了工地就会停工,父亲就会回来。7岁时,她学会诉诸文字,将想念父亲的心情写进日记里。
其实,李修平想念的父亲不算是小孩喜欢的那种慈父。她曾说过,父亲是“理工科思维”,做事一板一眼,说话言简意赅,回到家来也不会逗孩子们开心。但他很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在教导孩子们的时候,会“第一、第二”地条理清晰的讲话,好像在开会。
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李修平的哥哥姐姐都是学霸,她自己也一直名列前茅。但高考时,她却发挥失常,没有考到心仪学府。李修平没有气馁,也不愿将就自己选择第二志愿,于是决定复读。却不料,连续三年,她高考成绩都不理想。李修平很有韧性,新学期,她又走入了毕业班。
这一次复读,让她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遇:北京广播学院来学校招生,老师看李修平形象气质好,文学功底好,就推荐了她,她的父母也很支持。李修平最初的志向是当老师,但或许命运注定要她当主持人,连续三年考师范类院校都不得志,考广播学院,居然一下通过了。
最看重子女学业的父亲,在她复读的这几年从没批评过她,从不给她压力。当她把录取通知书拿回家时,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父亲在饭桌上微笑着说:“喝点酒吧。”离开家乡去北京上学时,父亲在她的书里夹了一张小纸条,上书:“学习要努力,生活要俭朴,做人要正直。”
能进入北京广播学院,来自各省同学们普通话都是过关的,但过关不意味着专业。成为专业播音员,普通话首先就是一大关。李修平最初自信满满,但在朗诵课上,轮到她朗诵时,她选了一首叫《我就是我》的小诗。她声情并茂地朗诵,却把“我是一抹青绿”,读成了“一me”,浓浓的西北味,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她这才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从此,李修平不是呆在图书馆就是呆在播音室,苦练苦学,到第一个学期结束,她的普通话就已经达到了播音员水准。大学的生活让她性格更加开朗,在校园里交了很多朋友。高中同学考到全国各地,李修平一直跟同学们保持通信联系。
李修平是个不爱邀功的性格,大一假期回到家她没有刻意显摆自己的普通话,也没有讲她付出的努力,却状似轻松地跟家人分享,这一年她交到了多少朋友,一共写出了多少封信。当天晚上,她还在给同学写信,没有发现,父亲不高兴了。
第二天,一个高中男同学来家里玩,跟李修平兴高采烈地聊着彼此在大学的生活和见闻。父亲上班前他们在聊,下班后他们还在聊,这回李修平终于看出父亲不高兴了,却不知为什么。转过天来,李修平还在摆弄收到的信件,父亲把所有信拿过去,一把扔进了火坑。还是姐姐眼疾手快,把信都给抢救了回来。
李修平很伤心,但她的教养让她不知道如何表达,脸上甚至没有流露出不满情绪。后来姐姐告诉她,父亲觉得她现在的心思不在学习上。李修平觉得百口莫辩,一赌气提前回了学校。回去后,把自己的委屈和努力写了一封长达十几页的信寄给父亲。
李修平以为,父亲接到她的“控诉信”后会更生气,但后来姐姐告诉她,父亲看了信后反而挺高兴,还喝了杯酒,感慨道:“女儿长大了!”从此之后,父亲跟李修平再通信,不再用教导小孩子的口吻,而是像朋友一样交流。在父亲的关怀下,李修平在大学里成绩依旧零下,大四还被选入央视实习。
但毕业后,她为了离家人近一些,选择回到家乡,进入甘肃电视台工作。在这期间,她跟同事范宇恋爱结婚了。李修平的播音很出色,进入甘肃电视台的第二年,央视来要人了。李修平有了工作历练,也更向往大的舞台,于是选择了去央视。
作为央视的新闻主持人,李修平能创下0失误的记录,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为此她疏于情感的维系,最终因为长期两地分居而离婚。她也没有时间陪伴家人,甚至在99年父亲病重的那个春节,她还在主持《新闻联播》。大年初六,她终于赶回家陪伴父亲,四天后,父亲病逝了。
42岁时,李修平与张春贤结婚。二人各忙各的事业,或许是因为年龄原因,他们也没有再要孩子。2015年,李修平终于退休。主持《新闻联播》26年,她竟没有一次失误。为了事业,她没有孩子。但晚年的她,在平时参与慈善类的事业,也终于有机会享受家庭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