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建重地威海由来

文化愿补不足 2024-11-09 00:52:59

1874年,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台湾据为己有。清政府得知后,立即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军直赴台湾。日军由于水土不服,病死较多,考虑到不能立即占领台湾,日本就通过外交手段获取利益。最终,清政府付给“日本国从前被害难民之家”抚恤银十万两和日军在台“修道建房等”四十万两白银,日军才撤走。日本占台虽然没有成功,但却暴露了野心,这给清政府敲响了警钟。清政府下令每年调拨白银四百万两,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沈葆祯从大局出发,建议优先发展北洋海军,北洋海军的成军之路就此开始。

李鸿章先是从英国订购了蚊炮船用于把守关口,紧接着另订购了“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不久又派人向德国订购了“定远”“镇远”两艘世界顶尖级铁甲舰及巡洋舰“济远”,并奏请治军能手丁汝昌为提督统领北洋水师。军舰已经有了眉目,接下来就是基地建设。对于大型军舰来说,天津大沽港太小。所以李鸿章放弃了大沾港,将旅顺作为修船基地,把威海作为重点建设基地。

1887年,清廷开始在威海建设海军基地、海军提督署、营房、弹药库、机器厂、水师学堂和医院,然后为了避免北洋舰队在停泊基地受到日军海陆双面夹击,又在1887年派绥、巩军各四营设防威海,开始在威海湾修筑大规模新式海岸炮台群。

1888年,从国外订购的舰船已经陆续到达威海,海军基地也已建好,军队早已到位,岸上的炮台更给人增添了一份安全感。刘公岛上的提督衙门里有重兵把守,北洋海军在这年正式建立。清政府据此获得了短暂的自信。

东亚第一的北洋海军,成军后的北洋海军拥有官兵4000余人,舰船25艘,不仅是清政府最强的一支海军舰队,就是在当时的亚洲,实力也高居榜首。当年的《美国海军年鉴》显示,北洋舰队的实力是东亚第一,世界第九(前八名分别为:英、法、俄、普鲁士、西、奥斯曼、意、美),这极大地震撼了野心勃勃的日本,使其不敢贸然寻衅。

洋务运动初见成效和北洋海军建成后,清政府自以为经济和军事都发展得不错,暂时不用担心列强侵犯,于是开始忙活起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钱财不够,就用海军军费来凑。因而北洋海军正式建军后,竟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已有的军舰也逐渐老化,得不到及时维修;到1891年,连北洋海军的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至于兵力,陆海军总兵员虽多达八十余万人,但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

此时,隔壁的日本,在美国“黑船”来袭的惊吓中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逐渐变得富强。但因为日本国内资源缺乏、市场狭小,所以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就急需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加之日本内部矛盾突出,急需转嫁危机,于是将目光转向了地大物博但是自大却又软弱的清朝,开始走上对外扩张之路。为此,日本专门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与这个政策配套的行动是,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军、陆军。在慈禧太后将海军军费用来建颐和园的时候,1893年,明治天皇也发布了一道谕令,决定每年拿出皇室经费十分之一的钱财来资助海军建设。此举引得日本华族、富豪大为感动,纷纷为海军捐款,以充分准备这场“国运相赌”的战争。

甲午之战开始后,慈禧太后急切盼望尽早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办庆典,甚至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各方压力,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遗憾的是,清政府还是以失败告终。

刘公岛因为是北洋海军基地,存有水师衙门、丁汝昌寓所、水师学堂及炮台、码头等28处水师旧址,所以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建在了此岛。

0 阅读:1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