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改编西游显圣迹,乾隆宫廷戏曲达巅峰,《盛世鸿图》谁所作?

炎黄小刺史 2024-09-15 03:06:17

清朝统治者虽对戏曲采取禁毁政策,但历代皇帝却都是戏曲爱好者。

康熙时期,宫廷戏曲创作开始兴盛,皇帝亲自下令改编《西游记》等剧本。

到了乾隆朝,宫廷戏曲达到巅峰,大量连台本戏被创作演出,如《盛世鸿图》等。

然而,这些宫廷大戏的创作者身份成谜,其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连台本戏《盛世鸿图》前部

清朝统治者以武力入主中原,传统的华夷观念与清兵入关的暴行,使汉族士大夫对异族建立的新生政权很是抗拒,在平定了清初各地方大大小小的武装反抗后,统治者开始加强对思想方面的控制,对小说戏曲,采取前所未有的禁毁政策,然而清帝都是戏曲的爱好者,从顺治时起,便有前代传奇杂剧在宫廷舞台上演。

康熙时期,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海内承平,百业俱兴,康熙帝曾下旨命人改写前代剧本:“《西游记》,原有两三本,甚是俗气!近日海清,觅人收拾,已有八本,皆系各旧本内的套子,也不甚好。尔都改去,共成十本,赶九月内全进呈”。

编撰宫廷承应戏即从此期开始。雍正帝在还是皇子时期,曾亲呈寿曲,恭贺康熙万寿:继位后,作为一位勤勉的帝王,虽较少参与宴乐,但也较为重视宫廷演剧,修建了第一座宫廷三层大戏楼。

经过康雍两朝的积累,到乾隆朝,国力鼎盛,戏曲的编撰与演出也达到巅峰。乾隆本人好大喜功,为宣扬国威,标榜功业,特命张照、庄亲王允禄及周祥钰等人,修改前代遗留下的剧本,并重新编写了一批节令、节庆仪典剧目,这其中便包括连台本戏。

连台本戏的内容多以神怪与历史故事为主,大都有所本,尤其是其中的历史故事,几尽全史规模,如演绎战国孙膑庞涓斗法故事的《锋剑春秋》,“楚汉争霸戏”《楚汉春秋》,“三国戏”《鼎峙春秋》,程咬金、秦琼等瓦岗寨英雄的“隋唐戏”《建太平》,宋代杨家将故事戏《昭代箫韶》《铁旗阵》等:此外,乾隆皇帝还广修三层大戏楼,满足宫廷演剧需要:斥重金制作戏服、砌末,排演大戏,极尽奢华。

《盛世鸿图》前部十二段,每段八出,共九十六出。主要情节是:五代时期战火纷飞,黎庶遭倾,天庭众仙聚会,派赤须龙及一众神仙转世,救民于水火,结束纷争。

后汉隐帝刘承佑在位期间,朝中奸臣苏逢吉把持朝政,陷害忠良。边境山寇横行,搅扰一方。赵匡胤应天命而生,因不满奸臣弄权,大闹御勾栏,杀了女乐,犯下死罪,逃命关西,在路上结识了柴荣、郑恩,三人惺惺相惜,结为异姓兄弟。

因为朝廷通缉,三人不得已分开。赵匡胤另寻出路,一路上锄强济弱。苏逢吉先是弄权逼走总兵窦溶,杀了大将史宏肇,后挑拨离间,陷害郭彦威,后汉主听信谗言,派兵攻打郭彦威,郭彦威在众将怂恿下,起兵勤王。

众英杰齐聚澶州郭彦威麾下,经过一番争斗,后汉灭亡,郭彦威建立后周。薛王刘崇心下不服,联合擅长法术的董美英反扑后周政权。

编创群体、版本

内廷戏曲由于是专供皇家欣赏,关于其编撰的具体情况,外界知之甚少。

目前对这批清宫大戏创作情况记录最完整的是清人昭梿(1776-1829年)《啸亭杂录》中《大戏节戏》一条:“乾隆初,纯皇帝以海内升平,命张文敏制诸院本进呈,以备乐部演习,凡各节令皆奏演。其时典故,如屈子竞渡、子安题阁诸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其于内庭诸庆事,奏演祥征瑞应者,谓之《法宫雅奏》:其于万寿令节前后,奏演群仙神道、添筹锡禧,以及黄童白叟,含哺鼓腹者,谓之《九九大庆》;又演目连尊者救母事,析为十本,谓之《劝善金科》,于岁暮奏之,以其鬼魅杂出,以代古人傩祓之意。

演唐玄奘西域取经事,谓之《升平宝筏》,于上元前后日奏之。其曲文皆文敏亲制,词藻奇丽,引用内典经卷,大为超妙。其后又命庄恪亲王谱蜀汉《三国志》典故,谓之《鼎峙春秋》;又谱宋政和间梁山诸盗及宋金交兵徽钦北狩诸事,谓之《忠义璇图》。

其词皆出日华游客之手,惟能敷衍成章,又抄袭元、明《水浒》、《义侠》、《西川图》诸院本曲文,远不逮文敏多矣。”

昭梿,自号汲修主人,又号檀樽主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代善之后,嘉庆十年(1805)袭礼亲王爵。身为皇族,昭梿有机会进入内廷观赏这些专供皇室欣赏的戏曲。

这条记载了乾嘉时期清宫戏曲的种类、编创缘由、创作时间、编撰群体、演出体制、具体剧目甚至故事来源,信息含量巨大,成为后代治学者研究清宫戏曲的宝贵资料。据此,前辈学者对清宫大戏的作者做了大致推测。

如郑振铎认为清宫连台本戏的作者群体有二:一为乾隆初的词臣张照,创作了《月令承应》《法宫雅奏》《九九大庆》《劝善金科》和《升平宝筏》,一为庄恪亲王及江南曲客,创作了《鼎峙春秋》《忠义璇图》《昭代箫韶》和《渡世津梁》。

王芷章先生认为“盖自张文敏撰《劝善金科》、《升平宝筏》、《九九大庆》等院本以后,而庄亲王继之又制《鼎峙春秋》、《忠义璇图》,则周祥钰、邹金生辈手笔也。

内务府大臣自庄亲王殁后,孙永埔又袭其职,则其他大戏如《昭代箫韶》、《封神天榜》等,当亦同于《鼎峙春秋》、《忠义璇图》,乃内务府所聘文学之士之所编制,但皆不着其名姓耳。”!二位先生在具体篇目的作者归结上有不同见解,但均认可这批大戏的创作群体有二:“一为宫廷御用文人,如南书房官员所撰,或王府门下幕僚所作,皆出自名家手笔”。由于缺乏足够的史料支撑,除过明确标示创作者的剧作外,其他大戏的作者暂不可考。该剧的作者也无出上述两个群体。

具体作者信息尚待新材料的发现。有关该剧的版本,清内府抄本流传与收藏情况如下:(1)内务府抄本,存十二段,头段至九段,十一段至十三段,每段八出,中缺第十段,藏于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库。《古本戏曲丛刊》九集据此影印。四字标题出目,半页八行,每行二十字:未标注宫调、韵部:字迹工整,誊写精美,剧本中出现“天井”(三段第一出、第七出)“内擂鼓介,地井放大烟”(第五卷第二出)等提示词,需要动用皇家三层戏台,可知是为宫廷舞台演出所作。

笔者在翻阅《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曲本档案集成》时发现,“宋传”部分所收的曲本均演宋代故事,其中与之相关的共存两种,与前部中佚失的第十段、十三段后的故事情节相吻合且抄录字迹一致。一种“澶州聚杰”等八出,无封面。

前部九段演赵匡胤与结拜兄弟柴荣、郑恩分离,独自前往关西寻亲,途中历经磨难,郑恩与柴荣因误会而心生嫌隙,分道扬镳,至第十一段赵匡胤与郑恩已经相伴而行;前九段中有“一打韩通”,十一段又有“三打韩通”,可知中间缺郑恩与赵匡胤相会、“二打韩通”之事,该段中分别有对应的出目。

与赵匡胤结拜的罗彦威、李汉升等人本效力于后汉政权,但在十一段中又已投奔柴荣,成为后周的支持者,对此该段头出也做了合理的交代:“奸臣不容物,弃暗投明道,恨鸱鸮嫉贤妒忌,驱逐栋梁豪”。

众将跟随赵匡胤父亲赵宏殷平寇,不幸身遭奸臣苏逢吉陷害,有功不表,无功降罪,冷却了众人辅助汉朝的心,遂改投郭彦威部下;九段第八出赵匡胤因不信苗光义谶言,径入五索州城,射死伶人被追捕,幸得史奎救助,躲过一劫,十段第二出赵匡胤上场白:“俺只因不听苗光义柬帖上言语,进了五索州,果然惹出事来,险遭不测。幸亏着了史奎相救……”,承接了第九段第八出内容。

九段第六出高行周夜观星象,知自己命不久矣,染疾退兵,其子高怀亮、高怀德护送高行周先行撤退,派王皋、刘闵挡后,该段第七出便演王、刘二人提防郭彦威兵马偷袭,二人上场唱【八声甘州】“镇守黄河怕敌人掩袭,休教偷渡,听军前宣令,岂敢懒慢。安堕元戎抱疾,计奈何,将佐齐心少惧侉”,与前情节相接。

参考文献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