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他不是科学家,却在机械设计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他不是年轻的创新者,却用一辆自行车刷新了众人的想象力。
一个年近六旬的退休老大爷,会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机械天赋,发明出一辆独特的“任意踩自行车”,并因此一跃成为央视节目中的明星人物。
从会计到发明家谢勇,一位重庆普通的退休老大爷,年轻时的职业看似与机械毫不相关——会计。
谢勇早年毕业于四川省汽车运输公司大足技工学校汽车修理专业,他对机械的兴趣,远比账目更深刻。
年轻时,骑“28自行车”上坡的辛苦或许还能勉强承受,但年纪稍长后,谢勇逐渐意识到,传统自行车设计存在太多不合理的地方。长时间维持单一的蹬踏姿势、在上坡时的费力状况,让他常常感到疲惫不堪。
腿部的酸痛和气喘吁吁的疲惫感,常常让他陷入沉思:难道没有一种自行车能够减轻上坡时的负担吗?这种困惑,在他骑车的每个上坡路段都不断萦绕在脑海中,但现实生活让他的“造车梦”不得不搁置。
直到退休后,谢勇才真正有了时间和空间去专注于他的发明。
退休后的生活,本应是舒适悠闲的,但谢勇并没有按部就班地享受晚年,而是转身投入了发明的海洋。他每天钻研自行车的结构,研究踏板的设计,甚至有时半夜想到点子,都会立刻起身去画图纸。
妻子虽然觉得他年纪大了不该折腾,但谢勇知道,他的发明梦想已经无法阻挡。
每当设计进入瓶颈期时,谢勇也曾困惑、焦虑,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但一想到自己设计的图纸和半成品零件,他心中的热情再次点燃。
谢勇的第一步是从自行车的踏板入手。
对于传统自行车,谢勇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无论是平地还是上坡,骑行者都只能按一个固定的方向蹬踏板。而这恰恰是造成骑行费力的关键原因。他想到,如果能够设计出一种全新的踏板结构,让脚可以在任意方向进行蹬踏,那么骑行体验就会大大改善。
经过无数个通宵达旦的思考与实验,谢勇终于设计出了一种突破传统的“任意踩”结构——脚踏板不仅可以上下踩踏,还能实现前后、左右和360度自由转动。
失败是成功之母谢勇的第一辆“任意踩自行车”虽然设计新颖,但在实际测试时却遭遇了重大挫折。
谢勇的第一辆“任意踩自行车”虽然设计新颖,但在实际测试时却遭遇了重大挫折。初期版本的自行车使用了钢丝作为踏板传动系统的核心组件,结果刚骑没多久,钢丝就断裂了。
这一失败让谢勇明白,发明并非想象中的简单,一些看似合理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严重的缺陷。他意识到,钢丝的脆弱性成为了自行车设计的最大缺陷。没有气馁,谢勇经过几番改进和调整,第二代、第三代“任意踩自行车”终于诞生。
谢勇的坚持终于迎来了回报,他设计的自行车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实际使用效果也令人惊叹。这个设计的最大亮点在于,它彻底改变了传统自行车的踩踏方式,大大减少了骑行者的体力消耗,尤其是在上坡路段,骑行变得更加轻松。
央视登台、专利加持谢勇的发明不仅在功能上独树一帜,还在设计上展现了极高的创新性。
2013年,谢勇的“任意踩自行车”顺利通过国家专利局的审查,获得了首个发明专利证书。这一年对谢勇来说,是发明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获得首个专利后,谢勇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对自行车进行各项改进。他根据骑行者的需求,调整了自行车的座椅设计,使骑行更加舒适,并优化了踏板的整体位置,进一步提高了骑行的省力效果。这些改进使得他的发明更加完美。
谢勇的执着与创新精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的故事也传到了央视的耳朵里。
央视节目中,谢勇亲自演示了“任意踩”的功能,台下观众和专家纷纷惊叹于这辆看似简单却充满科技感的自行车设计。掌声和赞誉让谢勇感到无比自豪,他的努力终于被更多人所认可。
在节目中,谢勇骑着他的“任意踩自行车”,轻松自如地穿梭在城市的街道上。观众们纷纷感叹:“这自行车太神奇了!
随着节目的播出,“任意踩自行车”迅速走红网络,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还吸引了商家的目光。有投资者出价600多万元,想要收购谢勇的这一发明。
但谢勇丝毫没有被那极为高额的报价冲昏头脑,他目光坚定,神情从容,心中对自己的发明有着更为长远且清晰的规划。
专注梦想、无悔前行无论年龄多大,只要心中怀有梦想并为之付诸行动,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发明家。
正是凭借着这款"新型自行车"的出色表现,这位重庆老大爷最终获得了10项国家专利,成为当地的一方"发明大师"。在接受采访时,他也表示,未来会进一步优化这款自行车的设计,让更多有类似需求的老人们也能享受到它带来的便利。
梦想从不分年龄,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只要内心深处怀揣着炽热的火焰,只要那份对梦想的渴望和追求始终熊熊燃烧,那么无论何时开始去追逐梦想,都不算晚。
【信息来源:
炫酷!56岁大叔发明360度“任意踩”自行车,获十项国家专利12-13 17:42:38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谢勇和他的“任意踩”自行车发明梦-发布时间:2018-08-15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