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最近在门诊遇到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患者老张。六十出头的他身材略胖,走进诊室时还有些气喘。"
大夫,我这身体可能出问题了,这两个月爬楼梯总觉得胸闷,前几天去社区医院做了个心电图,医生说有些异常,建议我来大医院做个冠脉造影。"
"那您平时有没有其他不适?比如剧烈运动或者生气时会不会胸痛?"我一边询问,一边仔细查看他带来的检查报告。
"那到没有,就是觉得体力不如从前了。我听说现在医疗技术发达,能提前把心脏支架放进去预防血管堵塞,所以特意来找您看看要不要做这个手术。"老张一脸期待地看着我。
作为一名从事心内科二十多年的医生,我经常遇到类似的患者咨询。很多人都认为心脏支架就像给心脏上了一把"安全锁",觉得提前植入就能高枕无忧。
这种想法其实是对心脏支架的重大误解。首先我们要明白,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是一种介入治疗手段,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患者的血管狭窄问题。
支架本质上是一个金属网状小管,植入后能够撑开狭窄的血管,恢复血流通畅。听起来似乎很美好,但支架植入是一种创伤性治疗,并非没有风险。
临床研究显示,对于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狭窄程度小于70%)的患者,盲目植入支架不仅无法预防心肌梗死,反而可能带来一系列并发症。
支架内再狭窄、血栓形成,甚至会增加心源性死亡的风险。这就像给一条畅通的马路随意安装限速杆,不仅没有必要,反而可能造成交通堵塞。
记得去年有位患者小李,年仅45岁,在体检时发现冠状动脉有30%的狭窄。当时他坚持要求植入支架"以防万一",但我建议他先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通过半年的规律服药、合理运动、戒烟限酒和调整饮食结构,他的症状明显改善,随访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没有进展。
回到老张的情况。经过详细检查,我发现他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50%左右,属于中等程度。考虑到他的症状相对较轻,我建议他先进行药物治疗,同时积极改善生活方式。"
老张啊,支架不是预防性的保险措施,而是治疗手段。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病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听完我的解释,老张若有所思:"原来是这样啊。那医生,我该怎么预防心脏病呢?"
其实预防心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保持适度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调节好情绪等。
定期体检也很重要,能够及早发现问题。如果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三个月后,老张再次来到我的诊室。通过坚持服药和改善生活方式,他的症状明显好转,体重也减轻了五公斤。"大夫,现在我爬楼都不喘了,真是太感谢您了!"
看着老张红光满面的样子,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在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支架植入术确实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并非放得越早越好。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