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了痛苦,你很难真正成长

内驱力谈家教 2024-03-27 01:18:25

前言:源于和朵朵妈的一次关于“做家务”的普通聊天所引发的感触和思考,个人觉得挺有价值,故分享之。

(一)“消化痛苦”的事例

以前我不是怎么喜欢干家务,至少不会很积极,不是我不会,也不是我做不好,而是觉得干家务很浪费我学习或工作的时间。

当我内心是这样的想法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基本就是逃避,能够不做就尽量不做,如果不得不做,也是带着“勉强”和“不情愿”的心理在做,以至于有时候会莫名地烦躁(现在来看,那无疑是一种内耗)。

后来有一天,我突然发生了一点思想转变。我想:“与其逃避这些事,何不尝试想办法,看怎样可以又快又好地去完成呢”,当这个想法在我脑中浮现的时候,我有点兴奋,感觉心情瞬间明亮了好多。

接来下就顺着这个思路去做,结果我发现其实完成这些日常琐碎之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麻烦,而且还能间接放松大脑,更重要的是,它还帮助我加强了“高效率作业”的能力,多好啊!从这以后,干家务对我就不再是一件“勉强”和“不情愿”的事儿了,我还要感谢它,感谢它成为我锻炼自己的载体。

这种做法很好地把原来干家务带来的“痛苦”给转化了,我觉得非常的好。但后来我发现,这还不是最好的。因为在做家务的那段当下时间是抱着“快速完成”的心态,手中做些这件事,脑子里想的是后面的事,没有“活在当下”。尽管每次都能把事很好地完成,但好的感觉更多时候只出现在完成的那一刻。

于是我又尝试调整自我,开始去感受。洗碗就是洗碗,扫地就是扫地,整理就是整理,感受水的温度,地板的硬度,以及每件物品带给身体的实际感觉,不急不躁,这样带给我的感受又很不一样。甚至有时候会让我感触:“啊,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坦白讲,在“干家务”这件事上,如果没有之前它带给我的“不情愿”等不舒服感和痛苦的感觉,我估计很难有现在的这种思想转变。我把以前认为的“痛苦”给转化了,消化了,并成为了我成长的养料。所以,我要真心感谢每一件家务活!

(二)与痛苦共舞

OK,“做家务”只不过是一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事情,那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天会遇到和处理的各类事情会多得多,当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尤其是你喜欢的,不愿意做的,或者不敢做的时候,你是怎么面对的呢?是尽可能地去逃避,还是想办法去完成或从中学习?

这是两种不同的心态,但不要小看这两种想法的不同,因为给事情带来的结果几乎是天差地别的。也不要小看任何一件这类的“小事”,因为它往往不只是单独的一件事,而是你处理事情的一种模式的体现,背后的本质反映的是:是保留现有的舒适,还是改变现在的自己?(当然,前期会有点痛苦)

人,本能是趋利避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几乎每个人都祈求每天开心快乐,万事顺利。但事实上,不得不说,痛苦却是人生过程中必要的“营养元素”。

想一想,你每学会一项新能力,新技能,哪个过程是没有痛苦的。不呛几口水,你学不会游泳,不摔几次,你学不会骑自行车,学习过程若完全没有烦躁和苦闷,你学习估计好不到哪去,工作中没有压力和挑战,你的业务能力也不会太强。

但凡寻求自我成长的人,一定要懂得消化出现在自己身上的痛苦。甚至对一部分人来说,为了使自己更快成长,自己去为自己“创造痛苦”。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会不断地给自己挑战,比如去远距离徒步,让自己累个半死,去踏入人迹罕至的地方,带着害怕去探险,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搞极限运动等。

怎样消化痛苦?

其实很简单(当然,做起来不简单),核心就是老生常谈的一句话:事情本身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就是说,凡是带给你快乐或痛苦的,不是这件事的本身,而是你如何看待这件事(以前的文章和视频有讲过,这里不细讲)。

(三)把握“度”,平衡痛苦与快乐

这里要补充一下,“消化痛苦”并不是我们想做就能做到的,那在我们还不具备消化每一个痛苦的能力之前,有一个更重要的点需要提前认知。

前面说了,生活需要与痛苦相伴,但是,绝不是让你去过痛苦的生活,生活里也不能全是痛苦和压力。第一,生命可能禁不起这种折腾,第二,即使禁得起折腾,这样的人生可能也没有太多的幸福感可言,即便你有大作为,从某种角度而言,也并不那么提倡(当然,这个问题和每个人的人生价值有关系,不多讲)。

凡事需要有一个“度”,要把握好“节奏性”,对于痛苦,也是如此。

就像一棵树,当它还是小树苗的时候,一点小风小雨对它来说没多大关系,即使掉几片叶子,断几根小枝也无大碍,反而会练就它的抗挫力。而如果是一场大暴风雨,那可能就不是挫折,而是灾难,这种痛苦有可能会让它失去生命。但是,当这小树长大后,原来同样级别的一场大暴风雨,对现在的它来说,又可能就是一次小挑战了。

所以,这里所谓的“度”,其实就是要匹配一个生命体当下的成长状态,适合他当下的快乐或痛苦程度。

小树如此,小孩同样如此(生命体都是如此)。有些家长跟我说,她们听了不少教育的课,老师们都说要给小孩肯定和表扬,不要给要求和批评,她们确实也认同,但又总觉得哪里不对……

在我看来,对小孩接纳和表扬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但我并不觉得不能给小孩要求和批评,相反,它同样是必需的。但是,给孩子批评和要求有一个重要前提(这个很重要,没有这个前提,那你最好就不要给),就是前面说的,要把握好尺度和节奏。

而且这个节奏,只有方向性的心法,而没有标准的做法。谁要跟你说有个什么做法100%有效,我真不想说他是个大忽悠。因为“度”的把握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正因为如此,教育的关键难度也在这儿,它需要你去结合自身和现实情况去不断摸索和调整。

我认为的方向性的心法就一句话:在快乐的基础上给挑战,在爱的基础上给要求。这是做到坚定与和善的基石,也是中庸之道的本质体现。就是“节奏”,就是“度”。

结语

网上有句话: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你会发现,不论是成长,改变还是突破,过程中一定会伴有痛苦。

人生,追求快乐理所应当,但同时,也要适应与痛苦共舞,因为生活的本身就是一个快乐和痛苦并存的过程。明白这个点的目的,不是要你去忍受痛苦或者去过痛苦的生活,而是要直接面对它的客观存在,不去逃避它或埋怨它,进而去把它转化和消化,成为内在营养。

其实,当你真的学会与痛苦并存,并能够转化痛苦的时候,那恭喜你,也许你已经真正做到并实现“天天开心,万事顺意”了。

祝福你!

/ END /

文 | 一点老师 | 原创

0 阅读:0

内驱力谈家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