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来自网络;原创 田业艇 太原道 山西
汾阳城西南11公里处是三泉镇崞村,在这个古老的村庄东南部圣母庙和中部关帝庙乐楼被<吕梁市不可移动名录汾阳卷>收录。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关于村名郭村何时改为崞村,有何意义村人不知,村里人说以前是属于孝义管辖的,1953年划入汾阳的。
笔者通过手头资料,试图一探究竟破解迷题。村内圣母庙<重建圣母庙乐楼新建观音堂献食厅钟鼓楼等工碑记>清道光17年(1837)刊,“村南旧有圣母庙一座,其来也久矣。重建于乾隆五年,道光十三年(1833)筹义重修,于十六工成告竣。”经查阅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孝义县志,里甲村庄卷中记载“郭村里辖一十四村郭村、榆苑、羊寨、仁道村、南马庄、假壁、下庄、胡家庄、以上八村今并王庄里。”清朝沿袭明制(里甲制:以纳税为单位,每110户编为一里,选纳粮最多的10户充当里长;里下设甲,每甲11户,其中一户为甲长。在城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清光绪六年(1880)孝义县志,“村庄户口西北乡郭村户三十口四百一十二。”
朋友听说我在查找县志资料中关于崞村的记载信息,他说到<三晋石刻大全孝义卷>里查找一下或许会有的。里面有关崞村的记载有两处,其一<重修十八甲山顶金龙庙碑记>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勒石,现存于孝义市高阳镇临水村青龙山金龙庙。
主要内容是临水村重修十八甲山顶金龙庙记事。碑阴金龙庙佈施人名中记“东西曹村社、桑湾村社、下吐京公社、梁家庄公社、角盘粮公社、贤者村公社、崞村公社、孝邑吕卒庙以上各施钱壹仟贰”。其二<重修三皇庙新建文昌奎星楼并改修乐楼碑记>中华民国10年(1921)勒石,现存于孝义市新义街道办事处贾家庄三皇庙。主要内容是贾家庄村重修三皇庙新建文昌奎星楼并改修乐楼记事。碑阴刻“崞村社、西关街、西蔚庄、寺家庄、下狑狐、韩家滩、桑湾村、下吐京上八村公社各施钱一千二百文”。(清代货币是一种银铜并用的双本位的制度。流通的主要货币是白银和铜钱也称制钱。一般情况下,大笔交易多使用白银民间小额交易则使用铜钱。)
现有资料中,光绪二十三年(1897)郭村名字改为崞村。那么“郭”为什么改为“崞”呢,有什么意义?三泉镇义丰南村郭世科写过一本<汾阳市郭村郭氏支谱>里面论证“郭村”就是现在的崞村,郭氏族人居住生活过的地方。
没有考证何时改的村名,上网查有关崞村资料时一篇弓子正北岳恒山原来叫崞山的文章吸引了我,文中这样描述恒山古代为高氏山,高氏山改崞山沿用至清顺治十七年在北岳恒山的祭祀由河北曲阳改到山西浑源以后崞山才叫恒山。
“崞”字是古人专为恒山造出来的一个字,仅指恒山而已。追根溯源,发现与商周时期一个叫虢人部落的兴衰有直接关系。历史典故里的假虞灭虢,虢姓变为郭姓,“享”作为偏旁,是由外城的象形字演变而来。最早的城郭模式叫内城外郭,古代守卫恒山,山上修建了许多边关长城,形成类似于外城的防卫体系,所以要保留“享”字偏旁。双耳旁指城邑,城邑一般建在平地上,这里建在了山上,故而要去掉双耳旁,换成“山”字旁,与“享”组成“崞”字义为山上的外城。
虽然现在这个村里没有郭姓人,但是这村名也是从郭演变成现在的崞的。
资讯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