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实力派演员给流量小生作配。"
2024年《冰与火》的开播,许多观众在弹幕中感叹不已。王劲松,国家一级演员、业界公认的实力派,却在剧中给流量明星王一博做配角。
看到这个画面,让人感到非常难过。
在流量为王的今天,这句话可能要打个问号。因为,金子也有可能被埋没在尘土中而发不出光亮。
虽然王一博人气高,但他并不是专业出身,演技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当他站在王劲松这样的老戏骨面前,那种实力差距简直不要太明显。
不出所料,剧播出后,王劲松的表演功力完全盖过了主角的风头。
然而现实却总是那么残酷。
尽管王劲松的出色表演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赞扬,但大多数观众仍然是为了看到王一博而看这部剧的。因此,即使热度和关注度比不上流量明星的一个镜头,流量明星的影响力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当下娱乐圈的生态现状就是如此。
“没有流量就没有好本子”这句话揭示了实力派演员的现状。优质的剧本一旦出现,往往很快就被流量明星预定。而等到实力派演员来争取角色时,剩下的往往适合他们的只有配角。
更让人唏嘘的是,有些流量明星的团队并不愿意找实力太强的老戏骨来配戏,害怕自家艺人的表演会被比下去。这使得像王劲松这样的实力派演员的戏路越来越窄。
虽然王劲松觉得只要剧本足够好,就不介意演配角。但他对于《冰与火》这样的剧本,即使是配角,也会以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镜头,仔细诠释角色。
王劲松目前的重心主要是在话剧舞台上,这里没有流量的干扰,只有演技的角逐。
一个好的影视作品,需要实力和流量的完美融合。然而,当市场的天平严重倾斜,越来越多像王劲松这样的实力派演员被边缘化,这对整个影视行业来说,不仅是一种损失,更是一种悲哀。
终究,没有实力的演技支撑,再大的流量也只能是短暂的现象。
《破冰行动》和《琅琊榜》都展现了职场人的高光时刻,同时这也是人生的巅峰时期。
《破冰行动》无疑是2019年王劲松演技的最高峰。
那时的王劲松已经是公认的实力派演员了,当他还没看完剧本时,就被这部戏的质感深深打动。他坚信:"这绝对是一部好作品"。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这部戏的拍摄过程竟会如此艰辛。
为了追求最真实的效果,剧组和王劲松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王劲松和其他演员的默契配合带动了年轻演员黄景瑜的表现,也使得整部剧的品质提升了一个台阶。
播出后的热度充分证明了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2015年的时候,48岁的王劲松收到了《琅琊榜》的邀约。这部剧虽然有众多优秀演员,但王劲松饰演的言阙依然光芒四射,令人眼前一亮。
他把那个充满智慧又深藏不露的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使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业生涯已经到达了高峰,铺天盖地的代言也就接踵而至了。
然而,王劲松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我是演员,不是广告代言人。”除非是他真正认可的产品,否则他都会婉言谢绝。这种职业操守,使他和吴京共同接受白酒代言后,反而赢得了观众的信任和支持。
由于戏约不断,代言找上门,王劲松的生活节奏变得忙碌不已,从一部戏赶到另一部戏的时间十分紧促,休息的时间少得可怜。
然而,尽管如此,他对角色的要求从未降低。
导演有时候觉得很满意的镜头,他还要再来一条。"不是为了完美,是为了角色该有的样子。"这句话,道出了他对演艺事业的执着追求。
接着,一部又一部的好戏找上门来:《麻雀》、《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等。每个角色都很独特,但王劲松总能准确地把握住角色的精髓。
在2017年,他凭借《麻雀》,成功赢得了第四届最佳男配角荣誉,使得他的演艺事业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峰。
然而,这样的巅峰期其实很短暂,仅仅持续几个月的时间。
娱乐圈瞬息万变,一部新的作品可能会使他再次获得高关注度,但那种顶尖的热度再也难以重现。这就是娱乐圈的残酷现实,但王劲松并不在意这些,他只关心:下一个角色,如何才能演得更好。
这大概就是一个真正演员所应该具备的自我修养。
王劲松在2006年的《大明王朝1566》中出演的角色,可以说是他演艺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部剧的筹备阶段,一个叫杨金水的太监角色对整个剧集至关重要。导演张黎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演员,但是那些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员,一听到要饰演太监这个角色,都直接拒绝了。
正当张黎毫无头绪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王劲松。
说实话,导演心里也没底,这个角色难度很大,一不小心就容易翻车。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向王劲松发去了邀约。
让张黎感到意外的是,王劲松看完剧本后立刻答应出演。
"太监这个角色,我还真没演过。" 王劲松理解,这是一个检验他演技的大好机会。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角色,他开始深入研究历史资料,了解太监的生活习性,模仿他们的行为举止。
在开拍前,他就已经完全进入角色状态了。
拍摄现场的效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王劲松的太监角色非常出色,甚至连导演都目瞪口呆,说:"这简直就是古代太监复活了!"。
播出后,观众们对王劲松的表演赞不绝口,纷纷表示:"看到王劲松的表演,仿佛真的以为他就是一个太监。"这样的评价可能对其他普通演员来说是一种侮辱,但王劲松却非常开心,因为这证明了他的表演真的打动了观众。
通过这部电视剧,王劲松开辟了新的市场领域。
虽然后来接到的角色依然不是主角,但他认为每个角色都很重要。只要剧本优秀、角色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他都愿意接。正是因为他对作品有着严格的把关,所以他后来的作品才会一部比一部精彩。
那些想用高片酬请他演烂片的,全都被他拒绝了,他认为演员的职责是演好戏,而不是为了捞快钱。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无疑体现了他的专业精神。
从《大明王朝1566》开始,王劲松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然而,他始终保持最初的那份专注,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用心诠释每一场戏。
这,或许就是一名真正演员的自我修养。
九十年代初期,怀揣着对演艺事业的热切憧憬,王劲松只身一人来到了北京。
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城里,如果没有遇到傅彪,他的戏剧梦想可能就将至此结束。傅彪不仅帮他找了住房,还陪着他到处找戏拍。
傅彪就这样一次次地向导演推荐自己的朋友,表示他演技很好,而且价格不高。
我们初创时,生活非常艰难。
就算是一部剧中只出现两三句台词的小角色,也需要认真地去演。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足以博得导演的注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导演们开始逐渐记住了这位名叫王劲松的演员。
自那以后,王劲松给自己立下了规矩:绝不接烂片。
他一直秉持着“宁可没戏拍,也不能糟蹋了观众的时间”的原则,甚至在扮演小角色时,也严格要求剧本的质量。
虽然这种坚持让他错过了很多"赚快钱"的机会,但却为日后积累了好口碑。
他已经不需要再到处找戏了。
尽管你提供许多剧本,他却依旧保持选择剧本的习惯。那些质量较低的,给他再多的钱他也不会接受。他用心拍摄每一部作品,参演了诸如《芒砀忠魂》、《新乱世佳人》、《等你归来》等。
虽然这些戏里他的镜头不多,但是每个角色都被他演绎得栩栩如生。
在那个不看重流量明星的年代,演技是演员立足的根本,王劲松正是凭借过硬的演技在北京稳稳地站住了脚。
回首那段北漂岁月,虽然艰辛,却也充满了乐趣。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坚持对演技的追求,这份执着为他未来的演艺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劲松1967年生于徐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按照父母的规划,他应该像其他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一样:考上好大学,找到稳定工作,结婚生子,过上平凡的生活。
然而,在高三那年,这位原本乖巧的少年却突然变得"叛逆"了起来。
他爸妈差点被他那句“我想学艺术”气晕过去。
从小就喜欢参加学校文艺活动的王劲松,一直心中怀揣着一个演艺梦。当他决定报考艺术学院音乐系时,父母对此则百般阻挠,他们深切地认为:艺术仅仅只能作为一种爱好,不能够成为营生的手段。
然而固执的少年始终听不进去。
王劲松第一次冲刺音乐系失败后,父母本以为他会回头,劝他去读理工类专业,但他并没有放弃。在朋友的鼓励下,他毅然选择了江苏省戏剧学校,开始了新的音乐之路。
经过多年的文艺活动经验,王劲松成功符合了“身高一米七五以上、嗓音优秀和肢体协调”的条件,顺利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看到儿子开心的模样,父母也不再持反对的态度了。
在戏剧学校,王劲松首次接受了专业的表演训练。他不仅要学唱戏,还要学表演。老师惊讶地发现,这个倔强的男孩在表演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他出色的表演得到了南京市话剧团的注意,毕业后成功加入剧团。但现实是残酷的,刚进剧团的他只能做些杂活,根本没有机会上台演出。
那会儿,生活的艰苦程度超乎想象。
在连饭都吃不起的日子里,团长非常关心他,每个月都会给他30块钱的伙食费。没有戏拍的时候,他就泡在资料室看书,有客串的机会就去演,哪怕是再小的角色也不放过。
就这样,王劲松怀揣着对表演的热爱,一步步走上了梦想的舞台。虽然起点低,但他坚信,只要坚持,终有一天能演好每一个角色。
王劲松的起点,就这样在戏剧舞台上被慢慢沉淀,充满了青春的热血和梦想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