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创造出来的。孩子的成才也是创造出来的。孩子就像一棵树,有初始的固定形态(品种),但是后期能长多茂盛是可以创造的。这棵树有一种意愿,它想生长,让自己更满意,成为更好的自己,并且它随时会改变,按照不同的时期,给自己设定不同的意愿。
父母可以为这棵树浇水施肥,让它尽可能长成一颗结实的大树,但是至于多结实,是哪种茂盛状态,父母说了不算,是按照树的意愿来进行的。
这也是我说孩子有内在更新程序的原因,内在更新程序就是孩子的意愿,他想成为什么?
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确实存在。
这种意愿不是大脑想出来的,也不是身体和大脑共同造成的,是孩子的“心”发出的愿望。
“心”在哪儿?说起来有点玄,它不在孩子的物理身体之内,也不在身体之外。为了好理解您也可以把它形象化理解为在孩子身体内部有颗心(虽然它并不是这样)。
就是孩子的一种精神意愿、向往。把孩子比作这棵树,树有内在更新程序,更新方向是按照想法去生长,它的想法有可能是基于现实物理事件所创造的价值观,也有可能是一种发明创造的新想法,加入到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当中。
意愿有了以后就是行动了,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实践做创造性的事情,改变原有的物理世界,或者是改变原有的精神世界,改变创造。
大家都听说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我不认为最高明的在于说什么猴子变人,而是他说了一种程序,这个程序就是演化。孩子的成长就是一场演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实践创造发明。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是演化。
要说孩子为什么要演化,有什么意义呢?有两个意义。
第一个意义是:无意义。因为按照纯物理世界的理解,孩子不管是成才也好不成才也好,都没有实际的意义,因为这个物理世界的组成就是一堆粒子,什么都没有意义。
第二个意义是:一堆粒子无意义的情况下,人类创造出概念、演化出新的东西来,在这个角度上说,它就是有意义的,也就是创造发明。
搞明白了更新演化,也就搞明白了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现在认为终极目标就是创造,也就是说不停地做创造性的事情,让这个人为的物理世界更丰富,从而产生更强的能量波。从而影响非物质的世界,也就是那个孩子最源头的“我”。
划重点啦!未来能力超强的孩子,是内在更新程序完好的孩子,而不是高考分数高的。
延伸说一下,孩子的成绩不好、不听话、纪律问题、亲子不沟通,也是创造出来的,这个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创造出来的。
若不再创造了,这些不想要的事情也就停止了。
放下精准的期待,孩子就会变成无限的可能,放下打骂,孩子就没有那么可恶了,放下世俗的评价,孩子就不会被世俗的标签所束缚。
想法变了,一切就变了。
结语
一切都是创造出来的,孩子的成才也是创造出来的,孩子有自己的成长意愿,这种成长意愿不是大脑想出来的,而是“心”创造的。孩子想改变世界,像演化。放下对孩子精准的期待,减少控制、打骂、贴标签,孩子就可以更好地按照“心”的意愿去创造演化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