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德国政府呼吁企业进入地缘政治风险较小的其他市场,大型汽车制造商等德企仍坚持在华投资。
德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今年大幅上升,表明欧洲最大经济体的企业正无视政府呼吁其多元化、进入地缘政治风险较小的其他市场的呼声。
德国央行(Bundesbank)向英国《金融时报》提供的数据显示,德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在2024年第一季度达到24.8亿欧元,第二季度升至48亿欧元。
这使得2024年上半年的直接投资总额达到73亿欧元,而2023年全年为65亿欧元。
尽管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领导的德国政府警告称,与中国市场相关的地缘政治风险日益加大,德国企业仍做出这些投资,其中很大部分是由德国大型汽车制造商推动的。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呼吁欧盟各国企业对亚洲最大经济体“去风险”。
许多欧洲人担心,德国的商界领袖没有从乌克兰战争中吸取教训,这场战争暴露了欧盟与俄罗斯的危险纠葛,以及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过度依赖。
人们担心,台海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可能会给许多与中国有着广泛且不断加深联系的德国企业带来灾难性后果。
它还可能切断德国从化学品到太阳能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等各种产品生产所需的许多关键投入品和原材料的供应。在钪和钇等稀土金属方面,德国对进口中国产品的依赖程度尤其高。
专家表示,大部分投资都是在中国赚取的利润的再投资。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IW Köln)的研究表明,去年德国企业在中国赚取的190亿欧元利润中,有一半以上被再投资于中国。
他们表示,德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反映了大众汽车(Volkswagen)等公司奉行的“在中国,为中国”的新战略,旨在将更多生产转移到它们最大的市场之一。
德国主要商业游说团体德国工业联合会(BDI)的中国问题专家弗里多林•斯特拉克(Friedolin Strack)表示:“在疫情和苏伊士运河堵塞期间,企业发现了许多瓶颈。他们决心通过本地化,在区域基础上重组供应链,来降低供应链中的所有风险。尤其是在中国,有很多这样的本地化。”
但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的德中贸易专家尤尔根•马特斯(Jürgen Matthes)警告称,这一战略最终将损及德国国内经济。
“它可以防范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比如台海局势升级,但会损害德国经济和德国就业市场,”他说道。“我们的对华出口将会减少,更多东西将会由中国工人在中国生产。”
就在一年多一点之前,朔尔茨政府采取了德国有史以来首个“中国战略”,其核心是欧洲最大经济体需要对其与中国的关系“去风险”。
虽然朔尔茨坚称他反对有关推动德国与中国“脱钩”、完全切断联系的想法,但他警告企业“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份对华战略呼吁德国企业致力于供应链及出口市场的多元化,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从而降低德国面对外部冲击时的脆弱性。
但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企业,尤其是大型汽车制造商,把政府的这番劝告听了进去。
美国研究机构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分析师Danielle Goh表示,预计今年年内,德国对华投资都将保持“强劲势头”。
她提到近几个月就有多家德企宣布了大手笔投资,比如大众将投资25亿欧元扩建其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宝马(BMW)计划投资25亿欧元升级其“沈阳生产基地”。
“最近5年里,德国投资一直占到欧盟27国对华投资的一半以上,这些投资主要来自德国车企,”她说道。
商界的一些头面人物私下里对德国汽车行业在中国深化布局表示担忧。
“其中一些企业就是过于依赖它们在中国赚取的利润,”一位商界领袖说道。“他们仿佛被困在了黄金鸟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