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5日,28岁的青年演员尚于博,从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短暂而璀璨的人生,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惋惜。
监控记录了他生命最后三个多小时的挣扎与徘徊,也记录了这个阳光男孩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痛苦。
他曾凭借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红极一时,事业正值上升期,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他为什么选择了这么决绝的方式来结束一切呢?
18岁那会儿,尚于博凭借着六百多分的高考成绩,成功踏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大门,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追梦之旅。
他通过表演来展现自己,把内心的情绪都倾泻出来,在舞台上,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不再是那个沉默寡言的男孩,而是充满活力、光芒四射的演员。
他喜欢在舞台上感受快乐和自信,也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他对戏剧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认为话剧是最考验演员功底的艺术形式。
大学期间,他将大量时间投入到话剧排练中,而对电视剧和电影的邀约却显得兴致缺缺,这种对艺术的纯粹追求,也体现了他不随波逐流、特立独行的性格。
毕业前夕,尚于博决定自导自演一部话剧,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在妈妈的帮助下,他和几个兴趣相投的朋友拉起了一支队伍,搞了个话剧叫《长椅逸事》。
这部倾注了他全部心血的作品,最终在北京的剧院成功上演,并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这次成功的尝试,不仅为他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它坚定了尚于博对表演的信心,也为他日后进入演艺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他参演了电影《枪手》,这是他第一次接触电影拍摄,当他看到自己的影像出现在大银幕上时,内心涌起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
资料来源:2004年11月10日16:07 新浪娱乐
他先后参演了电视剧《陆军特战队》、《天涯歌女》等作品,与张柏芝、潘虹等知名演员合作,积累了宝贵的表演经验。
2008年,他在电视剧《天涯咫尺》中担任重要角色,开始崭露头角,2009年,他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先后出演了电视剧《娘家的故事》和《杜拉拉升职记》。
后者凭借其贴近现实的职场题材和轻松幽默的风格,迅速火遍全国,也让尚于博一夜成名,26岁,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正是事业的黄金时期。
成名后的尚于博,片约不断,各种资源纷至沓来,2010年到2011年这两年间,他一共接拍了7部戏,其中6部都是担任主角。
这无疑是对演技和精力的巨大考验,为了演好角色,得把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琢磨透,还得注意人物说话和做事的细节。
他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身体和精神都快顶不住了。
最初的兴奋和喜悦渐渐被疲惫和焦虑所取代,他开始失眠,难以入睡,满脑子都是工作上的事情。
白天强打精神拍戏,晚上则被失眠折磨,如此恶性循环,他的身心健康状况急转直下。
名利来得太快,也让尚于博感到无所适从,他像一颗被推上浪尖的小船,在汹涌的波涛中颠簸起伏。
最初的喜悦过后,他感受到的是巨大的压力和迷茫,他仿佛被困在一个无形的牢笼中,无法呼吸,也找不到出口。
他曾问父母:“我有那么好吗?”这句看似轻松的反问,却透露出他内心的不安和自我怀疑。
他努力扮演着众人眼中的“人生赢家”,却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孤独,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劲,偷偷去看了医生,被诊断为抑郁症。
医生给他开了药,他也按时服用,希望能尽快好起来,然而,药物治疗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产生了一些副作用,例如体重增加、脸部浮肿等。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外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副作用无疑加剧了他的心理负担,他并非没有尝试过求助。
他曾向母亲透露过自己的病情,但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轻描淡写地带过,说吃点药就好了,妈妈以为那是真的,没觉得这事儿有多严重。
尚于博从小就习惯了报喜不报忧,习惯了独自承受一切,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也不愿将自己的痛苦展现给家人。
2011年7月,新戏杀青后,尚于博和父母一起去了欧洲旅行,在瑞士的青山绿水间,他似乎暂时摆脱了抑郁的困扰,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和爸妈去爬山,拍了些照,感觉就像个没心没肺的小孩子,这份快乐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回到北京后,他的病又犯了,这次比上次重多了,他开始频繁地登上楼顶,眺望远方,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又仿佛在告别什么。
尚于博在跳楼前三天,拿着三部剧本去问妈妈看法,他强颜欢笑,与母亲讨论着每个剧本的优劣。
他大概只是想听听妈妈的嗓音,重温一下家的温馨,或许,他已经预感到自己将要离开,想在最后的日子里多陪伴家人。
10月25日,他来到楼顶,在楼顶晃悠了快四个小时,最后还是跳了下去,结束了生命。
资料来源:2011年11月14日 13:59 青年时报
他发了个短信说:我走了,这事跟别人没关系,别怪别人,这简短的文字,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温柔,也是他留给家人最后的安慰。
毛爱珍得知儿子离世的消息,就像天空中突然炸响的惊雷,她接受不了这个糟糕的情况,整天都哭得泪流满面。
在整理儿子遗物时,她发现了儿子的病历,上面详细记录了尚于博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她这才明白,儿子竟然一直独自忍受着那么大的痛苦,她竟然一点都没察觉,看着亲人白发苍苍,却要送走年轻的离去,那是最让人心痛的事。
然而,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在经历了最初的悲痛和绝望后,毛爱珍决定振作起来,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儿子的生命,并帮助更多像儿子一样受抑郁症困扰的人。
2012年,在丈夫的支持下,毛爱珍成立了“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
资料来源:2012年02月02日 15:33 北方新报
我国首个致力于推广精神健康和抑郁症预防治疗的公益组织已经成立。
她希望通过这个基金会,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消除社会对抑郁症患者的歧视,帮助更多人走出心灵的困境。
她将全部的爱和精力都投入到这项公益事业中,仿佛儿子从未离开过,毛爱珍八年如一日,努力推广普及抑郁症防治知识。
她组织讲座、参与活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呼吁社会关注精神健康,她像一位战士,不知疲倦地战斗在抗击抑郁症的第一线,在从事公益的过程中,她内心的伤痛也在慢慢愈合。
尚于博的遭遇,不只是他自家的事,也是全社会面临的问题,它敲响了关注精神健康的警钟,提醒我们关注那些隐藏在阳光下的阴影。
现在社会竞争挺激烈,生活节奏快,大家压力都不小,很多人像尚于博那样,默默忍受着极大的心理负担,却找不到人说说,没地方去发泄。
抑郁症,并不是一种矫情或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精神疾病,它像一个潜伏在暗处的敌人,悄无声息地吞噬着人们的快乐和希望。
得正视抑郁问题,对有这方面困扰的人多给点温暖和帮助,爱护自己,关心心理健康,这不仅是照顾自己,也是对家人、对社会的负责任。
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充满阳光和希望的社会,让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