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四川—大美医者】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团队:送医进山乡高原绽放“健康花”

四川健康 2024-08-19 16:41:05

健康四川——大美医者

近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推荐评议活动结果出炉,共推荐评议出10个“健康四川—大美医者”最美健康服务团队,5个“健康四川—大美医者”医路先锋团队,20位“健康四川—大美医者”个人。从8月9日起,我们陆续推出“健康四川—大美医者”团队及个人的优秀事迹,敬请关注。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团队——

送医进山乡 高原绽放“健康花”

“今天几号了?”阿坝州壤塘县修卡村村委会主任卓玛甲说,每次碰见村里的老人,问得最多就是这句话。这是志愿队与当地村民的约定——每月15日,是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团队的“集中活动日”,也是农牧民最期盼的日子。志愿者们会在这一天汇聚在乡村,开展集中义诊,入户理疗等服务,解决当地居民的健康问题。

如今这支团队已经走过了第8个年头,他们始终坚守在民族地区卫生健康服务的第一线,针对高原地方疾病、慢性病防治与护理等问题,通过巡诊、宣讲、结对帮扶、个性化服务等形式,惠及阿坝州壤塘县和若尔盖县12万人,成为当地农牧民眼中“高原最美格桑花”。

一份坚持

成为民族地区守护者

2016年,四川护理职业学院被指定为壤塘县省内对口帮扶单位。“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志愿服务总队执行队长、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院长张先庚告诉记者。服务基层,一直以来都是职业院校的重点。但要如何才能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有效结合起来呢?一番思索后,大家的想法一拍即合,决定“依托专业和技术优势,建立一支以学院毕业生与指导老师为主的卫生健康服务志愿队”。

8年过去,志愿队核心成员已经由最初的17名发展到112名,服务人群辐射壤塘县11个乡镇4.7万余人。“现在的志愿队是一支由学院师生为核心,民族地区乡镇村医务人员为主体,结合专家指导,行业内外结合的综合性卫生健康服务志愿队。”作为团队最早一批成员之一,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团委书记申洋向记者解释道。

别看如今的队伍如此完善,一开始也难免有遇到很多难题。更尕斯基是第一批加入志愿队的毕业生,她和丈夫都在当地乡镇卫生院工作,工作繁忙的同时,还要照顾3岁的儿子。团队成立之初,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她只能在志愿活动当天把孩子托付给当地的村委干部照顾。与此同时,“当地农牧民对我们这群平均年龄25岁的年轻人总是“半信半疑”,不愿配合治疗,甚至故意隐瞒病情。”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徐飞清楚地记得最初入户时的“尴尬”。

“要消除大家对我们的误解,只能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引导和改变他们。”张先庚说。增加入户频率,提升服务能力,有时间就去开展志愿活动,效果好了,见面多了,村民们的戒备心自然就消除了。

随着志愿者们坚持不懈的帮助,农牧民们切实感受到了志愿者专业、贴心的服务。很多人因此养成了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血压、血糖得到了控制,有的村民甚至学会了艾灸、拔罐等中医保健技术。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团队走进了农牧民的心坎里,“村里来了志愿者,农牧民健康有了保障”也成为了壤塘各村的宣传语。

一个约定

克服万难只为送医进山乡

壤塘县地处高原腹地,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很多道路蜿蜒狭窄,一边紧贴陡崖,另一边是万丈深渊,除了要面对高原反应,还会和各种危险不期而遇。

“每次在恶劣天气赶路,脚趾都抓紧了!”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副院长梁小利回忆起当时的画面仍心有余悸,“有一次我们很早就和正值脑卒中恢复期的农牧民结特约好了入户诊疗。那天刚好在下雪,山上时有飞石落下,路面还有暗冰,情况非常危险。但一想到和结特约定,大家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到达牧民家里的时候,看着他感激的神情还有一声声止不住的道谢,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自豪。”徐飞也深有同感,“农牧民们都很淳朴,懂得感恩,给他们服务与帮助,真的很有价值感。”在他看来,这也是为什么志愿服务队能高效运转的内在动力之一。

正是这样的坚持,拯救了一个个饱受病痛折磨的当地农牧民。79岁患有重度大骨节病的牧民班玛通过中医诊疗保健技术,“针刺般”的疼痛有了缓解,目前可以拄着拐杖行走;86岁的糖尿病患者每个月都能在家测量血糖指数和体重变量,并发症得到根本缓解;患有高血压晕倒数次的牧民巴四姐,如今也稳定住了病情,头不晕了、身体愈发健康了……

一种责任

救人,也要育人

8年来,志愿队作为壤塘县唯一一支面向农牧民的基层健康服务队,全面扛起了当地卫生健康大旗,有效解决了当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全面助力了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现了壤塘县卫生健康“三高两降一覆盖”:农牧民健康宣讲率和知晓率提高80%,就医率提高60.75%,治愈率提高22.24%,致残率下降18.62%,患病率下降19.57%,健康服务全覆盖。

“是医者,但也是教师。”这是采访到多名核心成员时,大家不约而同的想法。

团队在阿坝州首创的西部民族地区基层医药卫生人才“四方协同、三融三接”培养体系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后,又斩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个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团队为核心,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引领、医院支撑的“四方协同”育人机制,培养了当地医药卫生人才6.8万人次,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医药卫生队伍,得到社会、政府、农牧民的高度认可与赞赏。

不仅如此,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团队将经验成果提档升级,进一步推广应用到阿坝州若尔盖县,针对当地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与特点,创新打造多个红色康养基地,服务当地8万余名农牧民和外来游客。同时,结合民族地区特色与需求,编写了32册涵盖通识卫生科普知识、常用适宜技术和地方特色疾病的藏汉双语卫生健康科普手册,在小学、中学、农牧民中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卫生康养知识科普宣讲,构建“民族地区卫生健康科普”品牌,全面助推当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若尔盖县巴西镇班佑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泽旺夺吉自豪地说:“红色康养基地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康养保健服务,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我们感到特别幸福,村民们都发自内心的感谢这支充满大爱、技术精湛的队伍。”

记者:大众健康报 李心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