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王阿姨最近总是心神不宁。她那年过七旬的邻居李大爷,前几天还在小区花园里悠闲散步,怎么突然就住进了医院重症监护室?听说是得了什么肺栓塞,王阿姨对这个病症一头雾水,只觉得似乎很可怕。
带着疑惑,王阿姨决定去医院探望李大爷。病房里,李大爷躺在床上,面色苍白,呼吸急促。他的儿子李明正在一旁守候。看到王阿姨来访,李明热情地招呼她坐下,简单介绍了父亲的病情。
原来,李大爷一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平时也不太注意锻炼。那天他突然感到胸闷气短,还伴有剧烈咳嗽,李明见状赶紧送他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诊断为急性肺栓塞。
王阿姨听得一愣一愣的,心里暗暗记下要好好了解一下这个病。回家后,她立即上网查阅资料,发现肺栓塞竟是一种相当危险的疾病。
肺栓塞是指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的一种急性肺血管疾病。它往往来势汹汹,症状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王阿姨越看越觉得后怕,不禁想到自己年纪也不小了,会不会也有患上肺栓塞的风险?
带着这个疑问,王阿姨决定去社区医院咨询张医生。张医生耐心地解释道:"老年人确实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有研究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明显增高。这主要与两个'特性'有关。"
张医生接着说:"第一个特性是凝血功能异常。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体内的凝血因子会发生变化,使血液更容易凝结成栓子。第二个特性是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内皮细胞受损,更容易形成血栓。"
王阿姨听得连连点头,不由得想起李大爷就属于这两个特性都具备的高危人群。张医生补充道:"除了这两个特性,还有一件事是老年人要尽量避免的,那就是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特别是长途旅行或卧床不起。"
张医生解释,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血液流速减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她建议老年人要经常活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王阿姨恍然大悟,想起李大爷退休后确实很少出门活动,整天坐在家里看电视。她暗下决心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多运动多保健。
为了进一步了解预防措施,王阿姨又咨询了几位专家。著名心血管专家刘教授建议,老年人应该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血管问题。他还强调了控制基础疾病的重要性,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都是肺栓塞的危险因素。
营养学专家赵博士则提醒,合理饮食对预防肺栓塞也很重要。她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适量补充Omega-3脂肪酸,有助于维护血管健康。同时,要控制盐分和脂肪的摄入,保持健康的体重。
运动康复师吴教练为王阿姨设计了一套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方案。他强调,运动要循序渐进,不宜过于剧烈。每天坚持散步、太极拳或游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栓风险。
王阿姨将这些建议认真记在本子上,决心从今天开始就付诸实践。她开始每天清晨到小区公园散步,还报名参加了太极拳班。饮食上,她也更加注意营养均衡,少油少盐。闲暇时,她会主动邀约邻居们一起打打麻将,既活动了手指,又增进了社交。
几个月后,王阿姨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明显改善了。不仅体重减轻了,血压也趋于正常,整个人感觉更有活力了。她把自己的变化告诉了正在康复中的李大爷,鼓励他也要坚持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
通过这次经历,王阿姨深刻认识到预防胜于治疗的道理。她开始在社区里宣传健康知识,组织老年人健康讲座,希望能帮助更多的老年朋友远离肺栓塞的威胁。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 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 中华呼吸和危重监护杂志, 2015, 14(6): 553-572.
2. 郑劲平, 王辰. 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8, 37(2): 127-130.
3. 李艳芳, 刘芳. 老年人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39(15): 3756-3758.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