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清华教授16岁女儿在公交车上被掐死,售票员却判死缓

九州品史 2024-09-25 15:25:05

凡事都有因果!孩子太缺乏教育,酿成大祸。售票员火气太大,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她还是个孩子啊!一个大人怎么能打孩子,还失手打死了她?大人的争执引起了嚣张跋扈女孩的愤怒。教授的宝贝但不是人人的宝贝,社会自有人教她做人。

做人还是要讲厚道,买票不必要省那两元钱。作为售票员,顾客投了一点机,买了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没必要大动干戈。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事都斤斤计较,怎么和谐?让一步海阔天空!

晏继琴是她爸妈的老来得子、家里的“掌上明珠”,从小就是被宠上天的那种,骄纵得很。

其实呢,晏继琴早就习惯了身边的人对她的容忍。毕竟谁敢动她?人家可是清华教授的闺女啊!于是,她从小到大都养成了一个错觉:凡事只要她不开心,谁都得忍着她那几脚。这种天真的傲娇想法,迟早会出大事儿。

05年,一个看似普通的下午,16岁的晏继琴和她的父母刚刚结束了一天的游玩,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车。她爸年纪大了,自然想找个位置坐。可那老弱病残孕的专座上,却稳稳地坐着一个女人,不仅不让座,还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

事情在售票员收钱的时候有了点“火药味”。按规矩,晏父已经过了60岁,不用买票,所以售票员只收了晏母和晏继琴的2元钱,没毛病。可就在售票员转身去收下一个人的票时,那个专座上的女人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她们不该只给两元吧?你看仔细点,她们是在新街口上的车,坐到蓝旗营。”原来,这个不让座的女人也是售票员,今天休息,不当班,但嘴巴可一点没闲着。

晏母一开始是想息事宁人。公交车上这点小事,再掏出两块钱就能解决。她本来都准备好掏钱了,甚至连话都没说。但就在她把手伸进包里的瞬间,余光瞟到了那个女人,那个坐在专座上、不肯让座的女人。

那女人靠在椅背上,双手抱胸,嘴角微微上翘,脸上写满了轻蔑和挑衅,眼神像是一个胜利者在俯视失败者。就是这眼神,一下子点燃了晏母心中的怒火。她能感觉到车上其他乘客的目光,每个人似乎都在等着她低头认错。

有时候,尊严就像一根绷紧的弦,别人稍微一拉,整个人就崩了。晏母心里明白,事态其实可以控制,但那种被挑衅的感觉,让她无法再心平气和。她突然意识到,这场小小的争端已经升级成了一场关于尊严的较量,而她绝不能输。

一个咬死自己回家坐这趟线多少回了都是2元,不存在故意逃票占便宜的行为。一个非说就是亲眼所见他们一家从新街口上的车,肯定要付4元没跑了。

有旁人出来“作证”:“没错,我记得你们确实从新街口上的车,当时我还给你老公让了座。”这句话直接把晏母噎住了。

“下等东西,也配跟我妈争?”晏继琴不知天高地厚的话语一出口,车厢里气氛瞬间冻结。小姑娘的拳头也毫不客气地挥向售票员,带着一种不可一世的轻蔑。

售票员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一个小姑娘居然敢骂她,还动手?这下她也忍不住了,直接上手抓住晏继琴的头发,狠狠一拽,把她拽到一边,怒火中烧:“骂谁呢?有爹生没娘教的东西!”

没有人会想到,公交车上的颠簸和拥挤会成为压倒最后一根稻草,让原本紧绷的情绪彻底爆发。

就像一个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售票员终于忍无可忍。她狠狠地掐住了晏继琴的脖子。可能连她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个下意识的动作,竟然会彻底改变一切。

公交车摇晃着,车身晃动,她本能地收紧了手指,像是在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但她忘了,自己抓紧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晏继琴开始挣扎,嘴里试图说点什么。终于,她艰难地挤出一句话:“别欺负我妈,我以后不再这样了……”那声音微弱得几乎让人听不清,却带着一种令人心碎的悔意,仿佛是对自己短短人生的最后一声告白。可惜,这声“以后”永远没有机会兑现。

事后,售票员因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被判处了死缓。而那天在车上因为“面子”问题选择争吵的每一个人,都得背负起这份沉重的道德责任。晏继琴再也没有机会改正她嚣张的脾气,公交公司赔偿的钱,也无法挽回一条早该拥有无限可能的生命。

或许人们该问一句:一个小小的票价纠纷,怎么会演变成这样?那些积压在心里的愤怒,仇恨,和日常中的委屈,为什么会在这狭小的车厢里全面爆发?是一次偶然的擦枪走火,还是无数个小矛盾的堆积,最终酿成了这个无法挽回的后果?

死者一家有严重过错,判售票员死缓太严重了,最多判十五年还差不多。这不是教养的问题,涉及人格侮辱和阶级压迫了,仇恨的烈火一点燃,失去理性了。

应该死刑,这种邪恶的女人从事公共场合危害性极大,对一个孩子下死手,必须死刑立即执行。小孩说得一点没错,这售票员就是没素质的下等泼妇,作为工作人员坐在老弱病残专座上拒不让座,被指责后蓄意挑起事端,残忍杀害未成年小女孩!

这小孩是挺恶。但售票员也狠了些。怎么说呢,遇事能忍下来的都是大人物,不能忍两败俱伤。

表面上看,这起案件似乎是因为让座纠纷,但深入思考后,这其实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晏继琴作为一名清华教授的孩子,成长环境优越,或许习惯了父母的保护和满足。而那名售票员则处于社会底层,可能长期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我们试着换位思考,这个从事低收入、日常受到轻视与压迫的女性,长期在这种生活环境下积累的情绪,是否也能帮助我们理解她失控背后的缘由?

当两个来自不同阶层的人在这狭小的公交车空间里相遇时,本来只是言语冲突,却因为背后深刻的社会压迫与心理失衡,迅速升级为一场致命的冲突。

当售票员感受到一种她无法表达的“压迫”时,失控便显得如此“自然”。很多时候,成人世界中的“忍”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她显然没有“忍住”,但这个代价太沉重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