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女人失声痛哭,竟是从一个男人的故事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卢璐说 2022-07-11 15:02:49

作者丨卢璐

中午,我一面吃饭一面刷短视频,无意中刷到一个电影解说,是2008年的老片子《请叫我第一名》,没有明星,没有生死,没有出轨或者艳情,仅仅是一个普通人的成长故事,仅仅几分钟,就让我泪流满面,动容不已。

以我活了46年,看过无数部电影的道力,这部小制作的片子,能让我哭成这样,因为它触碰到了,这几个月以来,我内心里,最无法抚慰的焦灼:教育!为人父母,对于子女,到底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终身预期?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12岁和9岁,大概等于初中二年级和小学四年级,这一学年,我走得跌跌撞撞,非常辛苦。

一方面,孩子们的学习日益吃紧,譬如,思迪的功课,已经到了我需要绞尽脑汁去想,也不一定能想到的程度。

而另一方面,孩子们大了,自己有的是主意,说啥啥不听,还专门跟我扭着干,常常让我有一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无力感。

而最要命的是,子觅四年级,法国小学五年制,明年小升初了,若是个普通的法国学校,也就算了,可我们偏上了一个国际学校中文部,今年刷掉了三分之一的孩子!我一想到这,就后脖颈子发冷,汗毛炸起,不寒而栗。

不过,教育的问题都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就算我急死,她们还是优哉游哉,白云苍狗地发着呆。

不知道多少次,我给自己说:“算了,不是说好静待花开么,放手吧,大家都快乐。”

然而事实上,人是一种社会属性的动物,尤其是全民教育普及之后,进入学校,有了同学,有了朋友,这是父母们无法控制的社交圈。

一个在自身群组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孩子,是不会快乐的,只能游离在群体边缘,或者以调皮捣蛋的方式去引起关注,或者拘谨沉默,没有存在感。

作为成年人,可以大山大海地面向整个社会,去寻找自己所处的群组和同类,而孩子的社交非常有限,别无选择。

所以,只要同班级里,有一两个鸡娃的父母,或有一两个天然让老师省心的孩子,整个班的内卷,就已经是必然的趋势,无法阻拦,因为这是人性啊!

所以,我是在这种心态里,遇到了这部电影,一个关于教育和成长的老片子。

故事要从小男孩布莱德6岁那年说起,他总是不受控制地发出怪叫,并会抽动脖颈,挤眼睛……

看起来像极了一个爱做鬼脸,调皮捣蛋没规矩的孩子。

身边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他是有意发出声音,觉得他就是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无论是老师、同学、路人,还是爸爸。

直到成年,他最经常会看到的是,下面这样的表情:不可思议,你是怪物!

他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总是会不分场合地怪叫和抽动,招来老师的责怪,同学的嘲笑,还有路人的侧目。

年幼的他只能解释说:“我控制不了。”然而,没人相信,一个七八岁的男孩。

连医生都这么认为,说布莱德是心理问题,因为爸妈离婚,所以缺乏关注,发出怪叫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

爸爸嫌弃他捣乱,在离婚离开家的时候,张开手臂抱了弟弟,却忽视了布莱德,布莱德是个温暖乐观的孩子,他愣了一下,有一瞬间的失落,但马上主动去抱抱爸爸,并说:“爸爸,我爱你。”

但爸爸的敷衍还是被他感受到了,爸爸永远都搞不懂,他为什么会怪叫和抽动,只是不断压着愤怒一遍遍警告他:“要自制!不要捣乱!”

课堂上,老师在讲课,他的怪叫,扰乱了课堂纪律,老师让他走到讲台当众道歉,并保证自己再也不会发出怪叫了。

布莱德很无奈,但面对老师的权威,他无可辩驳,只能硬着头皮说:“对不起,我保证不再发出怪声。”然后刚刚回到座位就又是一声怪叫,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怒火中烧。

这看起来实在太像是恶作剧了,自然老师愤怒,把他送去了校长室。

妈妈也被叫来了,校长认为布莱德的怪叫是因为不自律,结论就是劝退。而布莱德的妈妈无论如何解释,都被校长理解为溺爱。

布莱德无助地坐在椅子上,泪流满面,他不知道要怎么证明,自己真的不是故意的。

幸好,他的世界里,还有妈妈,是信任他的,她带着布莱德离开了学校。

妈妈带他去看各种各样的医生,询问无果后,又自己翻看了各种医书,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被妈妈找到了布莱德并不是有意捣蛋,而是他真的有病:妥瑞症。

找到了病症,看起来帮布莱德洗脱了罪名,然而,这个病治不好的,也就是说,他终生都会间歇性大叫。

当妈妈把这个消息告诉布莱德爸爸时,爸爸双眼含泪,那一刻,他一定懊悔万分,几年来对布莱德的误解,带给他不知道多少伤害。

妈妈带布莱德找到了妥瑞症患者的自助组织,本想着可以互帮互助,但没想到这些妥瑞症患者在一起只会抱怨连连,自暴自弃。

甚至还有人劝布莱德妈妈,不要再让布莱德继续上学了。

布莱德妈妈带着布莱德离开那里,她就是布莱德生命里的那一束光,她不想放弃布莱德,她坚信布莱德即使有妥瑞症,也应该过上正常的生活,也有权利去享受和创造生命。

妈妈帮布莱德找到了新学校,可布莱德依然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即使他咬着铅笔努力克制,依然还是会不可遏制地发出怪叫,每天面对着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和老师的指责嫌弃。

布莱德依然会被送到校长室,但老天眷顾,布莱德这一次遇到了一个好校长。

校长让他去参加音乐会,这是他原来从不会做的事儿。果然,音乐会被布莱德时不时的怪叫打断,他成了别人眼中的怪物。

在音乐会结束的时候,这位校长把布莱德邀请到了台上,并发出了一连串的灵魂拷问。

就是这样一段拷问,让布莱德终于被老师同学理解,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善意。

当他走下台,掌声四起,这一刻,小布莱德心里有了光,被照亮,就像开启了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从被所有人误解,到被理解和接受,小布莱德熬了太久,但还好,他等到了。

这里,这位面相严厉却做着最善良事情的校长,应该有个特写!值得最大的掌声!

是他给了布莱德很大的勇气和力量,一直学习,品学兼优直到拿到学士学位。

然而,布莱德在长大的路上,依然还是苦难重重,妥瑞症并没有随着他长大而消失,依然如影随形。

大学毕业的布莱德,他拿着优异的成绩,想做教师,但没有哪个学校愿意接收一个随时会发出怪叫的老师。

他面试了无数次,也碰壁无数次,也崩溃过,也无助过,也迷茫过。

但他始终坚持这个梦想,妈妈支持他,但爸爸并不看好,他劝布莱德来他的工地上班,终于在一次次面试失败后,他开始在爸爸的工地做小工。

开学的日子临近了,也就意味着,不再有学校会招聘老师。他越来越绝望,整个人都变得颓废起来。

他的继母来看他,无意中的一句话重新点亮了布莱德。她说:“你有教学的天分,不是因为要克服妥瑞症,而是因为妥瑞症。”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绕口,但却是一针见血的道理。

多年以来,布莱德受到妥瑞症的影响,他比任何人都更明白,一个孩子最需要得到怎样的教育,妥瑞症时时刻刻在打扰着他的专注力,但也赋予了他敏感和细腻的心,让他更能理解孩子。

在妈妈的鼓励和信任下,布莱德重新振作精神,开始在地图上找下一家要面试的学校。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老天不是不给你希望,而是再坚持一点点,就能看到希望。

布莱德终于找到了一所愿意招聘他的学校,让他教二年级,在跟其他老师的讨论中,布莱德侃侃而谈自己的妥瑞症,以及该如何跟孩子们解释,并不影响教学。老师们被说服,最终布莱德被录取。

真的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布莱德充满干劲地开始了教学准备。人生第一间教室,宽敞明亮,全是希望。

而他也决定继续考取硕士学位,但因为妥瑞症,他不想进考场影响别人考试,于是申请了独立考场。

可一直到考试的时候,却没人落实,考试开始了,布莱德不想影响别人考试,焦急地在考场外徘徊。

无奈之下,他给爸爸打电话,爸爸来了,三下五除二,分分钟搞定。这一次,是爸爸站在他身边,为他说话,帮他争取权益。父子之间的冰山在一点点融化。

好事成双,布莱德与在网络上认识的女孩南茜也展开了一段恋情。

她毫不在意布莱德的妥瑞症,看到布莱德的时候,眼睛里全是真诚和欣赏。

他们愉快地聊天约会,甜甜的恋爱,终于轮到了布莱德。

布莱德带着南茜去见父亲时,布莱德在跟父亲一起烤肉时,他终于问出了那句话:“我为什么觉得我还是让你丢脸?”

父亲一开始有些逃避,但在布莱德不断地追问下,他说出了这么多年自己的心声,一个父亲的无助,自责,还有懊悔。

这是这么多年来,父子俩第一次开诚布公地谈妥瑞症,而,这次坦诚相见,也彻底让爸爸打开了心房。

看到这里,我也破防了,就这简简单单的道理,真的是全天下父母的心声啊。

对于父母来说,我们要的并不是孩子有多好,但我最怕的就是孩子不好,一旦孩子们有任何哪里不好,总会觉得,罪孽深重,罪责难逃。

一天,布莱德在学校碰到了爸爸,原来是因为听布莱德说学校里缺少图书柜,所以爸爸来学校帮忙做柜子。

那一刻,布莱德看到了爸爸的爱,再戴上爸爸送的安全帽时,爸爸开着玩笑跟他告别,而布莱德,跟孩子们自豪地大声宣布:“那是我爸爸!”

他跟父亲终于和解了。和父母和解,和自己和解,这是每个人一辈子必须要走过的两个关键,只有走过之后,才能找到所谓的幸福。

布莱德这个奇怪的老师,却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不管是调皮的孩子,还是生病的孩子,或者是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他都能带着爱,去引导和感化。

他的课成了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课程,也影响着一个个的生命。

一个身患绝症的小姑娘,因为布莱德,在人生最后的阶段,每天都开心地去上学,虽然病痛,但心态乐观。

女孩的妈妈非常感恩布莱德老师,在小女孩离世的道别会上,她真诚地邀请害怕打扰别人不敢进去,在外徘徊的布莱德进去参加道别会。

有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小男孩,他耐心一点点引导着孩子去阅读和学习,让他体验什么是妥瑞症,让他明白什么是专心,用他独有的耐心和爱心,给孩子灌注着信心。

为了孩子们,还请来了救火队员大卡车让孩子们去体验。

最后,布莱德收获了一个大大的惊喜,被评为本年度的最佳教师。

上台讲述获奖感言,布莱德说了那段感人肺腑的话。

他感谢妥瑞症,让他学到了全世界最宝贵的教训,学会了不放弃,不被困境打倒,学会了千万别让任何事,阻止你去追逐梦想。

影片的最后,布莱德终于考取了硕士学位,跟心爱的姑娘结婚。

对于我来说,这个电影让我如此感动的原因是,其实看到最后,布莱德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即使工作,也仅仅不过是一个小学老师。

然而,他在自己的领域中,却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人生,并不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一旦自己能够拥有了这份被证实过的“我能行”的价值,人生就只剩收放自如的幸福。

在今天,我们的社会中,尤其是很多00或者10后们的孩子们,他们缺少的并不是钱,家里有钱,足可以支持他们吃喝无忧过一辈子,这也是所谓的“躺平”主义的来由。

然而,就是因为没有了这份自我独立的必要性,结果造成了越来越多家庭尚可的孩子,迷茫软弱,无力颓废的基础。

然而事实上,无论你是否有躺平的条件,可这一辈子,只要自己尚没有挣到足以让自己站得住的价值,即使躺下也无法睡实。

然而,至于我,作为两个孩子们的母亲,我从来没有想过,让我的孩子去发明亚马逊、特斯拉,或是拯救全人类,但却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卢璐:有两个女儿的留法服装硕士、作家,行走在东西方文化差异裂痕中间的,优雅女性自媒体。新书《三十几 来得及》,《有实力才有底气》正在热卖。

0 阅读:70

卢璐说

简介:行走在东西文化之间,优雅女性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