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葬花时的装备,《红楼梦》原著里写得十分清楚。
那会子贾宝玉正忙着把桃花瓣往水里撂呢,林黛玉来了。她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这是林黛玉第一次葬花,紧接着就是宝黛共读西厢。这个场景,在各种不同艺术形式里都有表现。
王叔晖大师画的黛玉葬花就活灵活现。
那是我们连环画最繁盛的时期,很多大师都投身这项事业。画面整体观感古意盎然,人物的妆容和服饰含蓄内敛,与背景相得益彰。
林妹妹肩上的花锄格外细小,比例跟真实物体差距比较大,绛珠仙子弱柳扶风的姿态跃然纸上。
这神韵简直就跟王文娟大师塑造的林妹妹一模一样。
唯一的不同,是文娟大师花锄上挂的是花篮,而不是花囊。
原著中的林妹妹使用的是绢袋,黛玉把花瓣扫起来装在里面,在地上挖个坑埋进土里。
在林妹妹心目中,这样日久之后“随土化了”,才是落花最理想、最洁净的去处。
舞台剧的观众和演员之间距离比较远,全靠肉眼观看,道具做得大一点、花哨一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林黛玉的这个大花篮,从这里开始,成了一个符号。
如果能够接受男旦饰演的林黛玉,你就会发现,梅兰芳先生的林黛玉其实更接近王叔晖先生的画。
梅博士左手执花囊,脚前躺着花锄,腿间立着花帚。
舞台剧都能做到装备齐全、准确,后来的影视剧反而搞得不伦不类,那就是对原著理解不到位了。
比如89北影版里陶慧敏饰演的林黛玉。
很多人认为黛玉不该笑着葬花,其实并无不妥,第一次葬花的黛玉没有哭。
不妥的是这个大花篮,林妹妹为什么要扛着它呢?那么大、那么沉,又不能一起埋土里。
1977年,张艾嘉那一版是黄梅调电影,在影棚里拍摄的花海,质感很塑料,花篮的设定也继承了戏曲惯例。
你看林妹妹扛着这个大花篮,花篮上还放了个花帚,她有多吃力啊。
不过这一版的花帚拍得很对。
宝玉看到黛玉时,她扛着花锄、拿着花帚,按照这样的描写,花帚应当是相对短小、适合手拿而不是肩扛的。
87版的葬花拍的是实景,很自然。
陈晓旭肩上的花帚和花锄差不多长,林妹妹体弱,没有多大力气,而花冢所在的位置跟潇湘馆是对角,路挺远的,这样子一路扛过去,对林妹妹来说,负担还是有点重的。
闵春晓扛的那个恐怕不能叫做花帚,林妹妹应该是找不到合适的工具,直接把丫头们扫院子用的扫把扛跑了。能看出来剧组其实挺想把画面拍得好看一点,但是用心太浅。
小戏骨完全照搬87版,本来没什么可说,只是那个花帚糙了一些,还不如借鉴一下梅兰芳先生的。
上面这些版本都能找到优点,蒋梦婕的林黛玉就实在让人无法理解了。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从哪个角度观察,能看出来这是林妹妹去葬花?每次有人说10版唯美我都很疑惑,唯美是这风格?
蒋黛玉嘴里说要把花瓣扫起来,可她穷得连把笤帚都没有,也不知她该拿什么扫。
也不用替她担心,这不就有人来给她作伴了。
胡玫导演的林妹妹,干脆就坐在地上,直接用手抠土了。
虽然只是预告片,但是那个坑的周围,真的就没有花锄、没有花帚、没有绢袋……
不过应该信任胡玫导演,她说了要“震撼”我们的,或许最终的成片中,这些都会“变”出来的。
本文为我来我看见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