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虽无言,然非无声--一代玉雕大师尤昌明

班墨空间 2021-03-19 09:01:30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配件。

玉石历来被人们当作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而中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尤昌明,1979年出生于福建罗源,玉雕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岗位技术能手标兵。多年来一直从事玉雕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深受藏家爱好者的一致好评与收藏。

源于对雕刻的痴迷和热爱,1997年尤昌明拜师于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林霖玲先生以及寿山石雕刻家石醉先生,开始系统的学习雕刻技艺。

2003年任福州市盈丽雕刻饰品加工厂科长。

2007年在福州创办“鼎铭阁”工作室。

2011年赴广东省佛山市平洲开展翡翠雕刻事业。参加由美术理论家、艺术家郭晓川博士主持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珍稀材料保护性开发”科研项目,在郭晓川博士指导下学习美术理论、绘画、书法、篆刻考入广州美术学院进修。

2014年成立北京工作室。

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后拜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牙雕刻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张民辉先生。

2017年 正式拜师  郭晓川博士,潜心研习由郭晓川博士提出的“新雕刻”艺术理论,并从事“新雕刻”艺术创作。

2018参加由武汉地质大学国家艺术基金“湖北竹山绿松石艺术创作人材培训”;

2018 年任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珠宝玉石学院客座教授。

在尤老师的众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尤老师极其喜欢雕刻山水,在每一件的作品上,我们都能看得出,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日落西山,余光横照。

从事玉雕工作,手艺当然是最重要的,但他们的工作也异常辛苦。要把一块大的原石切割出模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切料时,粉尘弥漫,噪音刺耳雕刻师傅们需要长时间的在强光照射和机器打磨的噪音声中工作“最怕的是冬天”,加工过程须凉水不断冲刷,即使冰寒彻骨,也要整天赤手接触。雕刻时需要冷水,因为雕刻手柄在高速旋转的时候会产生热量,如果不滴水会对玉石产生伤害,有可能就是崩口,所以必须用冷水来降低它的温度,大家可想而知在这么冷的天气下玉雕师们长时间把手放在冷水中是什么样的感受,其实他们才是最苦最辛苦的哪一个。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山和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单调与精彩的结合,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在青山间探索,在绿水间泛舟,多么美妙!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生活中是什么样,都会在他的作品上凸显出来这个人的品格。而尤老师喜欢雕刻大自然中的山川,山浪峰涛,层层叠叠。山,绵延绵亘;山,险峻挺拔;山,巍峨挺立;山,气势磅礴,让人想起五岳;山,新奇秀丽,令人忆起峨眉;山,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沉稳是他的天性,不露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生命的庄严。

2014年作品参加在北京规划展览馆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化艺术策划研究所承办《翠屏蓬瀛--郭晓川、尤昌明翡翠山水作品展览》,并被收入郭晓川·尤昌明著作《翠屏蓬瀛:翡翠山水创作与研究》。

2015年入选联合国文化促进会与中美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办“联合国70+华人当代艺术成就展”。

专著《振戎艺术:玉之润德》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7著作《鼎铭阁》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8年由地质大学举办暨国家艺术基金《竹山绿松石艺术创作》成果展。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