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养马的秦人最终能统一中国,先祖的精神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大树作笔啊 2024-08-15 01:54:05

说明:秦统一中国是一个大话题,不是这篇短文能够说透。本文仅是作者的一点浅见,不到之处请专家指正。

秦统一中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它结束了此前几千年的分封诸侯制,创立了华夏一统的郡县制。这种制度延续至今,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安宁。

与当时东方的六大强国相比,地处西部的秦国是一个弱国,秦人还曾经是伺奉周天子的牧马人。为什么他们能统一中国,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秦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辅佐大禹治水的老秦人

1.赳赳老秦在恶劣的环境下顽强成长。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一,它由当时陕西、甘肃等地的秦人组成,是华夏民族的成员之一。

据《史记》等历史资料记载,秦人的祖先曾居住于山东一带,其始祖头人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嬴氏,并列为继承人。

大禹去世后,伯益被大禹之子所杀,其部族被迁移流散。夏末,秦人参加商军灭夏的战争,由此成为商朝的显贵。周人灭商时,追随商王的秦人又遭受沉重打击,大部分被流放到今天的天水一带。

当时的天水地理条件恶劣,匪患成灾,初到这里的秦人遭受了环境和蛮人的双重摧残,不少老秦人倒在野蛮侵袭的屠刀之下。

秦人在天水遗址

史学家认为:

环境越恶劣,刺激文明生长的积极性就越强烈。

秦人先祖就是这样一个民族。长期的颠簸流离,不但没有剥蚀他生存的锐气,反而滋长它强势的生存活力;反复的欺凌和歧视不但没有磨损他的血性,反而孕育他愈挫愈坚的骨气。他生存和改变命运的渴望是那样强烈!

秦人为周天子养马遗址纪念碑

漫漫五个世纪、32代赢姓君王中,出现了众多求存图变的英豪。

先是几代先王浴血奋战,在蛮荒的西域打出一片栖息之地,后用牧马驾车的一技之长,护驾有功,得到周天子的封地。

从秦襄公起,秦国凭借在战争中练就的机智与勇猛,打入关中,在西周立国的雍城建立了秦国,开始了从游牧到耕稼的生存方式的大转变。特别是锐意改革的秦穆公任用外来贤能,奏响东进的序曲。他用一腔热血写就的《秦誓》,抒发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悲壮心声......

战国时期七国分布图

2.商鞅变法使秦国由弱到强,秦军成为“虎狼之师”。

周朝末年,诸侯纷争,把泱泱华夏分割为几十个小国。

他们都想争雄天下,从而战乱不断,到战国时期仅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较大的王国了。

从排名来看,东方六国实力雄厚,遥遥领先,末位的秦国相对弱小,在六国眼中被视为落后和愚昧的“夷狄”,始终排斥于诸侯同盟之外。

秦孝公雕像

危局需要勇者扭转,秦人渴望改变他们命运的英雄。

公元前361年,年仅21岁的秦孝公即位。这位在战火和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英才,不仅有着先祖的血性,也具备顺应时代需要的创新精神。

登基第一年,他就迫不及待的下了“求贤令”。不仅敞开胸怀向天下招募贤能,还诚信大气地要与贤能共分国土。

商鞅画像

石破天惊的求贤令在六国荡起轩然大波,各国志士蜂拥而至。满腹经纶而不得志的商鞅也来到秦国,他以法家的强国之术和矢志不移渝的法治信念吸引了求贤若渴的秦孝公。

受到孝公极大信任和支持的商鞅大刀阔斧的实施自己的法制思想。一场中国历史上最彻底、最成功的变法拉开了序幕。

商鞅立木求信故事画像

公元前359年,经过充分的舆论和组织准备,第一批五道法令颁布。

商鞅变法突出“诚”与“严”。树木求信而赢得民心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开创了公平、公正的法治先河。

长达20年的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全面、最彻底、也是最成功的一次改革。它无论从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都沉重打击了旧体制和旧观念,为新阶级和新制度登上舞台开辟了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制度的转型。它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一个弱小的国家迅速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

电视剧中的秦军将士

变法极大地激励了秦军士气,使之成为威震六国的“虎狼之师”,变法期间的河西大捷就是一个鲜活的事例。

《诗经》《天衣》篇形象地描述了秦人在完成使命进程中所迸发的倔强气概和同心同德的精神。那种“岂曰无衣,与之同袍”的生死连襟、那种“修我戈矛,与之同仇”的铿锵誓言,在当年是一面激励军心的战鼓,在今天也不失为一首感人肺腑的战歌!

变法显著地提升了军政办事效率。勤政、廉政在秦国官员中蔚然成风。

商鞅变法后,儒家集大成者荀子来秦国考察,所见所闻让他大发感慨: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

秦国法治延续图

有了法的体制和习惯,即使立法的秦孝公和商鞅相继逝去,法制已成为固定的制度,在秦国始终延续。

秦孝公之后的六代秦王始终在变法的轨道上前行,始终挥舞法制的巨笔,书写锦上添花的诗篇。

自商鞅颁布秦律后,秦国不断完善和添加新的内容,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法律体系。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秦律已达30余类,内容涉及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军法等方面。

相比之下,当时的六国变法和此后历代变法都没有秦国的变法彻底。它们或是一事一时的权宜之计,或是无法冲破陈旧理念和权贵意识的改良之策。这正是六国败于秦国之手、历代变法失败的的重要原因。

嬴政画像

3.秦统一中国是文明对腐朽之战,历史作用无与伦比。

到赢政、也就是此后的秦始皇登上历史舞台时,秦国的统一大业已是水到渠成的收官之作。

但是,从小寄人篱下,又在祖父、父亲相继逝世后即位的赢政没有六国贵族子弟的浮躁之气。他不是急不可耐地摘取胜利果实,而是用了整整26年的时间,消除内患,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强化外交。个人生活也不像史传的那样靡烂奢侈,每天批阅的公文竹简都在120斤以上。

秦灭六国画像

公元前211年,时机成熟,震惊寰宇的统一大战开始了。

短短十年,秦国以摧枯拉朽之势,歼灭了经营几百年、也曾经比秦国强大的东方六国。其速度之快、打击之彻底,在世界战争史上堪称奇迹!

继而,秦国又马不停蹄地南平北越,北击匈奴。至此,长达两个半世纪的诸候割据划上了句号,中国历史上实现了空前的大统一。

电视剧中秦灭六国剧照

为什么创造统一大业的是曾经弱小的秦国,而不是六大强国?为什么历史的转折、社会的转型发生在那个时代,而不是此前或此后?

《大秦帝国》作者孙皓辉深刻地剖析道:

秦统一中国基于它的文明自觉意识。因为一个大的政权统一疆域以后,再对文明进行统一的清理性是一个大创造。这在古今中外的政权上,应该说只有秦帝国唯一做到了这一点。

著名秦史专家刘庆柱认为:

秦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战国时期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组织形式不太适应,这个时候需要加强集权政治的统治,需要改分封制为郡县制。秦统一中国就是把这些制度推向了全国。

商鞅变法画像

一切也要从文化上探源。

长年迁徙、屡经战火并经过变法洗礼的秦国,没有宗法礼教的羁绊,没有没落贵族的弊端,朝野上下迸发的是政治文明、生产力的先进和精神斗志的生机勃勃。而六国仍然沉浸于腐朽的宗法文化和软绵绵的礼乐文化之中。两种文化对抗,孰胜孰败乃是定数了。正如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说: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秦始皇画像

我们也可以从比较中看出文化的先进与落后。

秦在统一战争中,每占领一地,就把秦制在新地区拓展,以先进的秦文明改造、取代没落的旧文化和旧风俗,同时安定社会秩序,造福当地民众。

而举旗反秦的楚国贵族项羽攻占帝都咸阳后则是斩尽烧光。据统计,秦灭亡后的全国人口比此前锐减了70%。

秦兵马俑

尽管,秦帝国只有短短的14年,但秦人经历了数千年励精图治而打下的国家统一的政治体制和国家管理模式延续了2000多年,被历代王朝所传承,由此保障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中华民族的生命力。

秦帝国留下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任何一项都堪称人类文明的瑰宝。

在世界八大奇迹中,有两项都是秦帝国创造。这些遗产不仅成为研究人类文明史的丰富内容,也给今天乃至未来的人们提供了不尽的启迪和感悟。

秦兵马俑

更重要的是,秦人的顽强意志、变革意识和进取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在过去是国家统一的动力,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今天,也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为此,我们理应铭记这段历史,理应向老秦人致敬! 

0 阅读:21

大树作笔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