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怎么那么难?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这4个好方法

弘向美 2023-04-05 17:09:56

很多父母都知道身教重于言传,可是有时候却苦于不知该如何让孩子“正其身”。

其实,言传、身教都是一个树立榜样的方式,孩子通过观察学习,就会有样学样地变成“大人的模样”。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孩子的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学会的,这个被孩子观察的人在心理学上称为“榜样”。因此想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行为,作为父母,“榜样”的力量一定不能忽视!

心理学家班杜拉把孩子观察学习的过程分成了4个阶段,掌握这4个阶段的要点,培养孩子将会事半功倍!

注意:选择榜样是观察学习

孩子身边的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榜样”,但这些榜样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想要让孩子学习“榜样”的好行为,首先要引起孩子的注意。

比如,走在大街上看到有人帮助老人过马路时,你可以和孩子这样说:“宝贝,那有个叔叔/阿姨在帮老奶奶过马路。”

通过这样的提醒来引起孩子对助人行为的注意,从而开启孩子对此行为的观察学习过程。

保持:让行为深深地存在脑海里

仅仅是看过一次,也是没有办法养成好习惯的。所以,在孩子注意到行为后,紧接着是要协助孩子保持住对这种行为的记忆。

不管是借助语言还是动作,都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

比如,当孩子注意到父亲在给奶奶洗脚的行为时,可以鼓励孩子将这个场景写进日记里;或者妈妈可以问问孩子:“今天爸爸干了什么呀?”让孩子复述给妈妈听。

通过这种方式,将文字语言来内化到记忆当中,这样TA就会把孝敬老人的行为长期保持在记忆当中。

动作再现: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都知道“做是最好的学”,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把某个行为和意识内化到自己的脑海中。

当孩子对某个好行为已经印象深刻,就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实现这样的行为,让孩子体验这个行为带来的收获和快乐。

例如,当看到有老人过马路时,可以鼓励孩子去扶;当看到客厅有垃圾时,可以鼓励孩子去打扫;鼓励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等等。

我们都知道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小习惯,当孩子多次践行某个行为,就会铭刻进自己的潜意识,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景,就会自发去完成。

动机:让孩子知道有付出就有收获

心理学家班杜拉曾做过一个叫做“击倒波波”的实验,在实验中,受到奖赏的孩子,会更愿意把学到的行为表现出来;而没有受到奖赏的孩子,他们的表现欲就不是那么强烈了。

所以想让孩子把好行为内化到自己日常中,不需要提醒就可以自发去做,可以在孩子完成了一个好行为后,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但更多还是建议在精神上的欣赏和肯定,让孩子收获心灵满足。

如何对孩子进行欣赏和肯定?在6Q刘中良总导师的新书《亲子互动26问》中讲到,欣赏一定要“实事求是”,而不是语句堆砌。

例如不要只是说:“哇,孩子你好棒!”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敷衍。

而是可以这样说:“孩子,我看到你把客厅打扫得干干净净,我觉得你好棒!”这样孩子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而被肯定,就会加强这种行为。

3 阅读: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