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鲜卑曾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游牧民族,从民族起源和发展上来看,鲜卑的发源地是蒙古高原,兴起于苦寒之地大兴安岭。
其实,鲜卑是东北四大民族之一东胡族群的一个分支。起初,东胡只是一个部落联盟的统称,大约在秦汉之际被匈奴冒顿单于率部击败,此后就分成了两个部落族群。
退至乌桓山的一支以山名为族号,形成了最原始的的乌桓部落;另一支则退到了鲜卑山,他们就是纵横于南北朝时期的鲜卑。
当然,这两支少数民族部落一直深受匈奴的奴役,说白了无论是鲜卑还是乌桓,都只是匈奴的附属或奴隶。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鲜卑和乌桓的风俗和语言习惯,逐渐受到了匈奴的影响。但他们却一直都想摆脱匈奴的压制。
那么,为何鲜卑会在南北朝时期崛起呢?背后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又会消失呢?
民族起源目前,关于鲜卑的民族起源尚未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说,它是一支起源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当然,除了东胡说之外还有东夷、山戎、逃亡汉人等说法。
但最可信的就是东胡说,并且鲜卑的崛起和汉人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当然,乌桓和鲜卑在东汉之前,因受到匈奴的控制,所以和中原王朝没有任何联系。
直到公元41年,匈奴、鲜卑和赤山乌桓联军侵扰东汉边境,至此才拉开了同汉人之间的联系,或者说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
毕竟,在历朝历代的历史中,都有关于少数民族侵犯边境、掠抢百姓或财物的记载。可见,鲜卑首次亮相在汉人史册中,其形象并不光彩。
相比于其他起源于苦寒之地的少数民族而言,兴起于大兴安岭的鲜卑,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宠儿。
他们在物资丰富的大兴安岭中,每天都过着悠闲的渔猎生活。在不愁吃穿的前提下,其发展速度自然要比其他少数民族更快。
当然,即便鲜卑拥有野蛮生长的历史空隙,但作为一个落后的少数民族部落,根本无法形成“国家”的概念,充其量算得上是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而已。
只可惜在匈奴疯狂崛起之后,其他少数民族部落便开始遭殃了。东胡是第一个被开刀的对象,随后迅速分化为乌桓和鲜卑,这两个少数民族则沦为了匈奴的奴隶。
匈奴所需的一切资源,都要无条件的双手奉上,而且匈奴在乌桓和鲜卑,还拥有征兵的权力。可见,他们就是匈奴的附庸而已。
常言道:“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鲜卑一直都想摆脱匈奴的控制。打铁除了需要自身硬之外,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为其提供了重要契机。
鲜卑的崛起之路西汉武帝时期,在经济、军事和国力大涨之际,刘彻为了一雪前耻、定国安邦,提出了对待匈奴的基本策略,那就是由被动抵御转为主动攻击。
在“攻守易形”策略的支撑下,刘彻多次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对匈奴展开了疯狂进攻。继而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打得落花流水,无奈之下只能不断向更远的地方迁徙。
在匈奴的实力遭到重创之际,鲜卑自然获得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时机。到了东汉时期,随着鲜卑的军事实力大增,便开始屡次袭扰边民。
光武帝设置辽东太守一职,任命祭肜负责阻击侵犯边境的鲜卑。其实,鲜卑在这个过程中已经逐渐强大起来,在与东汉之间的关系上也是反复无常。
简而言之,鲜卑在发动军事行动时一旦失败,就会假意向东汉臣服,一旦有机会又会复叛。在长达十几年间,祭肜采取了多种方式应对鲜卑。
说白了就是能打则打,打不了就先招降,继而达到分化鲜卑和匈奴关系的目的。
祭肜曾对鲜卑归降部落说:“你们若是想立功,那就去攻打匈奴,这样我才能相信你们”。
至此,匈奴的实力逐渐衰弱,鲜卑和乌桓也一并归入了东汉管辖。公元54年,鲜卑首领满头和於仇贲率部到洛阳朝贺,旋即被册封为王侯。
当然,为了实现分而治之的目的,祭肜还曾命鲜卑大都护偏何去讨伐赤山乌桓。到了明章二帝时期,鲜卑人已经彻底成为了守护东汉边塞的马前卒。
所以说鲜卑的崛起和汉人密不可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鲜卑一直在归顺和复叛的路上徘徊。轲比能自统一鲜卑各部之后,才开始彻底臣服于曹魏。
但到了两晋和十六国时期,随着慕容、拓跋和乞伏等部的崛起,大量的鲜卑族人开始涌入中原地区,旋即迎来了迅速崛起的机会,继而站在了历史舞台的巅峰。
鲜卑的高光时刻在十六国时期,鲜卑迎来了迅速崛起的重要时刻。彼时,由鲜卑建立的北方少数民族国家,达到了11个之多。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众多鲜卑人建立的国家中,由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才是最闪耀历史的国家。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是北魏内部出现了动荡,实现大一统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鲜卑族人建立的国家,在历史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力,他们的活动对后续王朝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据野史记载,李唐王朝初期君主的血统,也都是汉化胡人和鲜卑贵族女性的混合体。
至于鲜卑的消失,也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必然产物。当然,鲜卑只是消失绝非消亡,因为随着历史的演变,鲜卑逐渐融入了其他民族并被同化。
结语大家如数家珍的56个民族中,藏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鲜卑族的影子。例如,关外的拓跋部后来就定名为锡伯族。
即便鲜卑族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但其文化和影响势必会源远流长。按照客观历史论来讲,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合理,鲜卑自然也无法摆脱这个历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