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涵:曾任上海市委书记,在任期间大力提携江同志,长子是中将

方圆文史 2023-12-06 20:37:28

江淮地区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汉朝的韩信、明朝的吴承恩、宋朝的梁红玉,以及我们本文的主人公——汪道涵,都是从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走出的杰出人物。

事实上,对于汪道涵这个人我们并不陌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著名的“汪辜会谈”中的“汪”,指的就是时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

当然,除了这次历史性的会谈外,汪道涵身上还有着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而其中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他与江同志的“忘年之交”。

汪道涵,安徽芜湖人,1915年出生。

17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学习,期间开始接触共产主义,并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于1933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然而,革命道路充满着艰难险阻,在一次革命活动中,汪道涵就不幸被敌人逮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才得以恢复自由。

但牢狱之灾并没有将汪道涵击倒,相反,经过革命考验后的他,意志变得更加顽强。

抗战爆发后,汪道涵长期在皖东地区工作,历任新四军四支队战地服务团团长,淮南嘉山县县长、县委书记,淮南地委财经部部长、行署副主任等职,为创建与巩固皖东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皖东工作期间,汪道涵非常崇敬原皖东北特委委员、江同志养父“江上青”烈士的英雄事迹。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短短数年后,他竟然跟比自己小11岁的江上青烈士之子江同志成了“忘年交”。

1949年上海解放后,汪道涵出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而此时江同志正在上海益民食品一厂任副厂长。

该厂是上海益民食品公司的下属企业,而时任公司总经理的戴锡可不仅是汪道涵的妻子,同时也是江上青烈士的老部下,她对江同志非常赏识。

1947年,江同志从上海交大电机系毕业后,进入到上海粮服实验工厂工作,后凭借自己的努力,一路做到了车间主任。上海解放前夕,他积极组织工人群众开展护厂运动,迎接上海解放,是一个才华横溢、意志坚定的优秀革命青年。

1949年9月,汪道涵到上海益民食品一厂视察时,第一次见到了江同志,事隔半个多世纪后,汪道涵还能清晰地回忆起他们初次见面时的场景:

“他充满了活力,干劲十足,精力充沛,是个工作勤奋的专家……我觉得他前途无量。”

彼时的江同志23岁,汪道涵34岁,尽管是初次见面,但彼此却感到十分亲切。

相识一年后,江同志被提拔为益民食品厂的厂长,而这个厂直属华东工业部,因此他的提拔自然也离不开汪道涵的赏识。

不久后,汪道涵又把江同志调到了中国肥皂厂,将这个厂的国有化重任交给了年仅25岁的江同志。这既是汪道涵对他的赏识,也是对他的磨练。

时间来到1952年,这一年,汪道涵也受到了提拔,奉调进京担任一机部副部长,而江同志则被安排到一机部在上海的直属机构‘第二设计分局’任电器专业科科长。

原本汪道涵是准备带江同志一同赴京的,但由于他的养母王者兰身边无人照顾,所以便打消了这一念头。

但不管怎么说,此次提任对于江同志的仕途而言,还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从这一刻起,他便进入到了中央管理的干部序列,而这也就意味着他将得到更多的晋升机会。

1954年,汪道涵又把江同志调到了长春,参加中国首家大型汽车制造厂“一汽”的建设工作。

第二年,在汪道涵的特别关照下,江同志又被派到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实习,回国后历任“一汽”动力处副处长、动力分厂厂长等职。

在此期间,江同志与汪道涵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只要一到北京,就一定会去拜访他们夫妇,而汪道涵夫妇也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江同志的成长。

1965年后,汪道涵的家庭发生了巨变,妻子戴锡可因积劳成疾,不幸离世了。他的一个女儿也因意外事故夭折。

特殊时期开始后,他本人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尤其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后,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情绪非常消沉。

更重要的是,由于当时人们都比较排斥受过审查的人员,所以很多人都不敢,甚至是不愿意接触他。

但江同志却对此毫不在意,他非常清楚这位老领导的人品,他从始至终都坚信汪道涵是清白的,所以无论外界如何议论,他依然像以前一样对待这位老领导。

当然,在此期间也有人劝他要注意与汪道涵的关系,千万不可与他走得太近,但江同志却说:

“他当领导在位时我不去打扰,人家有难时我就要关心,我不担心自己丢这顶乌纱帽。”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汪道涵和江同志就是最好的典范。

1976年7月,河北唐山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地震,时任一机部外事局局长的江同志全身心投入到职工的生活安置工作中,但他却没有给自己搭地震棚,所以只好暂时借助在汪道涵家里。

当时,汪道涵担心江同志母亲的安全,于是就把她接到自己家住了一段时间。

在当时那个敏感的时期,江同志住在汪道涵家中难免会引起一些非议,某些人甚至还上纲上线到觉悟和立场问题。

但无论外界如何议论,江同志始终相信自己的这位良师益友,他说:“我了解道涵,他没有任何历史和政治上的问题……”

简单一句话,就表明了他对汪道涵的信任。

1978年,汪道涵复出工作后,先后担任过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上海市委书记、市长等职。

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汪道涵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努力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1991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时年76岁的汪道涵被推举为会长。

1993年4月,他与时任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史称“汪辜会谈”,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同志在上海病逝,享年90岁。

汪道涵同志非常优秀,他的几个子女也很有出息,其长子汪致远,还是原总装科技委中将副主任。

当然了,关于汪道涵同志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非文史君寥寥数语就能说完,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19 阅读:2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