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博士小伙,爱上中国女神,甘居南昌9㎡陋室

最华人 2024-06-29 19:55:53

大隐隐于市,此话不假。在南昌老城区的某个居民楼里,一位帅气的老外过着特立独行的生活。

他叫林步冉,加拿大人,曾是多伦多大学会计学系的高材生。原本,他可以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却甘愿在南昌成为一名“苦行僧”。他租的房子在一家唱片店的楼上,仅9平方米,350元一个月,夏暖冬凉,最高档的电器算是刚买不久的二手热水器。屋里没什么家具,一张简易床铺,一张由木板搭成的书桌,其余的就是成捆的宣纸。这里是他的住所兼工作室,虽然破旧,他却怡然自得。他给自己起的笔名为“紫烟困户”,“紫烟”取自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困户”便是字面意义上的“贫困户”。但这只是他的自我调侃而已,事实上,他是个十足的“精神贵族”。

●林步冉他痴迷于中国古代文学,醉心于纳兰性德、曹雪芹、李商隐、李清照等人的文字,更是《红楼梦》的“死忠粉”。就连他的中文姓氏,也是跟他的女神林黛玉相同。在这间屋子里,他阅读、作画、翻译......内心世界丰富得要命。有人说,他就是《月亮与六便士》的现实版主角,而他自己也不否认,他说:“我就是一个绝对的理想主义者。”

本科读到第三年,林步冉决意退学,因为他发现经济学都是骗人的。自此,他开始了四处游历。2006年,他去新加坡做交换生,偶然的机会下,他看了一出由中国留学生举办的《红楼梦》话剧,由此,新世界的门被打开。为了读懂《红楼梦》,他努力学习中文,并且争取到了去中国台北学习中文的机会。

●图片来源:哔哩哔哩@生活方式研究院凭借着磕磕巴巴的中文水平,他一字一句地啃完了这个大部头,其中的所有诗词都让他一头雾水。但他心里有个明确的判断——这是一本包罗万象,值得花上数年时间去研读的巨著。2018年,他只身一人来到南昌,在江西师范大学攻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博士。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中文世界,从大家都熟知的李白到“冷门诗人”寒山,他都有涉猎。他曾翻译了300多首寒山的诗,但由于这位大仙的训诫太多,他逐渐“脱粉”了。古文的领域里群星璀璨,让他从一而终的,还得是《红楼梦》。

●87版《红楼梦》剧照为了研究红学,他曾一遍遍地听蒋勋细说红楼,回头再对照着原著反复琢磨。多年的翻阅,让厚厚的一本书完全散架,只能手工装订后继续使用。饶是如此,他依然觉得,每读一遍《红楼梦》都会有新的发现,似乎永远读不透。你也许会觉得,这是因为老外本身就与我们有文化差异,但其实,林步冉对红学的研究已经非常系统和深入。读博期间,他把书里的大部分诗词、歌曲、灯谜、对话都翻译成了英文,写的随笔超过了一百万字,就连博士论文也是关于《红楼梦》的。

●87版《红楼梦》剧照他对《好了歌》的翻译与注解,并非逐字逐句对照,而是着眼于诗歌的整体意义。他甚至用蒸汽波、佛学、毛主席的思想来解读这部作品,会用书中的情节和语句来描述当下的境况,也会透过书中人物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他在真正意义上,把《红楼梦》盘活了,正如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时所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林步冉经由典籍唤出了深处的自己。“以前我比较乐观,觉得生活会越来越好。现在的我有点像顿悟后的甄士隐,对世间万物有点看破了,更消极一些。”而这种悲观,亦是一种远见与清醒。“当今是袭人遍地,宝钗横行的年代”,林步冉的这句话叫人无法不赞同。红楼梦一场,他最喜欢的还是黛玉,悲情却浪漫,柔弱也坚强,临死之前,她烧掉了所有的诗词稿,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最后的倔强。他跟黛玉,其实很像。

夜深人静时,林步冉常常背上他的画作去城市的街头摆摊售卖。或者收拾点简单的行李,乘坐过夜的绿皮火车去另一个城市参加艺术展。跟静谧优雅的艺术馆相比,他更喜欢地下的、闹哄的、野生的、多元的集市,在那里,他能碰撞出无限可能。这种气质,跟林步冉的画作很适配。初见他的画,你会觉得这样的混搭有些无厘头。张牙舞爪的汉字,毛笔写的英文,神态各异的黛玉,以及各种难以描述的形象。

●林步冉作品画作的装裱更是另类,废旧的证书、烟盒、宣传单......总有一款能让你大开眼界。但若仔细欣赏你会发现,他真正做到了一个创作者最可贵的地方——自我表达。2017年,乌克兰的同学带他去八大山人纪念馆,第一次看到八大山人的真迹时,他被触动了。当天晚上回家,他的画魂陡然觉醒,就用钢笔画了第一幅画。从此,他的画笔未曾停下,迄今为止,他已经画了4200多幅,其中的2000多幅都有关《红楼梦》。林步冉并没有学过美术,也未曾练过毛笔字,画材也非常简陋,一瓶黑色墨水、一支毛笔、非常普通的黄色宣纸,仅此而已。没有了学院派技巧的规训,也不受市场规则的限制,他用画作全然地表达着自己。那些歪七扭八的文字,有些是自己写的诗、自己的感悟随笔、学习笔记、或者翻译成英文的中国诗歌,一切能激发他灵感的元素,都能落笔成画。

●林步冉用毛笔创作创作是喜悦甚或激情的,亦是孤独乃至癫狂的。一半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做的东西太有意思了,而另外的一半,他又觉得自己的画全是垃圾。所以他那“陋室”的墙壁上,有时贴满了自己的大作,有时又会用宣纸将它们全部盖住,一眼都不想多瞧。这种反复的拧巴感,促使他走进了人群中。每当有人对他的画产生好奇,他便会兴奋地跟对方分享自己的想法,回去后创作时,动力十足。也有时,别人会很直白地对他说“你这种画谁都可以画,我们不会欣赏”,虽然有些emo,但林步冉坦然于这样的评价,他很害怕“多数人觉得好的东西”会不知不觉影响到自己的审美。但凡出门,林步冉从来不锁门,他说:“我家里只有画值点钱,就算被偷了我也很开心,那算是一种欣赏。”他求的,不是买家,而是知己。

即使手头很紧,林步冉对金钱也从不焦虑。大不了等钱都花光了,回加拿大跟着当电工的爸爸回收电线,钱存够了再回到中国继续做喜欢的事。林步冉的物欲是极低的,来到南昌6年多,他从未外出工作,靠着奖学金就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他用着2005年生产的二手黑莓手机,80块钱;他的衣物只有三双皮鞋、三条长裤、两条短裤、三件衬衫、一件外套和一件内胆,且都是军用的,便宜又耐用;他的眼镜框是加拿大一位朋友的爷爷的,老人是哲学家,95岁去世,这个镜框被林步冉视为宝贝,配上镜片后他使用至今,修了又修;他每天只吃一顿饭,一般是楼下小吃店的馄饨或者包子,配上江西的辣椒酱;他购物用现金,出门靠步行,长途靠绿皮火车,唯一现代化的物件,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家附近的野猫总爱在他键盘上撒尿,如今键盘已经换了三次,但寿命依然坚挺;

●图片来源:哔哩哔哩@-白野橘-这也就能理解,为何他的画总用一些奇奇怪怪的纸张装裱,因为他不舍得浪费任何一点纸张,哪怕是在打印机里卡烂了的纸,他也会将它展平拼贴好。

●图片来源:哔哩哔哩@-白野橘-曾经,他的画作基本都是送人,分文不取,但后来发现,对方不一定喜欢,甚至会扔掉。现在,他会用最低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作品,原画200元一张,复印的画册200元一本,且都是他的亲手装帧。从收益的角度看,这个定价并不明智,因为都是时间成本,他考虑的只是,真心喜欢自己画的人能负担得起这个价格,又不至于太廉价而随意丢弃。购买林步冉的画作并不容易,他没有经纪人,不用社交媒体,买画只能通过发邮件,参加艺术展,或者朋友介绍的形式。这也导致了他的收入极其不稳定,今年的前三个月他完全没有收入。如今林步冉火了,很多人为了购买他的画作会专程跑艺术展,甚至有黄牛高价倒卖,可以说是一画难求。他当然知道,有很多商业化的炒作能让画卖得更好,甚至“一夜暴富”也不是梦,但他不愿意,对于现代化社会,他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的确,科技给人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在他看来,任何的便利都会让你失去一些别的。智能手机有导航的功能,但也会让人的方向感变得迟钝;网络上海量的信息会让你“见多识广”,但也会剥夺深度思考的能力,使人日渐浅薄。最糟糕的是,它让全球的审美都变得雷同,大家都用着相似的手机,赶着同样的潮流,一切都标准化了。而林步冉,拒绝被同化。

●图片来源:哔哩哔哩@生活方式研究院他的屋子走出去,便是开阔的天台,这也是他选择住在这里的原因。夜晚在天台放眼四周,一边是老城区,乌漆嘛黑,另一边是高楼大厦,很亮很繁华 ,新旧之间,世事更替。情绪到位时,他会在天台上投射彩灯,跳着即兴的舞步,孤独亦狂欢。在这隅小天地里,他俨然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古人。

在抖音上搜索林步冉,确有其人。这个号全权由弟弟来负责,在弟弟的眼中,他是唯一出名了还活得更累更穷的,家人为此操碎了心,只能主动出手。不料,弟弟也是相当佛系之人,从2022年更新第一条动态至今,区区不过27条内容,几张生活照和作品,如同他的住所一样简陋。

●林步冉的抖音主页而无论评论区如何求购,始终看不到他本人的任何回复。这很林步冉,他始终对社交媒体“过敏”。如今的他已经步入40岁,但眼神里不见风霜与疲惫。他依旧在灵感汹涌时,作画到凌晨三四点,依旧过着简朴的生活,也依旧不懂焦虑为何物。对于《红楼梦》,他也依旧保持着赤子般的热忱,目前他在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着翻译《红楼梦》和中国古典诗词展开,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将中国文化推广到加拿大乃至更广阔的地方。“我相信做《红楼梦》的研究可以改变世界”,这是他的信念,哪怕他深知,这很堂吉诃德。

●林步冉作品其实在每个时代,都会有林步冉这样的人,不困于时间,不困于空间,始终迈步在自己的轨道上。他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始终存在另一种活法,且并不比普世价值中的差。自打林步冉出圈,很多人都说要辞职去追梦,但真正能实现的,寥寥无几。一来,多数人都被世俗、被物质所困。二来,即便拥有足够的金钱与时间,很多人也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他们只是单纯地想要逃离。苟且的生活如一堵墙,把理想生生隔在了另一边,继续待在围墙里,亦或翻墙而去,全凭自己的选择。但有一点不要忘了,我们总将精神贵族理解为“精神享受”,却选择性忽略了“精神劳作”。事实上,翻越精神的高山,并不比一个月多挣两千块,来得容易。所以,精神贵族终究是少数。何去何从,是悬在每个困惑者内心的巨大疑问。而追寻,是唯一的答案。文/柳嘟嘟
0 阅读:46

最华人

简介: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最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