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接受力怎么样?”面对馆里年轻人有些忐忑的询问,广东省广州市文化馆馆长董敏马上递来一个坚定的眼神:“没问题!咱们开始。”
从今年6月初启动策划,到脚本撰写、视频拍摄及后期制作,历经1个多月,7月下旬,短剧《逛馆轶事之粤圈太子爷》《半日游馆攻略(文艺篇)》先后在广州市文化馆官方抖音账号上线,前者是讲着粤语的“太子爷”邀请友人一起去广州市文化馆度过一天,后者是文艺青年分享“特种兵式快游”攻略。两组视频发布仅15天,播放量就有近10万。
“年轻馆员出创意策划,我们负责把握导向,在此基础上给予内容表现形式足够的空间。”董敏说,广州市文化馆近两年招录了许多年轻人,目前馆员平均年龄不到35岁。原创短视频这类内容产品受到关注,极大调动了这支年轻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从年轻人视角出发,大家天天都琢磨去拍更多更好玩的内容。”谈及馆里的创作氛围,董敏说。
可贵的还有,网络传播内容的“短平快”没有牺牲内涵的深度和广度。以短视频为例,广州市文化馆设置了“馆藏轶闻录”“活动集结令”“探觅灵感地”“漫游文化馆”四大合集,每个合集采用统一的封面版式,视频内容结合时事热点,以轻松的语态、精美的画面、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介绍文化馆服务和优势,收获了如潮好评。
截至今年10月,广州市文化馆在单个新媒体平台的视频发布量达192条,粉丝数量超过2.8万人,点赞量超4.6万。此外,广州市文化馆在运营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官方网站以及各类新媒体平台方面探索出了经验,用年轻馆员的话说就是“入戏了”。
“在实践中,我们一直在调整做法。”广州市文化馆副馆长黄燕介绍,最初,大家的主要精力放在微信公众号上,这是为群众提供预约、馆讯、报名上课等服务的主要平台,粉丝数和总阅读量相对最多。随着内容风格和发布频率稳定下来,馆员发现微信公众号更适合作为信息“集散地”和“咨询台”。于是,形成了每天有一位馆员值班回复问题的机制,探索其他平台的想法也多了起来。
在选择开辟新平台方面,广州市文化馆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我们的文化服务常常与旅游公共服务绑定,受众覆盖广州市民和各地游客。同一内容投放不同平台已远不能满足需求。”广州市文化馆宣传与信息部负责人蔡思明说,在已有平台的基础上,今年广州市文化馆整合全民艺术普及的活动和资源,开始向“小红书”等平台倾斜力量,逐步推出“寻宝活动”“集章打卡活动”“文化游玩攻略”“暑你有文化”抽奖活动等系列笔记,主打趣味化。
其中,“寻宝活动”以广州市文化馆文创产品和工艺作品等作为“宝物”,通过在小红书平台发布“线索”,吸引人们到馆“寻宝”。每次活动,“宝物”半天内就被参与者全部寻到。“集章打卡活动”中,大批市民、游客根据线上发布的“集章打卡规则”完成线下探馆。不少参与者还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参与感受和照片。
集章打卡活动广州市文化馆供图截至今年10月,广州市文化馆在小红书平台共发布笔记136篇,点赞收藏量逾8千,累计浏览量达25.97万,单条笔记最高浏览量超3万。
“在线上被各种‘逛馆攻略’吸引,到现场发现惊喜更多。”来自安徽的游客汪蕴专门抽出半天时间参观广州市文化馆。她感到,与浏览新媒体内容相比,亲身体验这座园林式文化馆的活动,感受更立体、更深刻。
广州市文化馆以微信公众号作为文化馆网络传播主阵地,积极开拓视频平台、官方网站“广州群文网”等新媒体平台的网络传播工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1+N”全媒体传播矩阵,重点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以文化活动、文旅体验等为内容创作核心,扩大了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我们还会逐步增加网络传播的科技含量,不断探索直播展演、线上观展、云课堂、AI虚拟形象等新形态,让文化馆变得更可亲、更好玩。”董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