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41年,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汉武帝刘彻登基称帝。但是刘彻刚登基的时候非常烦恼,因为他小时候看到父亲汉景帝因为强行“削藩”,差点被灭,所以怎么平稳的“削藩”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就在汉武帝愁眉不展时,主父偃提出了一个计谋,完美的解决了“削藩”的问题。这个计谋被誉为“千古第一阳谋”,就连光武帝刘秀和刘皇叔刘备都成了这个计谋的两受害者,它就是“推恩令”。
“推恩令”的内容非常简单,只是把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由其长子继承,改为由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
别看内容简单,但是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朝廷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只需打着推恩的名义,就可以将原来庞大的诸侯国变成无数个对朝廷没有威胁的小诸侯国。这样的骚操作直接导致了诸侯国的地盘越分越小,最后被完全肢解。
“推恩令”如此完美,它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汉高组刘邦建立西汉后,他认为秦朝之所以昙花一现,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只实行了郡县制,没有分封同姓宗室到各地为王。以至于秦朝灭亡的时候,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
刘邦得了天下后,吸取了秦朝的教训,将边远地区都分封给了自己的刘氏诸侯王,以起到让地方宗室子弟拱卫中央皇权的作用。但是在经过几代人后,皇帝与刘氏诸王之间的血缘纽带越来越淡薄,而且诸侯王们不断扩充自身实力,逐渐做大,开始严重威胁到了中央的集权统治。
等到了汉景帝时期,这个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削藩”已经迫在眉睫。而汉景帝又是个直男,直接听从晁错的建议,强硬“削藩”。以至于引起了诸侯王们的剧烈反弹,甚至直接爆发了“七国之乱”。要不是出了一个周亚夫,汉景帝估计会被拉下马。
虽然“七国之乱”最终被平定,但是汉景帝并没有解决诸侯王的问题,甚至还大封自己的十三个儿子为王,留给汉武帝一个偌大的烂摊子。
汉武帝知道父亲强行“削藩”的下场,所以刚刚登基的年轻汉武帝急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削藩”手段。直到主父偃提出“推恩令”,才让诸侯王的问题迎刃而解。
“推恩令”的可怕之处在于,即使诸侯王知道这是削弱自己实力的手段,他们也无法拒绝和无法反抗。因为如果自己不遵从“推恩令”,不光违反了法律,其他的儿子们也会名正言顺地拿着大刀逼着你分家。
这就是“千古第一阳谋”的可怕之处。因为“推恩令”的实行,直接解决了诸侯王权力过大的问题,就连光武帝刘秀和刘皇叔刘备都深受其害。
刘皇叔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据历史记载,刘备祖上生了一百多个儿子,等分完家后,有的都快吃不上饭了,所以到了刘备这一代,就只能织席为生。还有光武帝刘秀,“推恩令”之后的下场比刘备好一点,毕竟也没过几代,不过登基之前也只是一个地主层次的农民。
不过不是所有的计谋都是无解的,“推恩令”刚开始的确非常有效,解决了西汉诸侯王尾大不掉的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缺点也暴露出来,甚至直接导致了西汉的灭亡。
汉朝从建立之时,就一直依靠两大势力支撑。一个是皇室宗亲,另一个是外戚,二者相互制衡,皇帝居中平衡,只要一家独大,就会威胁到皇室。所以当“诸吕之乱”爆发的时候,齐王刘襄就敢第一个站出来勤王。
“推恩令”实行以后,这个平衡便被打破了。外戚逐渐一家独大,而皇室宗亲再也没有制衡外戚的能力。以至于外戚王莽直接推翻了200多年的西汉王朝,自己当上了皇帝。
其实“推恩令”的确是“千古第一阳谋”,只是汉武帝和主父偃光顾着“削藩”了,并没有给它加一个限制,比如推恩多少代后不再推恩,导致刘邦分封同姓诸侯王时,最初的拱卫功能完全丧失。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怎么修改“推恩令”,才能彻底解决这一缺点呢?欢迎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