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很多皇帝生不逢时,若在王朝前期可成明君,这时期哪里好?

宋安之 2022-07-26 23:26:16

纵观中国古代史,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规律,那便是王朝前期,很容易出现治世和盛世,明君很多。而越往后则是越衰弱,平庸的皇帝,乃至是昏君是层出不穷,至于真正实现中兴,更是少之又少。

再换个方式来说,王朝前期,皇帝很容易成为明君。王朝后期,皇帝很容易成为庸君,乃至是昏君。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迷糊,这跟所处时期有关系吗,不应该跟皇帝的个人能力才有关系吗?

其实认真来说,这还真跟所处时期有关系,越往前的时期,皇帝想要有一番作为,只要稍有能力,还是很容易成就一代明君的。至于越往后,则是相反,即使有一定能力和抱负,也往往是徒劳无功,给人一种生不逢时之感。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一、王朝前期的优势在于百废待兴和政通令达,庞大的权力体制可以流畅运转。

历数古代王朝的治世和盛世,都是出现在前期。诸如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明章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明朝的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

至于再往后,王朝就处于国力下滑时期,虽说有着不少这样那样的中兴,使得国家再度强盛一段时期,但多是夸大。真正实现中兴的,也就是西汉汉宣帝刘询的汉宣中兴。

至于为什么这样说,除却皇帝的个人能力因素外,主要有两大原因。

①、王朝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在这种基础上,只要不像隋炀帝杨广那样大手笔太多,搞得王朝二世而亡,好好经营一番,很容易出现治世和盛世。

②、王朝初期的权力机制初成,没有出现攻守同盟的利益集团,加之王朝初期一般是重典治国,所以权力机制可以流畅运转,皇帝的政令可以贯彻落实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说句不好听的,只要皇帝不是蠢人,有着一定的能力和抱负,很容易有着一番作为,成为明君,乃至是开创盛世。

二、王朝后期的弊端在于权力机制被摸透,会出现很多利益集团,权力机制运转容易被堵塞,皇帝很难拥有真正的权力。

王朝为什么历经前期的强盛,便开始持续走下坡路?

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王朝的权力体制出问题了,被人摸透了,有很多老油条钻了空子,甚至出现利益集团,可以与皇权对抗。

小的来说,会出现各种陋规,一级有一级的孝敬方式。从而出现拜码头,拉帮结派什么的,大家彼此心照不宣,都是腐败成风官官相护,看似不是庞大的利益集团,但实则官场的不正之风,已经可以隐隐与皇权对抗。

皇帝不反腐,统治根基会被动摇,以后是死路一条。反腐的话,就要面对庞大的官僚集团,更是难度重重。

而且下面的官员摸清楚朝廷制度,都是老油条了,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遇事互相推诿,或者是皇帝的命令不会贯彻落实,但是制度上的流程没问题,你还挑不出什么毛病。

诸如嘉庆帝,亲政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和珅这个巨贪,按照正常逻辑来说,奸臣巨贪被收拾,肯定会局势大为好转,是众正盈朝,但是结果呢?

其实局势并没有好转,官场的风气已经烂透了,而且都是老油条,嘉庆帝即使有心扭转局势,即使收拾了和珅,但却在根本上改变不了什么,他的政令也难以真正的落实。

一种是官员会摸清楚皇帝的个人爱好,甚至以此来利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诸如徐阶除掉严世蕃,就是知道嘉庆帝最恨图谋不轨之人,以“犯上”与“通倭”定严世蕃的罪名,一经上报,嘉靖帝大怒,最终严世蕃被杀。

当权力体制被摸清楚,大臣们有恃无恐以后,进而会摸清楚皇帝的个人喜好,从而达到自己私人目的,那便是很可怕。

除却这些隐藏情况以外,对于皇权有限制,甚至有威胁的因素也是层出不穷。藩王、宦官、后宫、诸如东林党这种利益集团,都在不同朝代,对于皇权造成很大威胁。

王朝开国初期,皇权正是鼎盛之际,人心都在,皇帝对于朝廷的掌控力还是很强的。即使有所威胁,往往也是外部因素。像汉文帝一个毫无根基的藩王,被拥立为帝,入京以后就没有成为傀儡,而是一步步掌握大权,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处于王朝初期。

如果处于人心涣散的王朝后期,像汉献帝能力也不错,但还是成为傀儡皇帝,被压制一生。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皇帝没有那么多约束,只要有心,就可以有一番作为。

等到了王朝后期,皇帝面对的约束太多。别的不说,利益集团就够他喝一壶的了,即使没有利益集团,光是那些人老成精的大臣,就不好对付,对你阳奉阴违,你的政令不是一张废纸也差不多了。

而政令通达不下去,长此以往,看似高高在上,也不是傀儡皇帝,还被朝野称赞为英明神武,对于朝堂也有掌握力,但是在那些老油条,有实权的大臣眼中,其实跟傀儡皇帝也差不多了,只要顺着皇帝意思,磕头领命,再以皇帝之命行自己私事,岂不快哉?

所以王朝后期需要的是玩政治的高手,而且还要对于治国平天下颇有一番抱负的皇帝。能同时达到这两个条件的,明显例子就是汉宣帝,所以他实现了汉宣中兴。

嘉靖帝其实也算,他玩政治可谓是炉火纯青。不过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坚持好好治国理政下去,到后面只是成为玩政治的高手,对于治国理政并没有什么抱负,只要不被架空就好,因此重用严嵩等人,搞得稍微有点起色的明朝,又迅速衰落下去。

如果达不成这两个条件,那么即使皇帝有雄心壮志,没那份能力和抱负,也是没用的。只能成为平庸皇帝,比如嘉庆帝就是这般。

或者是自暴自弃成为昏君,也可能成为亡国之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崇祯帝,虽然身为亡国之君,但他还是有一定实权的,但是真正的实权实则被下面大臣把持,他又不是玩政治的高手,还有刚愎自用生性多疑的毛病,即使有济世安民之心,也只能被大臣蒙蔽,乃至被大臣玩得团团转,重用的也多是一些奸臣,如此这般明朝焉有不亡国之理?

要换王朝初期,崇祯帝虽然不是玩政治的高手,但是有治国理政的抱负,他是很容易成为明君的。

因为王朝初期,没有大的利益集团威胁皇权,权力机制更是可以流畅运转,皇帝的政令可以贯彻落实下去,很容易出成绩。而在末期的话,你的政令都下不去,或者会被下面大臣扭曲其意,会变了味道,光是这点,就要了很多皇帝的命。

最后总结来说,王朝初期出现的治世和盛世,出现的明君,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吃了开国以后的福利,才可以做到那般。当然明君个人能力的重要性还是不能否认的,如果能力不强,很容易会二世而亡,或者创不下治世,但是所处时期的上升趋势,更是关键原因。

当福利消耗殆尽以后,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后,政令难以贯彻下去,甚至被扭曲以后,那才是真正的考验皇帝的个人能力,不过难度很大,往往是皇帝很容易成为庸君,乃至是昏君。

诸如嘉庆帝,处于王朝盛极而衰的时期,虽然破天荒的除掉和珅这个巨贪,但从根本上解决不了体制弊端上百年衍生的各种问题,虽有实权,也有中兴之心,却面对江河日下的局势是无能为力,对于下面阳奉阴违的大臣也是没办法,最后只能在一声声皇帝英明神武的虚伪称赞之中,自我安慰罢了。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