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两次崛起都被打断,而第三次却没有,为何?

西湖老李 2022-11-09 19:49:50

自公元1840年至1842年,大清王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败,最终被迫签下《南京条约》开始,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近代阶段,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揭开了屈辱百年历史的开端。但是这一百年,我们从世界gdp排名第一的大国,一步步地被列强所劫掠,再到内部混乱,最终成为满清末年和民国初年人见人欺的弱小,自始至终都没有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这当中,并不是国人不努力奋起,而是列强不容忍我们崛起。

崛起,最好的方式是掠夺,这是达尔文进化论所赋予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思想逻辑,正是这套逻辑,给了西方列强无底线的剥夺和殖民全世界的理论依据,从此开启了我们这颗星球的新的丛林法则。西欧列强,大都是弹丸小国,但是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还是荷兰、英国,都曾经靠着从殖民地里无限制地掠夺,曾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和最繁荣的大帝国。

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掌握了东非和印度的香料,进而发了一笔横财。西班牙人则亦步亦趋,殖民了广大的美洲大陆,通过墨西哥和南美洲的白银实现了繁荣富强。荷兰人虽然是靠着所谓的东印度公司垄断的商业发家,但是其在印尼等地大开种植园,奴役当地土著,靠着这些实现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大国。而英国后来崛起,正是靠着遍布全球的殖民地的供血,使得英国在纺织业上异军突起,逐步掀开了工业革命的面纱,最终实现了工业化,称霸全球近两百年。

西方崛起之路

但是相比于地小民寡且资源有限的欧洲,地大物博且资源丰富的华夏,自古以来的崛起都是靠着内需拉动生产,最终实现了繁荣富强的,也就是说,我们历史上的崛起,都是靠着发愤图强和艰苦奋斗。放眼历史,西汉时期,是靠着文景时代,朝廷休养生息,靠着民间辛勤生产劳作,才在三四十年间积累下足以打败匈奴的资源。隋朝时期,同样是靠着开皇时代,给予民间众多利好政策,才有了人口爆发式增长,生产大幅度提高。大唐的崛起之路和隋朝相差无几,也是靠着唐太宗和唐高宗等几代人的努力。北宋的繁荣,是靠着先进的生产力和百姓勤劳的工作,生产出了品质冠绝世界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顺差完成的经济繁荣。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国家的崛起,相比于西欧列强的崛起之路,是名正言顺的,是正当无二的,是没有带一丝血腥气的光明大道。但是,自近代以来,我们国家的崛起之路,却远没有那么顺畅,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因为长期的内乱,导致了西方世界对我国各类事务涉足颇深,导致了那时候的国家命运和国家品格都不能如自己的意愿,也就是说,一切都要看列强的脸色。

洋务运动

自近代以来,我国历史上总共经历了三次崛起,当今我们正处于一次伟大的奋起和复兴的征程中,而离那个伟大的目标想来也不远了。而前两次崛起,包括清王朝的革新和民国时期的奋起都失败了,而且都亡于日本,这是为什么呢?

我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崛起:自然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洋务运动,自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再加上与太平天国在南方的战局败多胜少,清王朝也开始了自我反思,率先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一批大臣开始了自强求富的自我革新之旅,思想主题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中央有恭亲王奕訢、文祥主持,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汉臣推动。

洋务运动的目的,就是建立自己的工厂,逐步推进工业化,尤其是军事工业,是重点发展的对象。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逐渐开始学习西方的声、光、电、化、轮船、火车、机器、枪炮、报刊、学校等各种科学。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同时也兴办了大量的新式学堂。

洋务工厂

在这样的背景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在军事工业逐渐本土化的同时,李鸿章还主持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上海操炮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当时已经能够独立培养军事人才。除此之外,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更是缔造了我国重工业的开端,在当时世界上也享誉盛名,是现在汉阳钢厂和重钢的前身。

经过洋务运动近二十年的努力,清王朝已经具备了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枪炮军事工业的自我生产能力,同时有铁路建设能力,民用工业中,纺织业、缫丝业等制造业也发展起来了。清王朝也通过洋务运动,训练出了新式军队,最突出的就是海防派大臣李鸿章主持建设的北洋舰队。这支舰队是当时亚洲最强的现代化舰队,船坚炮利。

甲午战争

但是,这样一支强大的舰队,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被日本以弱胜强,打得全军覆没,清王朝被迫割地赔款,总计赔偿了2.3亿两白银,清朝用三十多年苦心经营的洋务运动所取得的近代化成果瞬间化为乌有,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被无情的阻断。大清王朝彻底衰落,掀起了一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国工厂

我国近代以来的第二次崛起,是号称民国黄金十年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自国民革命军北伐打败了旧北洋军阀,然后二次北伐又击败了新一批的军阀,然后逼迫阎锡山等人归顺中央政府,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之后,全国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在政治局势稳定下来之后,自然是要努力发展经济和文化,然后强化军事改革。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处于世界性大变革的酝酿时期,有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有民族主义的渐渐觉醒,还有一战没有解决的帝国主义势力划分问题也再次暴露,另外就是纳粹主义、军国主义以及苏联的新体制,对旧世界的冲击很大。总体而言,当时世界列强都忙于自己那点事情,没有国家有闲心来过多涉足东方的事物。这也就给了当时中国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上海滩

这一时期,新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首先是统一货币,保证金融体系,重新健全海关和税收体系,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同时大肆兴办教育,创办了多座顶尖的大学。统一度量衡和国际接轨,推动纺织业和重工业的发展,1931年到1936年期间,全国年平均工业增加率为9.3%。当时钢铁和煤矿等重工业有了本质上的发展,甚至研发出了国民品牌的汽车。尤其是化工业比较发达,在亚洲都享誉盛名,同时在基础建设上也很有建树,六年建了4000多公里的铁路,外加近6万公里的公路。

当然,由于当时国内积贫积弱,所以没有资本进行工业化改革。所以为了谋求发展,大量引入外资,也就导致了当时国内很多寡头级别的企业,大量被外国资本所控制,工业自主权并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为了缓解这一现象,中央政府曾准备将工业向西移动发展,加强民族资本对工业的控制,加快国家工业化建设。

钢铁工业

但是,这种做法损害了当时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尤其损害了日本的利益,而日本在各种因素的驱使下,于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以弱国对抗强国,被迫全民血战,发展的势头被日本拦腰斩断,自此再度陷入十数年的战乱之中。

那为何我国近代的两次崛起都会中道崩殂呢?这当中有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家要发展,需要一定的原始资本积累,而我国前两次都没有完成资本积累,第一次崛起,是局部性的,类似于试点,并没有全部铺开建设,对于重工业只有沿海和沿江零星的几座工厂。所以,这样的工业布局不足以拉动附属产业的发展,上限很低,根本不可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而没有下游工业的支撑,上游的工厂自然不足以创造和再创造,实现工业大布局。因此洋务运动所发展的工业经不起冲击,更直白地说,就是工业没有后劲,也没有后续发力的机会。所以,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洋务运动所兴建的工业几乎被清零。

而民国黄金十年的发展,同样也没有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正如前文所说,当时的工业企业,是靠着外国资本投入而兴建的,所有权和产权基本控制在外国资本的手中。这样就更没有可能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国家命脉不在自己手中,一切都被大国操控,和当今天下被美国操控的拉丁美洲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情形下,国家实力提升有限,是不可能实现民族工业觉醒的。

民国军工厂

而我国近现代第三次强势崛起,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顶着全世界的压力,持续高增长三四十年,最终走向了世界的最前列。而前两次崛起失败,第三次却走向了康庄大道,这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是完成了资本积累,其次就是把握了最重要的时机。

因为前两次没有实现自己的资本积累,过度依赖外国,所以最终崛起失败。而第三次我们谁也不靠,靠着农民工廉价的劳动力,靠着全民勒紧裤腰带打螺丝,靠着工人们没日没夜敲纺织机,靠着用人工当机器这么艰苦卓绝,一分一分挣下的家业。这是上亿人背井离乡,这是牺牲了无数孩子的父爱和母爱,这更是以一代人的苦难兑换的成果,靠着一代人到两代人的以命相博完成了资本积累,我们从一穷二白,到赶英超日,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这是我们民族的韧性和爆发力。

世界gdp分布

当然,时机很重要,我们在最初崛起的阶段,正是世界工业布局变迁的时期,低端工业觊觎我国廉价劳动力市场和空白的商品销售市场,进而涌入我国,解决了我国最初的工业布局。然后,八十年代,因为美苏对抗,我国对西方世界有用,也利用这点获取了部分的工业基础和科学技术。再加上国际市场和互联网革命,我们赶上了,率先完成了新战略布局,所以很快就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而且因为中东问题和俄罗斯问题,列强无暇给我们过多的压力,所以完成了快步崛起。

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核心工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场伟大的复兴之旅已然开启,未来,是属于东方的,是属于华夏的。

0 阅读:16

西湖老李

简介:有事做有所期待,日子就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