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洗牌,本研倒挂,“二次改命”还有用吗?

高中蓝蓝的天 2024-10-11 00:43:35

原创 HiTon 智谷趋势

当前,教育圈正发生两大变化,影响每一个大学生,以及未来就业前景:

第一,理升文降。大量文科类专业被撤销,理工科却高歌猛进。

第二,本研倒挂。有些高校研究生的招生数,比本科生还多。

选什么专业?要不要升学?这是需要谨慎思考规划的课题。

先说第一件事:高校专业大洗牌,文科专业疯狂被撤销。

中科大撤销了英语、传播、考古;

南京航空大学撤销了人文与社会科学;

山东师范大学撤销广播电视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停招英语专业……

据统计18年至今,共有100个高校撤了公共事业管理、70个高校关了服装设计、46个高校停招广告学。

不少文科生一觉睡醒,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关门弟子”。

反观理工科,却是一路高歌猛进的态势:

过去五六年间,全国增502个人工智能高校专业点、287个大数据技术高校专业点、180个机器人工程高校专业点。

再看高校经费预算,以哈工大为代表的工科大学继续上涨,哈工大预算经费暴增50亿,增幅达35%,总额直逼两百亿,其他的国防七子经费也均在飙涨。

裁撤文科,加码理工科,“理升文降”的局面再度加剧,这也意味着未来工作更重科技应用,发展偏向技术驱动,薪酬或向科技人才倾斜。

再说第二件事情:部分高校招生出现了“本研倒挂”的现象。

近日,兰州大学正式宣布,自2019年研究生招生人数超过本科生之后,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正式超过本科生。

实际上,本研倒挂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现象,涉及的高校也不单单只有兰大。

2024年数据显示,清北两所高校的2024级新生中,研究生人数都超过了本科生:

清华新生中,本科生3800余人,研究生9926人,本科生占比约28%。北大2024届本科生共3389人,研究生合计10803人,本科毕业生仅占31%。

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也是如此。

与此同时,今年全国要新增2755个硕博士学位点,在现有的18442个(2022年公布)的基础上,直接“膨胀”15%!

学历放水的速度,比货币放水还快。

硕博士授权点扩张、本研倒挂的趋势正在加速。

另外,学位的结构变化,比硕博增长更值得关注。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一个趋势:扩张的学位点,有相当大比例为专硕、专博。

新增的1924个硕士点,就有1534个是专硕。

理论上,专业性硕博士更注重应用,强调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这些人才,有利于支撑产业发展。

这意味着什么?

文科裁撤、加码理工科、专业型硕博猛增,一切跟近期各地召开的两个会议紧密相关。

各地正在密切召开科技与安全的会议,并配备高配班子:

继中央、省相继成立科技委员会后,市级也开始行动起来了,目前河南、浙江、江西、四川、江苏至少12个地方组建了市级科技委;

无独有偶,前阵子安徽、云南、魔都、重庆的大家长罕见以省委安全委员会主任身份,召开国家安全工作会议。

人事安排直接决定事情的量级,这几乎是东大决策治理的潜规则。

这释放出什么信号?

看看大鹅的状况就知道了,北方邻居用了两年时间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堂课。

自从外部地缘奔溃之后,AMD、英特尔全部停止供应芯片,苹果暂停向其销售所有产品、戴尔爱立信暂停向发货、奥迪、宝马停止发货,沃尔沃、福特暂停业务……科技战、毛衣战……各种战接踵而至。

可以说,北方邻居的经历就是一个大型实验的观摩课,让我们可以摸着北方过河,无论是前身还是今生,都走在我们前面,把所有的雷都踩了一遍。

一切一切都在提醒我们,你想和别人单挑,一定要有更强的实力。一旦动手,就是全方位的,任何一个短板都会导致连锁反应。

所以,双主任的高配,就是为了加强跨部门协调,同时调动几条线的全部资源,改变各自为营的状况。

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它已超越了一城一池的得失,成为关系国运的关键一局。

长远来看,高校调整文理科、扩招研究生,是有利于长期发展。

但从个体来讲,每每看到“3硕士被聘为宿管”“本科生扎堆流水线”“北大本科生入职故宫保卫处”“物理学硕士在中学当勤杂工”等词条冲上热搜,这个研究生到底读还是不读,让人相当纠结。

在当前就业环境下,学生和家长担心学历贬值,也在所难免。

读书人的努力,赶不上学历贬值的速度,但这并不意味读书无用,反倒是加速了学历内卷:研究生普遍增多的情况下,只会加剧大家挤破头考研究生的局面。

而且即便上了岸,顺利毕业,也并不意味着找工作就是顺利的。

在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202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179万人,普通高校和非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较低,博士生的就业率仅为14.29%,部分本科生就业率仅为19%。

找不到工作的研究生仍旧是一大把。

研究生的“入口”扩大,获得入场券的人会更多,但是如果就业的“出口”仍旧无法满足,这将是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

当前中国本研比约为5.5:1,对照西方国家长期维持在1.7-1.9:1,研究生比重的扩大仍有空间,不排除未来会有继续调整的可能。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第一环节,时代转向必然会带来教育调整。而教育、就业,事关每一个个体和家庭的未来规划。

这些看似与我们无关的会议与调整,实际上与我们息息相关——顶层设计的影响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时代转身,要不惜一切代价实现新的目标时,如何确定自己是不是那个代价,这是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斟酌的问题。

END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