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儿无女的于月仙:生命的最后一程,丈夫的选择太让人泪目

芒果干文学馆 2024-11-22 17:24:53

谁也料想不到,2021年8月9日凌晨的那通电话会彻底改变张学松的人生。

"月仙出事了。"电话那头传来的消息让他瞬间如坠冰窟。一场突然发生在内蒙古阿拉善的车祸,永远地带走了他50岁的妻子于月仙。

"电话那头传来的消息让他瞬间如坠冰窟一场突然发生在内蒙古阿拉善的车祸,永远地带走了他50岁的妻子于月仙。

“明天一起去看敖包相会。”这是她临行前最后的约定,谁知道这句话竟成了永远的遗憾。

噩耗传来的几天里,张学松已经几近崩溃,这几天时间里,他几乎无法进食,瘦得让人心疼。

"月仙走了,但她的爱还在。"这句哽咽的话,道出了那个失去爱人的男人最深的痛楚。更为令人意外的是,于月仙早已立下遗嘱,将大笔积蓄捐献给了家乡的公益事业。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感到惋惜,因为她竟然连遗产都没有给丈夫留一份。

网络上曾出现张学松与姐夫于英杰因争遗产而不和的传闻,对此,张学松对此进行了强烈否认:"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我岳母和姐夫,月仙在天之灵一定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2022年8月9日,是于月仙逝世一周年。张学松赶往内蒙古阿拉善,来到妻子墓前。他带去了两人的结婚照,轻抚照片中妻子的笑容,仿佛她还在身边。

跪在墓碑前的张学松,对已故的月仙讲述着他这一年来的变化,尤其是他如何学会了烹制月仙最喜欢的红烧肉。

失去她的日子里,他的呼吸都是痛苦的,但是他明白,月仙不会愿意看到他消沉的。

现年56岁的张学松虽然生活简朴,但却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他常常奔波在妻子的家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谢大脚"的大爱精神。

"过去的一年,月仙总是在我的梦里出现,每次醒来我都误以为她还在。"张学松说,"但是我知道,月仙不会希望我这样,所以我一直在坚持。

她希望我能以坚强的态度继续活着,同时把爱传递下去。

近三年来,张学松始终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妻子的记忆。他选择了最深情的守候,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

在许多人看来,这个没有儿女的男人本可以重新开始,但是他却选择了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守护和陪伴妻子。

这份感情,比任何遗产都要宝贵得多。

时间终究会抚平伤痛,然而爱永远不会被遗忘。张学松的决定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男人最深情的一面,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谢大脚"于月仙在爱情中的精神风貌。

于月仙人生的重大转折发生在2003年,那是她参演的话剧《圣井》。

在这之前,她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全年无休地在京津两地奔波,只为了争取一个小角色的机会。甚至连她的姐夫赵本山,也因为她的外貌和气质"不符合当时的审美",一直没有给她机会。

然而,这场话剧改变了一切。于月仙的出色表演让赵本山刮目相看,也终于认可了这个妹妹的实力。实际上,在那个"以貌取人"的年代,能以实力说话的演员确实不多。

在2005年的春天,赵本山毅然决然地给了于月仙人生一个重大转折点,就是使她主演了《乡村爱情》中的谢大脚这一角色。这个角色就如同为她量身打造一般,因为她天性自然朴实,带有智慧不失可爱的农村女性形象,与这个角色简直是天作之合。

但于月仙并没有满足于表面的相似,她更加致力于丰满立体的谢大脚这个角色,于是毅然增重16斤,甚至不惜"毁容"。

她成天熬夜工作,对此乐在其中。

这段时间里,张学松就像是一位细心的小棉袄。每天不仅接送妻子上下班,妻子感冒的时候还亲自为她熬药、准备营养餐。张学松的付出,让于月仙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

从那以后,"谢大脚"成为于月仙的代表作,她把农村女性淳朴善良,敢爱敢恨的性格诠释得淋漓尽致,成为一代观众心中的难忘记忆。

这个角色让她一炮而红,也因为这角色她让观众们记住了自己的演技。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配角,到如今广为人知的“谢大脚”,她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你别看于月仙在荧幕前光鲜亮丽,实际上她和张学松的生活平淡如水。他们两口子从不铺张浪费,省下的钱都投在了慈善事业上。

或许,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使她成功塑造了谢大脚这个角色。

月仙这个人,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她总是认为,演员的职责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演戏中,其他的都是不重要的。这是张学松对自己的妻子的评价。

这份纯粹的演员之心让她在演艺界站稳了脚跟,也赢得了观众的尊重。

于月仙从配角走到谢大脚,历经近20年。这个不起眼的角色,成了她人生中最闪亮的注脚。而在这个过程中,张学松的默默付出,让这段演艺之路更加温暖。

在1992年的夏天,于月仙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

离开赤峰第一职业中专的稳定教师工作,去北京参加中央戏剧学院的考试,这个决定在当时几乎人人都认为她是在做一个愚蠢的决定。

然而,她坚决地认为,梦想值得全力以赴。

在中戏求学的这段日子里,对于家境贫寒的她来说,一点也不好过。她只能依靠课余时间“跑龙套”来挣点维持生活和学费的钱。

但就是在这段艰辛的学习岁月里,她遇到了那个足以改变她一生的人 - 同校的张学松。

农村女孩于月仙出身贫寒,而城市男孩张学松则家境优越。然而,张学松并不在意她的农村背景,反而被她那股不屈不挠的精神所吸引。

两人很快陷入爱河,毕业后一起来到天津打拼。

生活刚有起色,于月仙8岁的弟弟于英杰却被确诊患有严重的脊柱侧弯,高额的手术费让这个家庭更加贫困。

于月仙作为长姐,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她经常四处借钱,节约开支,即便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角色也会接。张学松全力支持妻子的决定,不仅承担起了照顾小舅子的责任,还把小舅子当作自己的儿子对待。

这个家庭所有收入几乎全是夫妻俩贡献的。

等到弟弟的病好了,于月仙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从此以后,他们成为了一对无儿无女的夫妻。但是,张学松并未因此而满腹抱怨,反而更是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

"有些人羡慕我们没有孩子的压力,可以自由自在。但其实,我和月仙也曾经憧憬过有个属于我们的孩子,这是张学松少有的吐露心声。

然而,更多时候,他都会说:“能与月仙相知相守,才是此生最大的幸福。”

这段经历让于月仙明白,人生中最珍贵的并不是名利,而是那个愿意与她共度难关的人。也许正是这份深厚的情感,塑造了后来令人尊敬的“谢大脚”。

她是一位勇敢的少女,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她每天都在努力读书和写作,即使遇到了很多困难也从未放弃。她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一天,她收到了一封来自一家出版社的信,信中邀请她参加一个写作比赛。她非常兴奋,因为这是一个向世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她立即开始准备,每天都在努力创作,希望能够脱颖而出。

比赛当天,她紧张地走进了会场。但是,当她看到评委们的微笑和鼓励时,她感到自己的紧张感消失了。她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她的文字充满了情感和力量。

评委们被她的故事深深打动,她最终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

这个奖项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对她才华的认可,更是对她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鼓励。她知道,这只是她追梦路上的一个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她。

但是,她已经做好了准备,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于月仙于1971年春天在内蒙古赤峰的一个小山村出生。

身为家里的长女,在农村的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生活并不轻松。她需要负责家务中的大部分工作,无论是在厨房里忙碌还是在院子里干活,都是家庭运转不可或缺的部分。

尽管环境如此艰苦,却从未熄灭她心中炽热的艺术梦想。

你能想象吗?一个12岁的小姑娘,瞒着父母偷偷报名参加了少年宫舞蹈队。白天做完农活,晚上就去排练,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每次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值得了。

"那时候跳舞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感觉整个人都在发光。"于月仙后来在一次采访中这样回忆道。她内心深处对表演的纯粹热爱已经深深地扎根。

于月仙于1987年毕业于赤峰第一职业中专,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毕业。学校想让她留下来当老师,这个"铁饭碗"的工作令人羡慕。

然而对月仙来说,安稳的日子反而是一种无法承受的煎熬。

这个倔强的姑娘坚持说:“我知道做老师很好,但我的梦想是在更大的舞台上表演。”于是,她带着对艺术的执着,坚定地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实话实说,在那个年代,一个农村姑娘想当演员,这在大家看来简直是痴人说梦。然而,于月仙对此却并没有打退堂鼓,她坚定地相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一切梦想都能变为现实。

如今回看,正是这份对现状不安的勇气,塑造了后来那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谢大脚"。这位来自赤峰农村的姑娘,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梦想的种子,绝不会因生长的土壤贫瘠而放弃绽放。

于月仙,一位敢于追求梦想的农村姑娘,一位用汗水浇灌理想的追梦人。她的故事,从那个小山村开始,却远不止于此。

"月仙走了,但是她的爱仍然在。"

当网络上突然散布出张学松与小舅子于英杰为争夺遗产闹翻的不实谣言时,这个失去挚爱妻子的男人愤怒了。他立即站出来澄清事实:“我将一如既往地照顾岳母和小舅子,这是我对月仙的承诺,永远不会改变。

是的,这个女人一生都在践行善良,怎能让她的离去成为亲人反目的导火索呢?

张学松始终深深铭记,于月仙生前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她的家人。在她成名后,依然保持着纯朴的本色,将更多的爱回馈给社会。

这份深沉的初心,让张学松更加强烈地坚定了去守护她的初心。

为了记录下妻子于月仙的珍贵记忆,张学松开始整理她的遗物。那些手写的日记,随手涂鸦的画作,还有未完成的诗集,都被他细心地保存了下来。

之后,便是将这些珍贵的记忆整理成画册和诗集,出版面世,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谢大脚"于月仙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我与月仙没有孩子,但她把她的爱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张学松常来常往,在他妻子的家乡继续着未竟的公益事业。他说这是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最好践行。

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张学松一直用实际行动延续着"谢大脚"的精神。无论是资助学习还是扶贫济困,他都在传递着于月仙的大爱精神。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这个没有儿女的男人,完全可以选择重新开始。但他却用最深情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张学松虽然一直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公益事业上却走得越来越远。这不正是于月仙最期望看到的样子吗?

爱,它不会因生命的终结而消失,而是会换一种方式,继续温暖着这个世界。

0 阅读:8

芒果干文学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