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其实就是个情绪病。
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这么说?
这都是大量糖友的亲身体验告诉我的,糖尿病初期和中期大多数和脾胃相关,而造成脾虚的原因也有很多,饮食因素在过去一直居于首位。但是近年来,因肝郁气滞导致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
比如,我接触过的一位高糖患者,就是这样。
杭先生,49岁,情志抑郁之后开始逐渐出现,口干口渴,小便频数,大便干结,贫乏无力,视线模糊的症状。到医院一查空腹血糖11.3,尿糖(++++),一直在吃二甲双胍,血糖却控制不住,精神愈发萎靡不振,转而来看中医。
刻诊:舌质紫黯,苔薄黄,脉虚弦数。
开方:逍遥散加减:柴胡、鸡内金、当归、白芍、黄芪、玉竹、薄荷、甘草、丹皮、枸杞子、栝蒌、菊花、桑螵蛸。
二诊:精神好转,二便正常,诸证皆减,舌质稍淡。
三诊:诸症皆除,一如常人,查空腹血糖5.7,多次查尿糖均为阴性。
从患者的症状表现,我们初步可以判断他是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气虚血瘀之症。
怎么就是肝气郁结,而不是脾胃受损呢?
你看,刚开始患病就是因为情绪抑郁导致的;确诊之后呢,又总是想东想西,导致精神状态愈发萎靡,血糖也因此时高时低。肝郁日久,化火伤阴,所以便干、苔黄、舌暗、口干。
知道原因所在,解决问题就很简单了。
玉竹、栝蒌在润脾的同时,又能兼顾阴分受耗的一面。值得一提的是,栝蒌不但能止渴、润肺、化痰、滑肠,还有舒肝郁的功效。方中黄芪,可以起到益气升阳,统摄气化的作用;丹皮,一方面能凉血、和血、化瘀,另一方面能泻阴中之火,使火退而阴生;枸杞子、菊花滋肾养肝,清热明目;鸡内金,则是助脾强健,能够化饮食中的糖质为津液。
诸药合用共奏舒肝解郁,调和肝脾,益气化瘀,滋阴清热之功。
还需提醒大家一点,中医讲究辨证而治,文中方剂仅供参考,切勿胡乱使用,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