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忠告:50岁后,血糖不超过此范围,不必吃药控制,自己吓自己

小徐去养护 2024-11-12 01:13:17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李大爷今年刚满55岁,退休在即。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早晨,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小区的健身广场晨练。

可就在做完最后一组太极拳动作时,他突然感到一阵眩晕,视线模糊,冷汗直冒。旁边的张阿姨见状赶紧上前搀扶,并叫来了社区医生王医生。

"李大爷,您最近有没有觉得特别口渴、尿频?"王医生一边给李大爷测量血压,一边询问症状。

李大爷点点头:"确实有这种感觉,我以为是上了年纪的正常现象。"

王医生眉头微皱:"我建议您尽快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特别是血糖。您这个年龄段,一定要重视血糖问题。"

这番话让李大爷心里一紧,难道自己真的得了糖尿病?

他不禁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篇网文,标题是"医生忠告:50岁后,血糖不超过此范围,不必吃药控制,自己吓自己"。

当时他只是匆匆扫了一眼,现在却开始后悔没有仔细阅读。

第二天一早,李大爷就来到了市中心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主治医生赵医生拿着检查报告走进诊室。

"李先生,您的空腹血糖是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是9.8mmol/L。这个数值已经超过了正常范围,但还不算太严重。"赵医生解释道。

李大爷忐忑地问:"那我需要吃药控制吗?"

赵医生微笑着摇摇头:"目前还不需要。您这种情况我们称为'糖尿病前期'。只要您能够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就有很大机会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听到这里,李大爷稍稍松了口气。赵医生接着详细讲解了血糖控制的要点:

1. 饮食控制: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多吃粗粮、蔬菜和水果。每天饮食要定时定量。

2. 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3. 定期监测:每周自测血糖2-3次,每3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

4.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影响血糖稳定。

5. 保持良好心态:压力和焦虑也会导致血糖升高。

赵医生特别强调:"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只要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就不必过分担心。

但一定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能掉以轻心。"

李大爷认真记下了医生的建议,决心从今天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同小区的陈大妈。

陈大妈今年62岁,是一位退休的中学老师,也有轻度糖尿病。

"陈大妈,您是怎么控制血糖的?"李大爷好奇地问道。

陈大妈笑着说:"其实很简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我每天坚持吃全麦面包、杂粮粥,少吃精米白面。

晚饭后,我都会和老伴一起散步一小时。你看我现在的精神状态,比退休前还好呢!"

李大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通过这次经历,他深刻认识到,健康确实是自己的事。不必过分恐慌,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

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享受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从那天起,李大爷开始了他的"养生之旅"。他不仅坚持每天晨练,还和老伴一起学习健康烹饪。

小区里的邻居们看到李大爷的变化,纷纷效仿。不知不觉中,整个小区都掀起了一股健康生活的热潮。

半年后,李大爷再次去医院复查。当赵医生告诉他血糖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时,李大爷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深深感谢当初那篇网文和赵医生的忠告,让他及时警醒,重视自己的健康。

如今的李大爷,不仅血糖控制得很好,整个人也变得更加阳光开朗。他常常和邻居们分享自己的经验,成为了小区里的"健康达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血糖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指标。

但我们不必过分恐慌,更不应该轻信网上流传的各种"偏方"。最重要的是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遵医嘱。

只要我们积极面对,科学管理,就一定能够保持健康,享受美好人生。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