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次奥运会之前,我们都会做好困难准备,对外界也是这么说的,只要这项运动还在奥运会里,就没有信手拈来这一说,不说别的,队内选拔难度就是地狱级。最近看到乒乓球世界冠军马龙在一档节目说国乒是靠着运动员背后的努力与付出才能在世界范围内保持住”微弱“的优势。
但奇怪的是,似乎大家都认为国乒在比赛中拿冠军是理所当然的。龙队说的并不是强调自己拿冠军难呀。我觉得中国篮球的受众比乒乓球要大得多,几乎所有学校都有篮球场。但是有乒乓球台的其实不算多,因为乒乓球台不适合放在室外。篮球有NBA的影响,哪怕现在NBA已经没有中国球员了,NBA在中国的市场依然很大。但是中国篮球却发生了人才断层。
所以我觉得和受众可能并没有那么大,还是和商业模式关系更大一些。其实说句难听的,这不光取决于本国人玩不玩,也取决于外国人玩不玩,中国的篮球场跟乒乓球台纵向比较是多,但是跟外国(以北美来说)的平均水平相比那简直相当于玩票。乒乓球可能几乎是唯一的中国人和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人付出差不多热情的运动,别的运动绝大部分都不如别人普及,主要靠体制专门培养职业运动员输血。
乒乓球的优势近几年明显就在缩小,东京奥运会 两场半决赛,马龙对奥恰,樊振东对小小林都是打满了7局。如果2人换成王楚钦、林高远镇守两个半区的话,国乒很有可能丢冠。关注乒乓的都知道,可能再过两个奥运周期,中国乒乓就会从一家独霸变为稍微领先。女队可能还有优势,而男队则不同了。从斯洛文尼亚挑战赛可以看出,刘国梁尚不能高枕无忧。因为周启豪虽然队内赛赢过龙队,但是外战则难堪大任,颇有些女队朱雨玲的味道。王楚钦、林高远、刘丁硕远没有达到当年二王一马的高度。好在除了小胖樊振东之外,大胖梁靖崑成为了国乒的定海神针。
现在世界乒坛和国乒的差距在缩小,这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在斯洛文尼亚挑战赛,我们收获了4冠两亚,(唯一丢掉的冠军是女双冠军,冠军是印度组合)而我们的近邻日本则颗粒无收。这没有什么好炫耀的,也不能说日本就下降了。毕竟疫情后,日本派出的是二流选手。可是当大家指出来优势缩小的时候,得到的是什么评价呢?疯狂的娱乐式玩梗调侃,乒乓球运动员真的很难,搞商业化被人喷,还要承受120%的压力去拼搏,夺冠了被当成理所应当.很多人就是哦一下,失冠了就要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
百花齐放并不见得就见得群众基础有多雄厚!100个国家参与也可能只有10几万爱好者,但是有的项目在几个国家流行,但是却可能有几百万爱好者,乒乓球当年很多国家参与,但是爱好者到底有多少并没有太多数据!事实上,很多欧洲国家乒乓球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而已,远不如网球、足球等主流项目,而且欧洲那么多练习乒乓球的人,加起来远没有中国练乒乓球的人多!从新中国确立乒乓国球地位以来,中国花了几年拿下冠军.不足10年。难不成新中国初成立的苦难年代,乒乓球有现在这么这么好的条件和基础吗?显然不是。
只能说国人太爱好这个运动了。从业余到市队、省队再到国家队,我们都是阶梯培养。而国外是兴趣爱好,倪夏莲奶奶这个年龄在欧洲能稳居前三名,说明爱好才是决定这个项目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