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两种抠车标行为。
一种是买车之后把尾标抠掉,往往发生在合资豪车品牌身上;还有一种是车辆在发生自燃之后把车标抠掉,行为人是极狐!
不顾劝阻抠车标近日,一个话题“女子称新车自燃厂家第一时间撬车标”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有关此事的视频或图文频频出现在推荐内容中。从媒体报道视频可以看出事件全貌:车主是杭州某汽车租赁公司的一位女士,该公司从极狐购买了10辆车,出事车就是这10辆中的一辆。就在前几天,该车司机开车在路上行驶,车子突然就着火了。消防人员灭火之后不久,厂家工作人员也赶到了现场。先不要急着表扬厂家响应的及时,因为接下来的一幕会惊掉你的下巴。工作人员在没有取得车主同意的情况下,突然拿出了锤子和螺丝刀去凿车标,前面、后面,包括轮胎上的标全部都抠掉了。这一凿事情性质变了,车辆自燃索赔是商业行为,毁坏他人财物则是法律行为。但是厂家不怕,因为有钱。“他们厂方领导也过来了”,说抠标怎么了,他们授权了的。说就赔钱嘛,反正他们有钱。”听到这里不由感叹,真是荒唐他妈给荒唐开门——荒唐到家了。网友们纷纷留言对厂家的行为进行了调侃讽刺。有网友认为多此一举,就算不撬掉,极狐的车标也没人认识。还有网友从极狐的名字上玩梗,认为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有网友讽刺极狐应该装一个可拆卸车标,一键自动卸车标。就这样,极狐弄巧成拙把自己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很快极狐官方在微博发布说明,对车辆自燃以及凿车标事件进行回应。图源:微博
整篇声明可以总结为四点:处理及时,没人伤亡,电池正常,工作人员错了。从评论区网友反馈可知,其中最核心的是“电池未发现异常”。
虽然爱车自燃对车主来说是一件烦心事,但是只要电池没事就可以丧事喜办,就是“好的宣传”?这位网友的脑回路怎么这样呢?根源在于新能源车的“电池之殇”。奇怪行为探源在新能源车营销领域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当传统汽车称呼其他品牌为“竞品”的时候,新能源车则互称“友商”,在重要场合互相站台也是常有的事。图源:微博电车需要团战,因为作为一个新崛起品类,组团抢占传统燃油车的蛋糕才是当务之急。新能源车是有底气的,因为它们加速快,操控性好,节省油钱……但是无论长板如何动人,一直以来新能源车都有一个短板——电池不够稳定。出于对电池稳定性的担忧,很多本来想买电动汽车的人转向了燃油车。为了消除这一决定性短板,造车新势力们在研发领域集中力量进行科技公关,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同时在宣传端,为新能源车电池的安全性进行正名。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宣传策略是“摆数据”。一些车圈大佬给出统计学数据,可以发现新能源车自燃,或者其他非外因导致的火灾事故概率并不高,甚至比燃油车的自燃率还低。统计方法如下:国家救援消防局2023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纳入统计的自燃事故车辆一共18360,新能源车640辆,去除以总量基数可知燃油车当季自燃率为万分之0.58,新能源汽车万分之0.44。这一数据的确能够打消部分消费者的疑虑,让消费者认为,自己对新能源车易自燃的认知源自媒体对该品类的关注。正是由于消费者这种对整体新能源品类半信半疑的心态,导致了一个消费倾向出现:从所有新能源车选项中,挑选电池最安全的品牌,同时避坑经常发生自燃的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各品牌之间出现了一个博弈局面,尽量减少自燃事件的媒体曝光率。自燃发生后,两害相权取其轻,宁愿“新能源车自燃”,也不要“极狐自燃”。这样,“极狐铲标”就变得可以理解了。聪明反被聪明误?通过铲标,让整个电车品类给自己一家背锅,极狐的这个处理思路没错,但是战术上却翻了重大的错误。那些能让品牌负面出圈的雷,极狐全部踩了一遍。首先,行为出格。归纳近些年网络事件可知,传播的最强动力是“出格”。人生来是好奇宝宝,当看到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做的事情不符合常理,打破常规,就想关注并讨论一番。自燃不出格,撬标出格。极狐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如何弥补车主损失,而是去进一步破坏车主的车,这非常出格,瞬间触动流量开关。其次,有点可抓。有本叫《粘住》的书总结过容易被人记住的事物特征,其中前两条就是“简约”和“具体”,二者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关键词,用最简短的语言描绘出事情的细节。“撬标”两个字很容易让人理解极狐有多“出格,很容易抓取用户的注意力。结 论根据危机公关的教科书原则,观察极狐的此次危机处理,可以用“舍本逐末”来概括。什么是“本”?用户满意度是“本”,一切危机公关都是为了让当事人满意,进而让更广大受众满意。而舆情把控是“末”,是在当事人不满意的情况下,试图控制舆情事倍功半。试想一下,假如厂家从一开始就通过沟通补偿,平息了这位当事车主的怒火,莫说是铲标,就算是把车拆了都没意见吧。
这名字起得好
极狐极狐刚度跟布加迪威龙差不多,达到了6w牛米每度
未来是新能源的汽车.有这么多安全保障
极狐这次起火,后台数据显示车辆工作模块都正常,电池也没受损,看来不能随便冤枉极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