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人才是最宝贵也是最稀缺的资源,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我们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就永远跟不上时代。中国对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执念,从来都没有消失过,反而越来越强烈。
从世纪之交的“211工程”“985工程”,到如今的“双一流”,都是我们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探索。成立十余年的南方科技大学,也是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种新尝试——试图通过高等教育改革,创建一所与国内传统高校不同的新型大学。
不难想象,创办这样一所颠覆传统模式,走一条超越体制,自主招生和授予学位,高度自治的高校,究竟有多高的难度,需要怎样坚定的决心和毅力!
为了推动学校的落地和建设,南科大的领导核心采用了“顶级高配”,三任校长均是中科院院士,也是国内有名的教育家、教育改革家。他们前仆后继,尽心尽力,南科大欲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坚定决心,从这三位校长的任用就可见一斑。
南方科技大学
朱清时:坚定不移,排除万难2007年,求贤若渴的深圳决定创办一所属于自己的顶尖研究型大学,效仿的目标是“香港科技大学”。经过几轮磋商后,学校正式定名为“南方科技大学”。
按照当时的规划,南科大要跳脱现有的办学模式,实行“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去行政化”的制度。之所以以港科大为标杆,是因为港科大从1986年筹建到1991年建成时,就已经具备了亚洲一流大学的气度,如今在世界一流大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深圳敢为人先,在这片创业、创新热土上,似乎没有什么不可能,宽松的环境为孕育一所“标新立异”的大学提供了一片沃土。但是,要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建成一所新型的研究型大学,还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2009年,南科大筹办小组成立校长遴选委员会,从全球遴选合适的人出任校长。经过几轮筛选比较,最终南科大从全球200多位候选人中选择了朱清时。当时,朱清时刚刚卸任中科大校长一职,曾在中科大推行多项教学改革,对于培养顶尖人才有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做事果断坚决,这种敢想敢做,近乎“独断专行”的性格,正是南科大要排除重重困难所需要。
南科大首任校长朱清时
朱清时与深圳一拍即合,答应出任南科大创校校长。那时候,深圳对建设南科大热情高涨,朱清时片刻也不能耽搁。
朱清时的“雷厉风行”在筹建南科大时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受聘后立随即推动学校各项筹建工作落地,并启动自主招生。然而事实上,教育部是2010年才批准筹办南科大的。不仅如此,南科大首届45名教改实验班的学生在2011年2月就入校就读,而教育部是在2012年4月才批准建立南科大的。
刚刚成立的南科大,被当做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标杆和希望,朱清时也一直按照高目标、高水准来建设南科大——配备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和一流的制度。
为了建立一流师资,朱清时在全球物色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港科大作为援建学校,也有3名教授投入其中。后来,三位教授因为与朱清时办学理念不合,愤而离开。
为了招揽一流学生,南科大实行自主招生。2011年第一届45名学生,没有参加在南科大设置的高考;从2012年开始,南科大按按照“6+3+1”的模式进行招生,即以“高考占60%,自主测试占30%,高中平时成绩占10%”计算综合分数,择优录取;
一流制度,在朱清时看来,就必须“去行政化”,实行世界名牌大学普通采用的理事会制度。南科大摒弃了国内高校通用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采用法人治理、理事会制度,提高教授的权力。2013年南科大党委成立,理事会制度名存实亡。
港科大教授离开,南科大高考风波,自主招生大打折扣,“去行政化”以失败告终……筹办时设想的种种美好,总有意想不到的种种问题,但朱清时还是排除万难,把南科大创办起来。
2014年,朱清时期满离任,他所一手创立的南科大,也已经逐渐成长起来。
南科大
陈十一: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朱清时离任后,原北京大学副校长陈十一接任南科大校长。这位曾经在北大任职多年的科学家、教育家,曾经在北大重新创立工学院并担任创院院长,完成了从学术领军人物到高校管理者的升级。与朱清时一样,他也喜欢改变,一直在探索顶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同的是,陈十一的身上多了一分务实,少了一分激进。
这种气质,或许更加适合当时的南科大。成立5年的南科大,在经历种种困惑,选择之后,基本框架已经搭建完毕。如果说朱清时在教改的试验田上埋下一粒种子的话,那么陈十一就是扶正它,让南科大这所新型大学抽枝展叶。
在南科大,教授和学生地位比较平等,学生也有很多机会能够与教授对话。陈十一因势利导,给了学生和教授更大的自主权。
南科大第二任校长陈十一
在陈十一的主导下,南科大参照世界名牌大学的做法,实行了“2十2”的模式,即“通识+专业”教育,本科生在大一、大二接受通识教育,从大三开始才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专业。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会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什么才更适合自己,教授会认真思考院系的定位,想方设法吸引学生。
除了专业学习,南科大也鼓励师生创业,使“创知、创新、创业”成为南科大的特色。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研究生可以体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指导专业和基础研究,学校再聘请校外导师帮助学生对接企业创新需求。
陈十一关注的不仅仅是名教授,还有年轻教授。在南科大,每个人都能够有属于自己的平台,资历很深的教授有主持大项目,年轻的教授也要有小的研究项目,因此,年轻教授也能够有自己的小团队,不能因为关注著名教授而扼杀了年轻人的创造力。
陈十一执掌南科大期间,南科大相继成立了多个院系,新增为博士学位函授单位,成立了全深圳国家数学中心,填补了南科大国家级科研平台的空白。
南科大校门
薛其坤:厚积薄发,稳中求进2020年11月,陈十一功成身退,原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接棒。聘请薛其坤担任校长,也许是因为,成立十年的南科大所需要的,是要用学术上的成果来证明自己。
南科大定位“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高层次人才、高水准科研平台、前沿科研成果,都是它最需要的。南科大着力发展优势明显的特色学科,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基础学科都是重点发展对象。2022年,南科大的数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南科大也因此跻身“双一流”之列。
南科大现任校长薛其坤
南科大现有1400名教师,其中教研序列有657名,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占比达65%,单两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就有64位,薛其坤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这位在近代物理学上有着突出建树的学者,有着一名科学家身上成熟稳重,严谨细致的典型特征。
对科研规律深度了解的薛其坤,深知研究型大学需要以“成果”说话,但重大科研成果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厚积薄发,稳中求进,是南科大在本阶段的“关键词”。
因此,南科大尊重学术自由,鼓励探索和创新,强化基础研究,宽容对待失败。在薛其坤的带领下,南科大减少了对教授的评价,尤其是量化评价,减少“帽子”,为科研人员营造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科研环境。
俯瞰南科大
总结:南科大初心不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背离了原本规划的制度、模式,并不意味着南科大失败了;没能在数年时间内成为香港科技大学那样的院校,也不能宣告南科大的“不合格”。
一方面,南科大作为一种全新的探索和尝试,在宏观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能够落地就已经是一种成功;另一方面,高层次的人才和高水准的学术成果,都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沉淀,我们不妨给南科大多一点时间。
不管怎样,南科大创建顶尖研究型大学的初心没有改变,也从来没有停止向这一目标去靠近。也许,拥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南科大,会在未来给我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