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作家|兰卓:拔河

冰海谈小说 2024-08-01 09:16:36

 小升初考试,我们的作文题目是《拔河》。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看到这个题目时很困惑,“拔”是什么意思?它与“河”有什么关系?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们的家和学校都在河边,“拔”一定是与“河”有关的劳动。我的第二反应是,出题人的要求是“要详细描写活动的场景和气氛”,劳动和活动有什么区别呢?

  在家乡那条河里,有一种鱼喜欢在岸边的洞里生活,于是摸鱼者要将手伸进去把它拔出来,它会把身子弯在洞里抗拒,摸鱼者要使力才能拔出来。据说,当年父亲的兄长就是潜入水中摸这种鱼时手被卡住淹死的。

  这篇作文,我写的就是和父亲下河“拔鱼”的故事。

  那是1985年夏天的一场全县小学升初中的统考。走出考场,我才听说,全班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借上厕所的机会”问了老师,拔河是“两拨人争拉一根绳子”的意思。

  我和很多人一样,都跑了题。那个夏天,我很忐忑,因为参照往届的升学几率,只有一半的人才能升上初中就读。意外的是,我的语文竟然考了72分,在班上名列前茅。据说,阅卷时对我们那样的村小学的学生都“网开一面”了。至今,我仍然对这样的阅卷老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宽容心怀感激。

  我们那样的村小学,几间土房,一个土操场,遇到雨天,泥泞不堪,唯一的体育课“玩具”——篮球也玩不成。这样简陋的小学现在可能早已绝迹,当年却是很多村小的“标配”,我不知道,当年其他小学的同龄人写那篇作文时,是否也像我那样傻乎乎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去年回老家看到,那所小学已经看不到原貌了,土房换成了砖房,操场已硬化为广场,是村委会的办公地。据说,学生们都去了镇上的中心校。

  据说,我们毕业后,学弟学妹很快知道了“拔河”——老师们为了节约钱,从山上砍来手腕粗的葛藤来教孩子们“拔河”。

  这一根绳子的教训,像一根鞭子一样抽在老师和校长的心上。那个夏天以及以后的日子,他们看到我们这一届毕业生都面带歉意,就差说“我们不配当老师,教你们5年竟然没有让你们拔过河”了。

后来,每有拔河比赛的活动,我看到那根绳子心里就升腾起一种耻辱感。大多数时候,我在哪一边,哪一边就一定会赢,也许是我每一次都将内心的耻辱感释放殆尽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拔河》之后,我对命题作文心有余悸,对“望文生义”有了敬畏之心和深刻的理解。后来,我先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师、新闻采编工作,教别人写命题作文,及至自己写命题作文,都是工作的常态,下笔之前,脑海里总是浮现“拔河”的热烈场景,警醒自己不要激情地“跑偏”。

作者简介:

兰卓,重庆市作协会员。现任重庆市渝北区融媒体中心编委。

微刊投稿邮箱:1505105907@qq.com

◆总编兼创作基地主任: 刘云宏

0 阅读:5

冰海谈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