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10日,病重已久的毛主席从病床上坐了起来。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太多活动,今天却显得格外焦虑。他久久注视着自己浮肿的双脚,最后还是穿上了特制的大号拖鞋,对警卫员说道:“给我调辆车,陈毅的葬礼,我一定要去。”在那之前,毛主席已经很久没有会见访客了,但这次他坚持要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在葬礼上,毛主席由陈毅的妻子张茜搀扶着,步履缓慢。他在陈毅的遗体前深深鞠躬,随后对陈毅的家属和在场的人们感慨道:“陈毅是个好同志啊。”此时的毛主席已经病入膏肓,行走困难,而陈毅的葬礼也成为了毛主席参加的最后一场革命同志的追悼会。此后,周总理和朱德总司令相继去世,毛主席因身体原因再未能亲自到场悼念。在此之前,新中国成立以来,毛主席也只参加过另外两位重要人物的葬礼。
1972年1月8日,毛主席在中南海的办公室中收到了一份关于陈毅去世后安排追悼会的文件。毛主席望着文件上的文字良久,特别是看到“功过皆有”这几个字时,他挥笔划掉了,并批示:“这前面已经对陈毅同志的工作做了论断,关于功过,就不要在追悼上讲了。”陈毅去世的消息令毛主席心情低落,原本的午睡也被彻底打乱。他在床上辗转反侧,时而坐起翻阅书本,时而又无力地躺下休息。直到10日中午,毛主席实在按捺不住,便询问警卫员时间,随即决定出发去八宝山,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陈毅的追悼会定在下午三点举行,毛主席在一点半出发,时间刚好合适。到达八宝山后,张茜见到毛主席,眼中满是激动:“主席,您怎么也来了呢?”毛主席平静地回答:“我是来悼念陈毅的。”张茜抹着眼泪,代陈毅道歉:“他有时不懂事,让主席您生气了……”毛主席听后,轻轻摆手,打断了她的话:“陈毅是有功的,他对中国和世界的革命事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毛主席对陈毅的评价简洁而深刻:“陈毅是一位文武皆通的英勇的、忠诚的爱国者和战士。”
毛主席对陈毅的感情深厚,而在这之前,毛主席也曾在建国后的第一场葬礼上对任弼时表达了同样深切的悼念。1950年10月28日,毛主席参加了任弼时的葬礼,任弼时是建国后毛主席参加的第一位故友的葬礼。任弼时因病去世时仅46岁,这位革命元勋因多年的积劳成疾,在天安门参加国庆阅兵后不久便被紧急送往医院。尽管医生和毛主席一再叮嘱他注意身体,减少工作量,但他依然无法放下肩上的重任。在革命的最后关头,任弼时拖着病体依旧不懈工作,最终病逝于1950年10月27日。
毛主席对任弼时的去世深感痛惜。在任弼时的遗体前,毛主席目光沉重。他扶着灵柩,语重心长地嘱咐任弼时的家人:“要让孩子们继承他的精神,永远追随革命的道路。”任弼时是毛主席的知己,两人合作多年,对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始终一致。毛主席在葬礼上的神情凝重,泪光中闪烁的是对这位年轻战友的深情回忆。
而最早让毛主席踏上追悼会之路的,是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的葬礼。罗荣桓是开国元帅中最早去世的一位,从井冈山时期起,罗荣桓就与毛主席并肩作战。罗荣桓因病魔缠身20年,最终在病床上与世长辞。早在1943年,罗荣桓就因肾病被切除右肾,只有一颗左肾支撑他走完了之后的战争岁月。即使身患重病,罗荣桓依然在前线指挥作战,战场上,他常常在担架上指挥,面对敌军毫不退缩。新中国成立后,病情恶化的罗荣桓多次住院治疗,毛主席曾多次嘱咐医护人员全力救治,最终罗荣桓还是没能战胜病魔。
在罗荣桓的葬礼上,毛主席满怀悲痛,每鞠一次躬,泪水便随之滴落。毛主席始终记得这个在井冈山上初识的“老实人”,他赞叹罗荣桓的诚实、坚韧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罗荣桓临终时,还不忘叮嘱家人不要搞特殊,要继续追随共产主义的道路,做一个正直的革命者。
究竟是50年早还是63年早,小编你怎么写的?
开国领袖毛主席,一代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