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岩是徐向前元帅的长子,1947年2月出生,21岁参加工作,25岁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被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毕业后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做到了总参通信部部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中将军衔。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徐小岩取得的这一系列成就,都跟他那位元帅父亲有关,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父亲的“帮助”,徐小岩是很难达到今天的成就的。
当然,这是毫无疑问的,只不过徐帅给予儿子的不是“特权”,而是谆谆教诲。
众所周知,徐帅生性节俭、不好奢华,素有“布衣元帅”之美称;此外,他虽身居高位,却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人、朋友谋取过半点利益,相反,他还常常教育孩子们: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不要以为爸爸是个什么元帅,就打着旗号去搞名堂。”
有这么一个严格的父亲,就基本谈不上什么“搞特殊”、“走后门”了。
徐小岩上小学的时候,全家已经搬到了北京,住在史家胡同。而他就读的八一小学,其中基本上都是高干子女,他也经常能听到一些同学攀比谁家的官大。
事实上,自建国以来,徐向前就先后担任过解放军总参谋长、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在1955年时还被授予元帅军衔,可谓位高权重,但即便这样,徐小岩也对此毫无概念,更不知道“首长”究竟是多大的官,他只知道从学校到家的距离很远,步行要走一个多小时,坐公交车要倒一次车,车费2毛5分钱。
每次回学校时,家里都会给他3毛钱,但小孩子嘴馋,总是将家里给的钱买零食吃了,结果只能步行回家。但徐帅知道后,也没有责备儿子,但也没有改变原来的规定,依旧只给他3毛钱。
徐帅的勤俭朴素在全党、全军是出了名的,而父亲的这一优秀品质,也深深影响着儿子徐小岩。
据徐小岩回忆,有一年夏天,徐帅在北戴河休养时,几个老部下来看望他,于是徐帅就请他们吃了晚饭。
然而,堂堂元帅家的晚饭,竟然是一大锅“和子饭”,也就是将面条、土豆、豆角和一些肉放在一起乱炖,但大家依然吃的很开心,毫无拘束。
徐帅作为高级领导人,单位专门配有专车,但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却没有一个人享受过乘专车上下班的待遇,除了徐帅外,其他人都跟普通人一样,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有趣的是,徐小岩的爱人王彦彦(开国少将王英高之女)第一次来他家吃饭时,就吃了“野菜席”,回去后,她的母亲问道:徐老总家吃了什么“山珍海味”啊?结果她一下子也说不上来,想了半天后回答:吃了一堆草!
徐帅在全党、全军的地位很高,倘若他想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在政府里安排个职位,也就是一句话的事,甚至都不用他自己开口。
但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国后,他都没有动用过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谋过半点利益。
比如有一次,徐帅在北大荒“插队”的一个侄孙女想通过他的关系去部队当兵,结果徐帅想都没想就给拒绝了,他说道:我不能破这个例,要当兵就得按照正常的手续办理,决不允许走后门。
最后,这位侄孙女凭借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北大荒一边劳动一边学习,最后成功考取了大学。
父亲的正直品格,对徐小岩的影响非常深刻,他在总参谋部当了6年的通信部长,在他任内成长起来的副师级以上干部就达百人之多,但没有一个人说他有什么圈子,更没有人说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提拔了某个不该被提拔的人。
当然,毕竟身居高位,前来找他“跑官”、“要官”的人自然也不在少数,但对于这类干部,徐小岩总是爱搭不理,最后硬是把别人磨得没了性子,只好灰溜溜的离开了。
1975年,徐小岩从清华毕业后,曾前往加拿大、英国深造,并获得了计算机硕士学位,回国后在第二炮兵某研究所工作,在此期间,他还与同学们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汉字计算机。
之后,徐小岩又凭借着出色的表现,被提拔为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并于199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在这之后,徐小岩又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做到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并晋升为中将军衔,那时候的他,时年59岁。
事实上,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能从徐小岩将军的身上看到他父亲徐向前元帅的影子,徐帅的言传身教,已然深深影响了将军的一生。
在徐小岩将军家会客厅的右侧墙壁上,挂着一幅墨宝,上书:“一生光明正大,从不为己诉曲”。
这两句话是徐帅去世后,习仲勋为缅怀徐帅写下的,这既是对徐帅一生的评价,也是徐小岩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