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信札写本鉴赏专场(一)

杞棠鉴藏 2023-11-30 10:40:31

毕沅信札

质地纸本

形式1通3页

尺寸11.8x22.7 cm;11.3x22.5cm

版本清写本

钤印:郭三、蘅山鉴藏、思胜藏书、子熏长寿、贵阳陈氏、灵峰草堂 提要:清代中晚期,随着流官与客民的进入,加之自然环境与朝廷赋税政策的影响,导致湘西南地区大规模苗民起义频频爆发,时有“苗疆五年一小乱,十年一大乱”的谚语流行。乾隆六十年(1795),毕沅出任湖广总督,时湖南苗人石三保造反,毕沅奉命赴常德、荆州督饷,克尽职守,赏戴花翎。嘉庆元年(1796),又有枝江(今属湖北)聂人杰等造反,毕沅又自辰州(今湖南沅陵)赶赴枝江镇压。此函毕沅谈及“驻节楚南,筹办征苗事宜”,或写于乾隆六十年前后。 毕沅(1730-1797),字纕蘅,一字秋帆,江南镇洋县(今江苏太仓)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官至河南巡抚、湖广总督。喜金石、地理之学,富藏书。博学多才,潜心研攻经史,著作等身,有《续资治通鉴》、《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 释文:任城话别转瞬数旬,怀想私忱与时俱积,比想文祺绥吉,化雨涵濡,定如私臆。小女获配,溺公重劳冰语,喜结良缘,无任铭泐。暮春下浣为敝亲家圣公卜葬之期,现在遣弁致奠,所需祭筵已托公府总管备办,惟仪节之间恐去弁有所未谙,尚祈指导为望。仆现驻节楚南,筹办征苗事宜,蠢兹小丑敢肆跳梁,指日大兵四集,不难一鼓除也。冯君想尚留曲邑,并此致意。耑泐奉布,顺候近好不宣。世侍生毕沅顿首。 清代学人与藏书家书札 伴随着经济的繁荣、政局的稳定以及朝廷崇古右文文化政策的实施,清代学术兴盛,集历代之大成,被梁启超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明朝亡于流寇、清朝定鼎中原后,清初学者多排斥空谈心性的宋明理学与阳明学,学术思想呈现实用主义的风气,促使目录、训诂、考据、金石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季清代学人与藏书家书札专题收入文点、毕沅、钱泳、陈介褀、潘祖荫、吴大澂、杨守敬、端方、王懿荣、盛昱、陶濬宣、邵松年、梁鼎芬、钮嘉荫等有清一代博学者书札一组,信中或论金石篆刻,或交流铭文真伪,或探讨中外藏书,交织为一幅丰富多彩的清代文坛画卷。

钱泳致中丞大人信札

质地纸本

形式1通3页

尺寸9.8x22.5cm

版本清写本

钤印:铁城刘泉家藏、王克勤收藏印 提要:此件为钱泳致中丞大人函1通3页,“中丞大人”或为曾熷(字宾谷),其官至贵州巡抚,工诗文,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钱泳在《履园丛话》中曾记:“南城曾宾谷中丞以名翰林出为两淮转运使者十三年……中丞则旦接宾客,昼理简牍,夜诵文史,自若也。署中辟题襟馆,与一时贤士大夫相唱和。”曾熷官扬州时,曾在官署辟出一处名为“题襟馆”的地方,作为宾主唱和、交往之所,后成为文士慕名拜会之地,也为曾熷博得雅名。 钱泳(1759-1844),原名鹤,字立群,号梅溪、台仙,江苏无锡人。出身于名门望族却不事科举,长年游幕异乡,足迹遍及南北各省,五十年后隐归故里。精研金石碑版,工八法,尤长隶古,兼及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兰林集》、《梅溪诗钞》等。 释文:泳顿首上中丞大人阁下:前日宠召奉扰郇厨,谢谢!所携书册三,又公子敬叔书画小册三,俱经题就奉正。惟李后主书一本,欲以双钩刻于金陵之雨花台,可与钟山并传千古,即当缴上也。闻大人有西山探梅之兴,必得过惊蛰后始有信息。拟奉陪同往,再到虞山一览,拂水剑门之亲耳。泳明早欲反擢尚湖,廿四五日当来叩安,面陈一切也。伏惟万福不备。泳顿首再拜,十八日。

陈介祺致何昆玉信札

质地纸本

形式1通3页

尺寸17x23.7cm

版本清写本

钤印:王克勤收藏印 提要:此函为陈介祺致好友何昆玉,论及椎拓汉代何馈画像,收购尗向父簋、愙簋、乾嘉拓石门颂、古印章等事宜,并谈及所刻收资启示《传古小启》,言“并非贪利”,只因纸墨费财,为传所藏金石拓本而采取的无奈之举。陈介褀每有新品皆予赠送金石同好共赏,耗资不可谓少,吴大澂致王懿荣函中曾云:“簠斋丈有所获必寄一拓。”信中谈及的“煦堂”即许延暄,咸同间之闻人,精鉴别,富收藏。“西泉”即王石经,亦为山东潍县人,平生好金石文字,善书篆隶,尤精篆刻。何昆玉曾客居陈介祺家中,并在陈介祺编撰《十钟山房印举》时携其多年宝藏古印而来,予以鼎力支持。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晚号海滨病史、齐东陶父,山东潍县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嗜好收藏古物,铜器、玺印、石刻、陶器砖瓦、造像等无不搜集。精于金石文字考证及器物辨伪,尤擅墨拓技艺,其手拓铜器、陶、玺、石刻等享有盛名。著述极丰,有《簠斋藏古目》、《簠斋吉金录》、《簠斋藏古玉印谱》等。 何昆玉(1828-1896),字伯瑜,广东高要人。清代篆刻家,师法秦汉,旁及浙派,所作谨严浑厚,时出新意。性嗜古,喜收藏古铜印;善墨拓彝器、与吴中李锦鸿并称;精通医术。 释文:伯瑜大兄足下:得复书,具悉。何馈石拓知已费心代致,务再切属,果佳则当增直酬之,但佳石不可重椎损之,以用犀尾刷为宜也。弟之家居非同作官,延友购纸不但费心,而更费财,是以有《传古小启》之刻,并非贪利,鄙夫想当代诸大君子必有以亮之也。昨于京陕销得二三分,于烟台销得一分,检点已不胜其劳(谭雨帆代销)矣。足下欲得之弟一拓,只留心为觅一直三十金有字古器见赠,即以为报,但须先寄拓本看耳,一笑。笏臣公祖既有大力,又得煦堂用心,自未可量。闻尗向父簋已收得,此周初器,非春秋时之尗向也,可以压卷矣。闻得自中州李氏,又闻李氏有方盤,字七八百,恐有可疑,未知亦得否。愙簋亦精品,叶氏故物也,或可借全拓一看,则得见古人,亦至幸矣,不必想得也。云生亦必想之,但亦于假观全拓再复,山农入都恐未必有如许真品供博收也。次儿前月考中书,未知取否。或者八月可归,日内谕之,恐所用则又少迟矣。属寄西泉之石门颂,不过乾嘉拓,直又昂,故奉还,并砖瓦拓廿幅检入。西泉问赖古堂卅两松江可售否,四本每本几页,印几方,如佳则付朱福携来,其足力酌为写明由彼代付。吾兄在潍所收古印,其佳者仍望归我。今年所得者,同不可不令入印举也,即不归亦留入。此问近祉不具。(二印本付阅,仍望见赠谭藜堂一札,使徐恕送交。)弟陈介祺顿首,七月十一日。

潘祖荫致胡义赞信札

质地纸本

形式1通1页

尺寸12x23.5cm

版本清写本

钤印:泉癖 提要:潘祖荫喜好藏印,对印章亦多有研究,得史仲辰所刻“泉癖”印一方,认为“泉”字头太大,“癖”字亦滞相,遂致函胡义赞请其磨去重刻。 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号郑盦、龟盦,江苏苏州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衔。通经史,善书法,好金石。官宦世家,家境殷实,收藏颇丰。 胡义赞(1831-1902),号石槎,一作石查,晚号烟视翁,河南光山人。同治十二年(1862)进士,官至海宁知州。善治印,长金石考证之学,收藏书画、金石泉币甚富。 释文:史仲辰刻此印,字不甚佳,恳兄为磨去重刻之,未知可否?多渎明知罪甚,然无从觅第二手也,祈亮之。敬上,石查仁兄同年,荫顿首。(泉字应摹货泉、布泉,此所刻头太大,癖字亦滞相。鄙见如是,是否?)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