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年邓小平的舅舅去世,广安县委请示规格如何?邓小平说了10个字

历史小书生短视频 2024-11-15 09:57:30

1989年11月,邓小平正专注地伏案工作,然而一个令人痛心的消息打破了这份平静,他的亲舅舅淡以兴不久前离世了。

随后,广安县县委发来了询问,针对淡以兴的葬礼,究竟该按照怎样的规格与标准去操办。听闻此问,邓小平沉默了好一会儿,亲自为舅舅的葬礼定下了基调。

说起邓小平,他在革命时期与建设时期为党和国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可谓是彪炳史册。而他的成功,固然得益于自身出类拔萃的能力,可他的家庭同样在他日后的革命生涯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在邓小平的老家,有三个人对他的影响至深,父亲邓绍昌、母亲邓淡氏,还有这位亲舅舅淡以兴。

邓小平的母亲邓淡氏,虽然她的全名如今已难以考究,但淡家在广安也是颇有名望的大家族,她与邓绍昌的结合,称得上是门当户对。

在邓小平眼中,母亲是一位无可挑剔的贤妻良母。她对邓小平既疼爱有加,又从不放松教导,时常将做人做事的道理耐心传授给他。母亲和舅舅一样,在邓小平年幼之时,便如人生导师一般,给予他诸多的谆谆教诲,为他日后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品德基础。

淡以兴作为邓小平母亲的亲弟弟,与邓小平之间有着别样的缘分。邓小平出生时,淡以兴才两岁,尽管有着辈分的差别,可年龄却相差无几。

正因如此,两人打小就一起玩耍,结下了深厚的儿时情谊,成为了形影不离的玩伴。邓、淡两家都极为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所以邓小平和淡以兴小时候都有机会进入私塾读书,而且同在名为翰林院子的私塾里学习知识,一同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时光荏苒,长大后的邓小平做出了去法国留学的决定。知晓此事后,淡以兴找到了他,满含真诚地说道,娃娃,出去好好学习,没钱了就告诉我。这简单而真挚的话语,承载着舅舅对邓小平满满的期许与关爱。只是谁也未曾想到,这一别,竟让他们隔了三十多年才得以再次相见。

1989年11月,淡以兴在广安县去世了。县委政府得知消息后,高度重视此事,特意为他操办了一场虽算不上盛大无比,但却诚意满满的葬礼。

毕竟,县委考虑到,淡以兴作为重要领导人邓小平的亲属,而且曾经还大力支持过革命工作,从情理上来说,风光大办一场葬礼似乎也无可厚非。

回溯过往,邓小平踏上革命道路之后,他的弟弟邓垦深受救国思想的影响,渴望前往陕北抗日大学学习,以便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可那时的邓家早已陷入经济困境,家中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来支持邓垦的求学之路。

淡以兴得知这一情况后,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邓垦的想法,甚至义无反顾地变卖了自己的部分田地,为邓垦凑齐了所需的费用,助力他踏上革命与求学的征程。

1926年,邓小平的生母淡氏由于家中事务繁杂,操劳过度,最终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当时邓小平因革命工作无法回来,淡以兴便代替他为自己的亲姐姐守灵,尽到了作为弟弟的一份责任,也让远在外地的邓小平心中多了一份慰藉。

不仅如此,淡以兴后来还对邓家的另一位子弟邓自立伸出了援手,帮助他前往延安加入革命队伍。从这些事情不难看出,淡以兴以及整个淡家对邓家的帮助是何等的尽心尽力,这份情谊深厚且真挚。

然而面对县委关于葬礼规格的询问,邓小平沉默良久,随后缓缓说出了十个字:“规格够高了,别送什么了。”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看似简单,却彰显出了邓小平的伟人气度。

我国的领导人向来都秉持着节俭朴素的作风,从毛主席到邓小平,皆是如此。哪怕是面对自己亲人的离世,邓小平也坚决不愿意去浪费国家的资源。他深知,自己身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应当以身作则,将公共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绝不能因私人之事而有所偏颇。

实际上,邓小平又何尝不想为自己那劳苦一生、无私支持革命的舅舅办一场风光体面的葬礼呢?只是他心中有着更重要的考量,他明白舅舅一生正直善良、克己奉公,若舅舅在世,想必也不会愿意看到因为自己的葬礼而耗费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另外不得不说一下,淡以兴有一个儿子名叫淡文全,曾被淡以兴送去当兵,退役回来后在家乡慢慢做起了自己的生意,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淡家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而邓家和淡家之间这份历经岁月沉淀、饱含深情厚谊的友谊,也必将一代代传承下去,成为佳话,如今今,在广安这片土地上长久地流传,让后人从中感受到那份真挚的亲情、无私的奉献以及大义为先的高尚情怀。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