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学历贬值、内卷这些词最近确实常被提起。但看数据说话:每1000人中只有7个研究生,这比例可一点都不高。换句话说,研究生学历在当今社会仍是稀缺资源。
正因为如此,2017年那则"30名研究生组团出家"的新闻才会引起轩然大波。这事儿说来还真是令人深思。
仁卿法师要说这事儿的始作俑者,得提到仁卿法师,这位法师可不是一般人,他本人就是位研究生,而且在生意场上也是个人物。正是他的影响力,让这些高学历、高收入的精英们,选择了一条看似"逆流而上"的路。
仁卿法师的人生经历很有意思,他的求学之路和修行之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轨迹。
在考入大学后,他终于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大学生可能会把课余时间用来玩乐、社交,但他却选择了深入研究佛学。这种对信仰的坚持,在年轻人中着实少见。
更难得的是,他在研究佛学的同时并没有荒废学业。不仅考上了湘潭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还投身教育事业,为社会作出贡献。
这期间,他其实是在实践着佛家"行亦禅,坐亦禅"的理念,把修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可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召唤。这种感召让他做出了一个在世俗眼光看来"不可思议"的决定:出家。
家人的不理解是可想而知的。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前途光明的年轻人突然说要出家,换谁都会觉得难以接受。但仁卿法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这份定力和决心,着实不简单。
他选择的是峨眉山大佛禅院——这可是佛教界闻名的修行圣地。
在那里,他进一步磨练自己的心性,提升境界。后来,他又来到了云海寺。这座寺庙虽然当时已经显得有些破败,但在他心中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面对破败的云海寺,仁卿法师没有犹豫,直接掏出积蓄开始修缮。这一举动展现出他的担当——不是简单地追求个人的修行,而是要为佛教的传承尽一份力。
修行岁月这帮"学霸和尚"的日子可不好过。要是有人以为他们是躲清闲去了,那可太天真了。
云海寺在哪呢?在深山老林里,去一趟都费劲。那地方别说网络了,连个手机信号都时断时续的。夏天蚊子多,冬天冷得要命,什么现代化设备也没有,跟原始人似的过日子。
这帮和尚每天过的啥日子?天还没亮就得爬起来。先是打坐念经,然后就开始干活。
地里种菜要人管,柴火要劈,饭要做,庙里大大小小的活儿都得干。你说这活儿量,一般人真扛不住。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这些曾经在写字楼里吹空调的高材生,现在干起粗活儿来一点都不含糊。
平常人家请个保姆都挑三拣四的,他们倒好,又是种地又是烧火的,一点怨言都没有,好像还挺开心。
有人说这是他们在修行,用干活儿的方式来磨练心性。确实,整天对着电脑,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和现在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比起来,是两个极端。但他们就是选择了这条路,而且看样子走得挺踏实。
缘何出家?这些人的选择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有人说他们是看破红尘;有人说是在逃避现实;还有人说这完全是浪费人才。但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想想:
在物质生活已经极大满足的情况下,他们是不是在寻找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寄托?
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虽然表面风光,但内心可能都有说不出的苦闷。特别是这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在事业达到一定高度后,可能会更多地思考人生的意义。
说到底,人生的价值不能只用金钱来衡量。当一个人在物质生活上已经没有太多追求的时候,精神世界的充实可能会变得更加重要。
这30位研究生的选择,某种程度上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物质丰富了,但精神世界却可能变得贫瘠。
参考资料:
中华网热点新闻——回顾:30名研究生放弃百万年薪,组团出家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