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月28日,淞沪战争突然爆发,上海的闸北地区陷入了战火。硝烟弥漫,街区在短时间内变成废墟。身为国立交通大学学生的钱学森目睹这一切,内心充满愤慨。在空中肆虐的日军飞机和轰鸣声中,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学业方向,转而投身航空领域。这个决定为他日后的辉煌成就埋下了伏笔。
钱学森用课余时间钻研航空知识,最终在1932年获得公费赴美留学的机会,正式走上了航空航天的道路。在美国,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求学,并师从著名科学家冯·卡门。凭借他的天赋与勤奋,钱学森迅速成为卡门最重视的学生之一。1939年,他取得了博士学位,并留美任教,开始积累丰富的学术经验。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让钱学森萌生了强烈的归国念头。然而,1950年美国的反共情绪高涨,钱学森也因此遭受了各种迫害。他的归国计划被迫中断,还被美国政府拘禁。尽管经历了多次折磨,钱学森依旧坚定不移。直到1955年,在中方的积极争取下,他终于得以回国,结束了这段艰难的岁月。
回国后,钱学森很快被赋予了建设中国导弹事业的重任。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幸运的是,中苏达成合作,苏联专家的协助使中国导弹研究有了突破。然而,这种支持并未持续太久。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回了专家和技术资料,导致中国的导弹研制陷入困境。
尽管如此,钱学森并没有因此退缩。在苏联专家离开后的短短83天内,他带领科研团队成功完成了“东风一号”的发射任务。这一突破为新中国的导弹事业奠定了基础,毛主席听闻后十分欣慰,并特意安排宴请钱学森等人。
1964年12月26日,毛主席的71岁生日,他决定以一场简单的宴会款待几位科研功臣。钱学森被安排坐在毛主席的旁边,这让他感到既惊讶又受宠若惊。宴会开始后,毛主席对钱学森表示赞赏:“你不收稿费,也不用公车,大家都要向你学习。”钱学森连忙回应:“这些都是应该的。”
接着,毛主席从口袋里拿出烟盒,递给钱学森一支烟。钱学森虽然不抽烟,但他立刻起身接过。就在他伸手准备接住那支烟的时候,毛主席却忽然将手缩了回去,微笑着说道:“还是要自力更生啊,如果依赖外援,人家不给,你就什么都没有了。”在场的人听了都笑了起来。
钱学森明白毛主席的深意,新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长久发展。正是这个信念,推动着钱学森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不断克服技术难关。1966年,中国成功完成了“两弹结合”试验,极大地增强了国防力量。
钱学森的一生无疑是辉煌的,从留学美国到回国建设祖国,他的贡献难以估量。而毛主席的那句“自力更生”也成为他毕生奉行的信条。钱学森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这种面对困难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