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16年:并非清朝太弱,而是太平军很强

喵先生的科普时间 2023-10-29 17:56:13

16年很长吗?对一个大一统王朝而言,接近300年的国祚,16年不算什么。对于农民起义而言,16年已经很长了,尤其是对太平天国运动。

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太平军能坚持16年,虽说没有取得成功,却比黄巢、朱元璋、李自成强很多。不以成败论英雄,我们分析历史,不能脱离大环境。

农民起义,谁成功了?刘邦、朱元璋,一个建立汉朝,一个建立明朝。黄巢、李自成则是接近成功,但缺乏一定的手腕,不可避免走向失败。

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6年嘉应州战败,太平军前后奋战16年,若非他们能征惯战,岂能有如此成就。

用事实说话,太平天国所面临的对手,比刘邦、黄巢、朱元璋、李自成,不知道强大多少倍。太平天国面临的战略环境,也更加糟糕,有利条件并不多。

秦末农民起义,天下风起云涌,六国贵族纷纷起来复国。此时,秦朝的主要力量用于对付“新六国”,而不是刘邦。

秦朝的主力军团:章邯、王离,都是栽在项羽手里,而不是刘邦,故而他能顺利进入关中。如果没有六国贵族制约秦军,刘邦也折腾不起来。

顺带说下,六国贵族复国,本身就表明秦朝的统治基础不稳定。只要秦朝一出问题,天下立刻崩溃。此时,除了关中秦国本部,其他地区几乎失去了控制,王朝的整合力度不行。

黄巢起义,对手又是谁呢?也许有人说,唐朝很强大,万国来朝,是古代王朝的巅峰时刻。殊不知,到了黄巢起义时,唐朝皇帝连自己都管不了。

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相互攻杀,皇帝无法阻止。朝内,则是宦官专权,连皇帝的废立,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边境的契丹、吐蕃、南诏,经常挑战,并一度攻克长安。878年,黄巢起义的时候,唐朝皇帝的命令,只能在关中有效,离开了这里,他什么都不是。

黄巢纵横大江南北,也攻克长安,与节度使不卖力关系很大。后来,朱温、李克用等节度使手握重兵,又想乘机开拓领地,黄巢只能被剿灭的份。

朱元璋起义,情况又是如何呢?元朝的主要精力,用于对付刘福通、韩林儿,还没想到朱元璋。再则,元朝皇帝、太子、皇后相互倾轧,宫廷乱成一锅粥。

北方诸侯,王保保、李思齐、孛罗、张良弼、孔兴等相互攻杀,又跟大都朝廷有纠葛,无法拧成一股绳。要知道,徐达北伐时,王保保还打算跟李思齐等关中诸侯决战,一决雌雄。

李自成起义时,明朝也是破败不堪。首先,明朝遇到“小冰期”,中原多次干旱,颗粒无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朝廷也没有办法去“招抚”,因为缺银子。

起初,明朝的主要精力并不在李自成,而是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这才让李自成有发展的机会。

有意思的是,明朝灭亡前的1643年,李自成还差点被孙传庭刚招募的一帮新兵打垮,若非明军缺乏粮草,李自成就终结了。

再则,关中清军虎视眈眈,多次在农民军即将被扑灭时翻越长城,让明朝焦头烂额。可以说,李自成不是一人个在战斗,明朝被群殴,压力很大。

此外,明朝糟糕的财税体系,朝廷难以征收江南赋税,让军队苦不堪言。“明军若有饷银,则明军不可战,”大明王朝被财税拖垮了,无力回天。

1851年,金田起义时,清朝是怎么情况呢?古代封建王朝,到了末期,清朝应该是最好的,也是最稳定的,并没出现巨大的危机。

财税体系,清朝还是畅通无阻,且开放了口岸,关税收入增加。后来,清朝与太平天国交战时,虽说饷银压力也大,却还是能解决。“厘金制度”的推广,就让清朝具备了足够的本钱。

军队方面,八旗、绿营总计80万,虽说战斗力不行,但接受朝廷调遣。湘军、楚军、淮军,则是劲敌,能征惯战,骁勇无敌,太平军压力很大。

人才方面,清朝可谓是群英荟萃,肃顺、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郭嵩焘、彭玉麟,谁不是风云人物?再则,太平天国几乎得不到读书人拥戴,士大夫都支持清朝,这点就比明朝末年强了几个档次。

盟友方面,清朝与列强妥协后,得到对方支持,获取先进武器装备,列强甚至直接出兵。太平天国呢?几乎是独自作战,缺乏盟友。

16年战斗,清朝都是将重心放在太平天国,主力围攻太平军,且从未改变。此时,清朝各地也有小规模的起义,但跟唐末、元末、明末相比,这些起义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清朝举国之力,用于打太平军,况且还有列强的支持,这是历代农民起义从未遇到过的情况。可以说,太平天国在孤军奋战,但表现非常好,这点值得肯定。

那么,为何太平军能坚持这么久呢?并非清朝很弱,而是太平军很能打,许多将领都是姣姣者,是一时之人杰。

首先,太平军有信仰,他们相信拜上帝教,这点是战斗力的源泉之一。太平天国早期,军队不足一万,还带着一万多家属。结果呢?2年2个月,就从金田一个村,攻入南京,走了数千里。

1853年6月,太平军北伐,人数是两万,几乎都是步兵。除去围攻怀庆浪费了2个月时间,林凤祥、李开芳4个月走了3600,平均每天30里,直接杀到天津郊外,这是何等的速度。

7月,太平军西征,总计兵力一万,其中老兵数千,横扫两湖。庐州之战,胡以晃也是一万人马出头,清军城内外4万余人。此时,太平军一边攻城,一边阻止援军,还能破城而入,湘军鼻祖江忠源败亡。

再则,即便天京事变后,信仰崩溃,但太平军依然能打。其中,陈玉成、李秀成麾下的广西老兵,也就是“老兄弟”最强悍,他们人数不多,才数千而已,却让清军苦不堪言。

以1858年的三河之战为例子,就知道陈玉成、李秀成有多猛。三河之战,湘军总计6千余人,李续宾是主帅,这是湘军最早创办的部队,战斗力最强悍。

6千人很多吗?如果是精锐,确实很多。要知道,忽必烈灭南宋,麾下精兵就是阿术的4千蒙古骑兵,他们来自兀良哈部,是蒙古草原的扛把子。

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离不开索伦兵,人数一千出头。湘军6千老兵,可以说是强悍无比,是当时清朝最能打的劲敌。

李续宾来到三河镇,陈玉成、李秀成还在浦口与德兴阿交战。14天后,陈玉成火速增援三河,还没休整就投入战斗,全歼湘军,这是何等的高手。

赤岗岭之战,刘玱琳兵马一千出头,但都是广西老兵。结果,鲍超、曾国荃、成大吉集中一万多湘军猛攻,碰得灰头土脸,死伤惨重。此时,如果不是后面三垒不靠谱,投降湘军,刘玱琳也不会战败。

1864年7年,天京陷落,赖文光从湖北突围,麾下兵马才3千余人。此时,他联合两淮“捻军”,与任化邦、张宗禹并肩战斗。高楼寨之战,八旗7千余人阵亡,包括僧格林林沁。

曾国藩的河防战术,被赖文光撕碎。湖北之战,淮军悍将郭松林被打伤,张树珊阵亡,刘铭传被包围阵中,命悬一线。由此看来,这支军队确实能打。

1866年,南方太平军主力在嘉应州败亡。1868年,赖文光在扬州被俘虏,北方太平军主力覆没。1874年,杨辅清还打算福建起义,又被抓捕,太平军算是终结了。

不以成败论英雄,太平天国处境比刘邦、黄巢、朱元璋、李自成更糟糕,却能独自硬扛清朝主力16年(以嘉应州战败为标志),相当了不起。

2 阅读:1482
评论列表
  • 2023-10-30 14:19

    没有太平军就没有鞑清的覆灭,动摇了江南半壁江山,其他民族还得给鞑子做奴隶更久

  • 2023-10-31 19:25

    太平天国就是一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