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而对于正当壮年的李大哥一家来说,这份喜悦在10月22日9:50 戛然而止。
院前急救
45岁的李大哥在结束当天的户外跑步活动后突然倒地,并出现全身抽搐,这一突发状况瞬间让周围的群众手足无措,现场气氛十分紧张。
有旁观者反应过来后,立即呼救附近正在执行一场大型活动赛事保障任务的医务人员,也就是石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龙明德、皮彩霞,刘翠莲3人,听到呼救后,他们迅速赶到李大哥身旁,发现他无反应、无意识,呼吸停止,初步判断为心脏呼吸骤停,立即现场启动心肺复苏程序,经过多轮抢救后,患者发出一声微弱的呻吟,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给在场的所有人带来了希望。
医护人员迅速将患者转运至救护车继续抢救。与此同时,还有同在此地执勤的其他医院几名医护人员也加入到抢救工作中来。
到救护车上后,各项急救措施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复苏囊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道、强心药物静脉注射,不好!监护仪显示患者出现室颤!而心脏一旦发生室颤,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时间,如果心脏骤停4到6分钟,大脑就会因缺氧而脑死亡。
电除颤!持续心肺复苏!整个团队精准施救,配合默契,在连续20 多分钟的抢救中,患者3次心跳停止,可谓惊心动魄,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李大哥终于恢复了自主心跳呼吸,为后续的医疗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急诊科尹祥主任和护士长马苏接到报告后也紧急前往现场支援,并分别向分管领导及医务科汇报,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准备好呼吸机、气管插管等各项急救设备器械。
10:42分,患者到达急诊科抢救室,医院MDT团队已经提前抵达等候。
(院领导现场指挥抢救)
此时患者神志不清,血氧饱和度、血压皆偏低,呈复苏后综合征状态,经现场给予人工气道、建立深静脉通路并进行呼吸支持和相关药物的抢救治疗,完善CT等相关检查,患者生命体征较前平稳。
11:14分,转入ICU(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
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救治
虽然闯过了前面的难关,但危机仍未解除,此时,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心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伴无尿。ICU团队通过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神经功能评估、连续床旁重症超声监测、目标体温管理、冠状动脉造影等综合治疗策略,患者病情逐渐好转,两日后脱离呼吸机,神志清醒,于10月24日转入神经内科监护病房进一步治疗。
神经内科康复治疗
此时的李大哥,虽然还有些虚弱,但也显示出了超强的生命力和毅力。尽管记不起当时发病的场景,却努力想起了自己的名字、年龄以及家人。神经内科团队为李大哥制定了完善的康复诊疗方案。并给予心理疏导及治疗,患者各项指标逐步好转,于27日转入普通病房。
29日开始下地行走,30日开始独立辅助行走,目前正在行高压氧治疗中,各项指标恢复满意。
“真是捡回来一条命呀!感谢所有医护人员的努力!”李大哥及家人发自肺腑的感谢也让参与抢救的全部医护人员唏嘘不已:“这是生命的奇迹!再次展现了我县急诊急救的高水平!”是的,从心跳猝停三次,医疗团队现场持续抢救20多分钟,到该院急诊和ICU的高效精准施治,以及后期高效的康复诊疗至完全恢复,没有留下后遗症,实数难能可贵,充分体现了石门县医者的仁心大爱,展现了石门县人民医院“急救时刻 有我人医”的担当,更为今后类似患者的救治提供了宝贵经验。
特别感谢:在现场救护中,还有中医院的急诊科医生龚柏华和护士焦点,妇幼保健院医务科主任刘凡刚积极参与,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付出了努力。
运动性心跳骤停的预防
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时间,如果心脏骤停患者超过10分钟没有得到有效救治,救治成功率几乎等于零了。如何科学运动尤为重要。
一、了解自己的心脏状况
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可进行心肺运动测试,对自己的心肺状况、心肺能力和运动耐受度做到心中有数。
二、科学运动,锻炼要有方
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大小关节。运动中观察心率,少量多次补充水分。运动后做一些恢复运动,舒缓身体。
1、炼别贪“早”
血黏度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间段。对于中老年人,清晨锻炼并非最佳锻炼时间。特别是糖尿病病人早晨空腹运动容易引起低血糖。
2、锻炼要有“度”
有氧运动强度,最大心率=220-年龄,靶心率是最大心率的60%-80%;老年人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以中小强度为宜,从低而有效的限度开始,逐步适应,缓慢增加。
三、察觉求救信号
头晕、胸闷、突然大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眼前发黑。
四、注意温度变化
运动后须避免立即洗澡或进入温度差异较大空间内,以及大量饮用冷饮。避免立即“冲凉”或“泡澡”,过冷或过热均可刺激血管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待心率恢复正常或身体平静后逐步进行。
五、避免感冒后运动
流感病毒或常见病毒会引起心肌的炎症反应而导致心肌细胞受损。
来源:石门县人民医院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