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美国记者斯诺采访徐海东,后来写文透露:我对他有点儿埋怨

千古之旅看当今 2024-05-13 21:37:00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热点、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

前言:

新中国成立前,一本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书籍——《西行漫记》,引起了海内外巨大的反响。

这本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通过半年亲身采访完成的,里面真实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人民风貌和中共领导人的风采。

徐海东

其中对徐海东将军的描述是这样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但斯诺还透露,对这位大名鼎鼎的徐海东将军似乎有点儿“埋怨”之意。

初见徐海东,就被他那缺少的门牙吸引了

1936年,斯诺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延安圣地,令他震惊的是,中共领导人与外面国民党描述的样子,简直天差地别。他们不是青面獠牙,也不是穷凶极恶,相反,他们和蔼可亲、心怀正义。

在延安,斯诺对许多领导人都进行了采访,每个被采访的人都令他印象深刻,尤其是徐海东将军,初次见面,他就被他那缺少的门牙吸引了视线。

徐海东

一日,斯诺想要到彭德怀的窑洞中采访,到时,恰巧彭总和几个干部开完了会正在闲聊,见斯诺前来,彭总立刻切开西瓜招待。

在一群年轻的指挥员中,细心的斯诺发现了一张之前从未见过的陌生面孔。那人笑眯眯地站在一旁,微张的嘴里面黑洞洞的,仔细一看,原来他是少了门牙。

一瞬间,斯诺脑海里想到了这个指挥员丢失门牙许多种可能,或许是打仗时候磕掉了,或许是没有好好保护牙齿早早坏掉了,可以是许多种可能。就在这几秒钟,斯诺就对这位指挥员产生了非常浓厚地兴趣。

斯诺

彭老总坐在炕上,看到斯诺紧盯着对面看,便开玩笑地说:“这就是著名的赤匪,你认出他来了吗?”那名指挥员听后又笑了起来,因缺失门牙而造成的黑窟窿更加显露了出来。

“他就是你一直想见的人,他叫徐海东,他要你去访问他的部队。”彭总接着说。

斯诺恍然大悟,脑海中关于徐海东的报道迅速回荡,他连忙上前,一边与徐海东握手,一边将其与蒋介石对他的描述比较。

徐海东

蒋介石曾将徐海东称为“文明的一大害”,可这个让国民党不惜花大价钱悬赏的指战员,此时笑得竟像一个孩子。

徐海东真诚地邀请斯诺到他的部队访问,斯诺答应了。几天后,斯诺带着一把借来的自动步枪,和十名带着步枪的红军骑兵护卫下前往徐海东部队驻扎的预旺县。

在到达预旺县的五天,这里的一切都吸引着斯诺,但更加吸引他的,是徐海东本人。

徐海东和家人

每天晚上,斯诺都会找徐海东聊天。从徐海东的口中,斯诺了解到了他一直感兴趣的丢失的门牙的故事。

徐海东征战十年,负伤八次,几乎身体每个地方都受过伤。曾有一次,一颗子弹从他的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传出,但问到他是否怕死,他仍然说:“不怕。”

徐海东打仗从不怕受伤,他身上的每一个伤口都是辉煌战绩的证明,但门牙不是。

徐海东(左一)

那是有一天他在路上骑马奔驰,突然有一位战士窜出,担心会伤到战士,徐海东急忙拉紧缰绳。马却受了惊,转身撞到了一棵树上,徐海东也因此昏迷了两个星期。

等徐海东再次醒来后,发现他的门牙已经嵌在了那棵树上。

这就是门牙丢失的全部过程,没有斯诺想象的那样壮烈辉煌,却体现出了徐海东另一个美好的品质——关爱下属。

徐海东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与战友合影

徐海东对自己的部队感到极为自豪,不论他们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战士、骑兵、革命者。他的一位师长只有21岁,当红军却有六年了,徐海东每每提起都非常自豪。

有马却不能骑,斯诺无法理解

除却徐海东部队,斯诺其实更加想了解徐海东本人,但徐海东不愿意聊自己,总把话题引到打仗上。当时斯诺并不知道,徐海东之所以不想聊起生平,不仅是因为他不想过度宣传自己,还有就是不想回忆伤心事。

后来,在斯诺的各种询问下,徐海东才终于透露了他生平的零星一点儿。

徐海东生于1900年,虽然刚出生就迎来了中国的新世纪,但此时的中国满目疮痍,遍布苦难与噩梦。

徐海东和家人

徐海东家庭世世代代都是窑工,他的父亲和五个哥哥都在窑里做工,一辈子没有念过书。徐海东是家中幼子,因此他获得了读书的机会。

由于家贫,徐海东在学校中备受歧视,不仅孩子们会欺负他,就连教书的先生也会偏袒家庭更加富裕的学生。所以,小时候的徐海东对上学根本提不起兴趣。

一次,有钱地主的儿子又来找他的麻烦,他一气之下用石头打破了对方的脑袋。对方的家长很快就找了上来,对他一顿拳打脚踢。受到伤害的徐海东那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穷人的孩子会受欺负。

徐海东和家人

后来,徐海东终究没能坚持读书,他和父亲哥哥们一样,做起了窑工。如果后来他没有参加革命,他或许会像父亲一样,受苦一辈子。

“那你的家人现在在哪里?”斯诺一边做记录,一边问起。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句稀疏平常的话,对徐海东来说,却是剜心的痛。

徐海东的眼睛中闪过一丝凄凉,但转瞬即逝,随即回答道:“我家的人全部被杀了,只留下一个哥哥,他现在四方面军。”

斯诺不可思议地瞪大了眼睛,看到徐海东若无其事地表情,他甚至怀疑徐海东说的是假的。他问:“你是说在打仗的时候打死的?”

徐海东摇摇头,说:“不是,我的哥哥只有三个是红军,两个作战牺牲,其余的都是汤恩伯和夏斗寅枪决的。国民党一共杀死了徐家66个人。”

斯诺差点惊呼起来,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偏偏这就是事实。

不知道为何,听到这个庞大的数字,斯诺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蒋介石对徐海东的悬赏令。结合徐海东满门被屠杀,斯诺不禁感叹,徐海东究竟是怎样的风云人物,竟然让蒋介石如此害怕,以至于痛下杀手。

蒋介石惧怕徐海东,又无法抓住,便将魔爪伸向了徐海东的家人。

此刻,国民党的残忍体现的淋漓尽致,徐海东老家黄陂县家家户户都姓徐,国民党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姓徐的都杀,就连襁褓中的婴孩也没有放过。

徐海东

看着眼前讲述过往的将军,斯诺心中涌起了许多种情绪,有对徐海东的同情,还有对国民党的痛恨。斯诺没有忍心继续问下去,草草结束了话题。

徐海东的经历让斯诺心生敬佩,在后来写的书中,也不吝对徐海东的赞美。但有一件事情,却让斯诺对徐海东有些“埋怨”。

红军打仗行军是常事,斯诺也有幸跟着徐海东的部队进行了一次行军。可他毕竟没有在部队中待过,骑马就成了他的“救命稻草”。可偏偏,斯诺所在队伍的营长是个极度爱马的人,要求所有人骑马一里路,就要走路三四里路。

斯诺在马上

斯诺有苦说不出,只能服从,这一切都被徐海东看在眼里。

部队行军结束后,斯诺也要结束采访回到预旺堡,徐海东热情地给斯诺准备了一匹强壮如牛的马。疲累了好几天的斯诺,看到这匹马心里不禁高兴,可当他骑上马时,却发现了不对劲。

这匹马就像疯了一样朝着目的地狂奔,斯诺心中害怕,却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由着马奔腾。等斯诺达到目的地后,斯诺感觉骨头都散了,那匹马却纹丝不动,若无其事。因此,斯诺不禁怀疑,这是徐海东故意为之。

但当斯诺想起徐海东那张孩童般的笑容时,便知这是他开的一个玩笑,心里的埋怨便烟消云散了。

参考资料: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东方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周少怀.徐海东上将和他的一家.《党史天地》.2006年第8期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