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拍卖:沙孟海、王善立、范曾、弘一法师等大师作品价格

名家之路 2019-06-13 11:36:25

北京保利拍卖:

沙孟海、王善立、范曾、启功、弘一法师、赵朴初等大师作品价格

欢迎欣赏

唐思领 :字耀山,室名伴墨轩、清心斋,定居北京,中国著名书法家。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日友好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

1986年拜著名书法家刘登龙先生为师,1990年被沙曼翁先生收为入室弟子,又深得启功、沈鹏、孙其峰、权希军等老一代书法家的指教。

沙孟海 :(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曾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

王善立 :字:元伯,法名:艺远,《万木紫堂》堂主。1946年出生河北乐亭大钊乡。世界书道联合会终身主席。

古今罕有的魏体书法大师,当代巨擘。笔法玄妙,见解超常,堪为千古一绝。开派人物。创作出魏碑四体《千字文》,是一千五百年来第一人。提出了:“光大魏书,壮吾国魂,书道报国,从一而终,走出樊篱,天下大同。”集天才、书史、书论、学术、技法兼修,提出了《一脉、二系、三宗、一统》的教程,厘定了“共和国书法九品”的标准,精释了魏碑“十雄”之赞,确定了“不迷书途六规之法”及“通元博士之法”,落实了“五种执笔易名”,以及“得玄妙神通之法”,添补了“古今书法沿革图”中魏行、魏草的历史空白。

著名美术史家、人民鉴赏家、“国眼”杨仁恺先生曾写书赞赏其:“魏碑以龙门二十为著,友人沈延毅从中得其三昧,今王君习之“妙能”、“持之以恒,当有所也”。

其重大意义是 :

一、添补了一千五百年来无魏碑真,行,草“千字文”书法的空白。

二、为帖学书法从二千年至今衰落后另开辟出一种体质强健的书体。

三、为中国书法追求之方向~碑帖兼容,提供了唯一确切的品种。

是当代魏碑书法史上的里程碑。

张仃 :(1917年05月19日—2010年02月21日),男,号它山,辽宁黑山人;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等职务。

费新我 :(1903.12—1992.5),学名斯恩,原字省吾,字立千、号立斋,后改名新我,湖州南浔双林镇人。他是用左腕运笔而名闻遐迩的当代著名书法大师,其隶法古拙朴茂,楷书敦厚,行草不受前人羁绊,参以画意,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中国书协主席启功先生曾赋诗道:“秀逸天成郑遂昌,胶西金铁共林翔,新翁左臂新生面,单势分情韵更长。

于右任 :(1879.04.11—1964.11.10),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范曾 :(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 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

范曾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1984年,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建立;1986年,捐建并主持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2008年,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揭牌;2011年,荣获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冯其庸 :(1924年2月3日-2017年1月22日),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1924年2月3日出生。中共党员。著名红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画家 。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以研究《红楼梦》著名于世。2015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王学仲 :(1925-2013),1925年生于山东滕州。书画家、教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当代中国书画网艺术顾问。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天津书法家协会主席。1953年起在天津大学任教,创立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兼任南开大学、广州美院及日本筑波大学客座教授,王学仲艺术研究所荣誉所长,中国文联第八届、九届全委会荣誉委员,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画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精通书法、绘画、文学、哲学;是一位宏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家,创立“黾学”学派。一代大家王学仲先生于2013年10月8日晨7:17在天津武警总医院病逝,享年88周岁。

赵朴初 :(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安徽安庆人,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早年从事佛教和社会救济工作。1936年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曾任上海慈联会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负责收容工作,动员、组织青壮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参加宪政促进运动。1945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华东生产救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顾问,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1983年6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

林散之 :(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日),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 ,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如果说在当代草书实践中,林散之为飘逸之美,那李志敏则为苍茫之美,两者风格迥异、刚柔互补,凸显“南林北李”的双峰对弈。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真可谓“功莫大焉”。林散之书法代表作有《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

董寿平 :(1904-1997)当代著名写意画家、书法家。原名揆,字谐伯,后慕南田恽格恽寿平遂改名寿平,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杜戍村人。早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以画松、竹、梅、兰著称,晚年有黄山巨擘之称,以黄山为题材画山水,亦善书法。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荣宝斋顾问,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山西省文物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日友协理事,北京对外友协副会长,全国第五、六届政协委员。

启功 :(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朱乃正 :(1935年11月-2013年7月25日),男,浙江省海盐县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受吴作人、艾中信、王式廓等先生指导。1959年春分配到青海省工作,在青藏高原工作21年。期间历任青海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人大常委。师承吴作人、艾中信、王式廓诸先生,作品《春华秋实》1979年获第五届全国美术展览三等奖,《国魂·屈原颂》1984年获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铜质奖。有《朱乃正素描集》。1980年调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曾任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为国内外美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萧娴 :(1902年11月—1997年1月16日),字稚秋,号蜕阁,署枕琴室主,贵州省贵阳市人,中国当代最为著名的女书法家。父亲萧铁珊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员,工诗文,善书画。

萧娴幼承庭训,小小年纪就以善作擘窠大字闻名乡里。1964年被吸收为江苏文史馆馆员。1981年,江苏省南京市文联为她在江苏美术馆举办书展,历时一月盛况不衰,这次书展充分显示了她的艺术水平和风格,是建国以来江苏省最盛大、历时最长、观众最多的书展之一。1984年调入江苏美术馆,专门从事创作;1997年因病离世,享年95岁。贵阳市翠微阁观有为萧娴作品陈列馆。

沈尹默 :(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后改尹默,字中、秋明,号君墨,别号鬼谷子。祖籍浙江湖州,1883年生于陕西兴安府汉阴厅(今陕西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民主街),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

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新青年》杂志编委。与兄长沈士远、弟沈兼士合称“北大三沈”。沈尹默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

沈尹默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于右任)”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吴玉如)”之说。与李志敏合称“北大书法史上两巨匠”。 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师大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赞沈老书法“米元章(米芾)以下”。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张辛教授评价:“北大历史上的名书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罗复堪、沈尹默等寥寥几人而已,李志敏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第一人。”

吴昌硕 :(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夏承焘 : (1900—1986),字瞿禅,晚年改字瞿髯,别号谢邻、梦栩生,室名月轮楼、天风阁、玉邻堂、朝阳楼。浙江温州人,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一系列经典著作无疑是词学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优秀的文化学术成果。胡乔木曾经多次赞誉夏承焘先生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

溥儒 : 溥心畲(yu)(1896年9月2日—1963年11月18日),满族,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陈树人 : (1884—1948),广东广州府番禹县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画家。早年随其岳父居廉学画。东渡日本求学,先后毕业于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京都美术学校绘画科及东京国立大学文学系。归国后与高剑父、高奇峰开创岭南画派,被称为 “岭南三杰”。1917年受孙中山委任为中华革命党美洲加拿大总支部部长,回国后历任中国国民党党务部长、广东省政务厅长、侨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要职。从政之余,仍不忘绘画,以其山水、花鸟、走兽,著称于时。1948年因病逝世。

何绍基 :(1799年—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

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著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

刘炳森 :  (1937年8月-2005年2月15日)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1962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至今。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日本白扇书道会顾问、日本书道研究泉会顾问、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等。其刘体隶书影响甚广。

弘一法师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蔡元培 : (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胡适 :(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 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宣城市绩溪县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

林散之 : (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日),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 ,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如果说在当代草书实践中,林散之为飘逸之美,那李志敏则为苍茫之美,两者风格迥异、刚柔互补,凸显“南林北李”的双峰对弈。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真可谓“功莫大焉”。

吴荣光 :(1773 — 1843),字伯荣,一字殿垣,号荷屋、可庵,晚号石云山人,别署拜经老人。广东南海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由编修官擢御史。道光中任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后坐事降为福建布政使。善于金石、书画鉴藏,且工书善画,精于诗词。著有《历代名人年谱》 、《筠清馆金石录》 、《筠清馆帖》 、《辛丑销夏记》 、《帖镜》 、《石云山人文集》 、《绿枷楠馆录》 、《吾学录》等。

大康 :康殷,(1926-1999),别署大康,男、汉族,祖籍河北乐亭,1926年4月出生辽宁义县。1944年入吉林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西画。中国当代古文字学专家、古玺印专家、篆刻家、书法家、画家。曾担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等。著有《古文字形发微》 、《文字源流浅说》 、《古文字学新论》 、《说文部首诠释》 。编撰中国第一部古印玺全集《印典》。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伊秉绶 : (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

嘉庆四年任惠州知府,因与其直属长官、两广总督吉庆发生争执,被谪戍军台,昭雪后又升为扬州知府,1802年(嘉庆七年),伊秉绶54岁时,因父病死,去官奉棺回乡,扬州数万市民洒泪送别。62岁病逝后,扬州人为仰慕其遗德,在当地“三贤祠”(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三人之祠)中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在任期间,以“廉吏善政”著称。

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吴昌硕 : (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章炳麟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光绪三十年(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民国二年(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世凯死后被释放。民国六年(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14日病逝。

陆和九 :( 一八八三—一九五八) ,本名开钧,以字行,别署墨盫。湖北沔阳人(今湖北仙桃人)。青年时就学武昌讲武学堂,毕业於清吏部学治馆。能文而兼工书画,历任湖北襄阳第三师范国文教员、武昌大学汉文科长;中岁迁居北京,任中国大学国学系讲师等教职,讲授金石学、古器物学、文字学及书法、篆刻等课程,博学勤求,收藏碑刻砖瓦拓本甚富。著作之已行世者,有《汉武氏石室画像题字补考》二

卷、附录二卷(一九二六年写刻本)、《中国金石学》正续编(一九二九年中国大学排印本、辅仁大学排印本)两种。有稿本而未刊行者,有《石刻名汇》 、《文字学》、《中国古器物学》、《金石文渊》四卷、《汉以後金文录》五卷、《珠璜碎稿》六卷、《北周造像考》三卷、《历代造像存徵录》四卷、《孝堂山画像考》一卷、《顺陵残碑考》一卷、《宋辽金元碑目》六卷。晚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仍兀兀穷年,钻研不辍。

溥佺 :爱新觉罗·溥佺(1913-1991),字松窗,以字行,笔名雪溪、尧仙、健斋,与溥伒、溥僴、溥佐兄弟四人并为书画大家,被称为一门四杰。1928年入松风画会。1936年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23岁即被聘为辅仁大学美术系讲师,教授国画山水。曾兼任北平国立艺专讲师、教授,北京大学美术补习班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北京新国画研究会,后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画院画师,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画协、美协会员。1953年加入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并任执行委员和秘书处主任,1955年被选为理事。1958年入北京中国画院。1956年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写生,与徐燕孙、王雪涛等合作《长征手卷》。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的一些师范、艺术院校讲授国画。1985年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为北京市第七、八、九届人大代表,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书法研究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山书画社顾问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

顾随 :(1897—1960),本名顾宝随,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河北清河县人。中国韵文、散文作家,理论批评家,美学鉴赏家,讲授艺术家,禅学家,书法家,文化学术研著专家。 顾随的学生、红学泰斗周汝昌曾这样评价他:“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谢谢欣赏

0 阅读:3

名家之路

简介:笑看人间风云过 遍识天下英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