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帜丨潇湘游记(七)——朝圣之旅韶山

草根爱练剑 2024-10-06 14:42:54

资讯摘自网络;天下孝义人

以下文章来源于善眼看天下 ,作者文/张如帜

作者丨张如帜

从长沙一路向南,目及之处一派迷人的乡野风光,大片的稻田如绿毯铺展,白墙红顶的农舍散落在绿树中间,远处青山叠翠,头顶白云游弋,如童话世界般美丽而宁静。

韶山属于湘中丘陵,车子渐渐进入山区,一座座翠绿的山峰并不太高,高速路上一辆辆旅游大巴驶向同一个方向——伟人故乡韶山。韶山是一个新建的县级市,市区人口只有10万余人,而平时每天来这里的游客就达三四万人,为了更好地接待和服务,现在景区每天限流16000人。干净整洁的韶山市区,街道两旁“伟人故乡,红色韶山”等标牌处处散发着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毛泽东广场

毛泽东广场始建于1993年,位于湖南韶山核心景区的中心,原名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毛主席铜像以开国大典时手执文稿的姿势为母本,总高10.1米,朝向为东偏北,北靠葱茏叠翠的韶峰,面向古朴素净的故居,主席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红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

关于铜像曾有这样的传说:1993年12月,当主席铜像从南京运回韶山途经江西井冈山时,车子突然就熄火了,怎么想办法都修不好,第二天司机突发奇想,对着铜像说道,主席,我们知道您和井冈山有感情,但是咱们也得要回家呀!说完,车子竟然一下子就好了。还有一件,当时正值隆冬,异常寒冷,可是当主席铜像运回来的当天,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突然大面积开放,用炽热灿烂的红色迎接主席的回来。也许事有巧合,但是家乡人民宁肯相信这是伟人在显灵。我们在鲜花店定制了一个大花篮,随着朝圣的人流,排队向伟大领袖的铜像鞠躬献花,然后绕着铜像走三圈,双手合十,表达对毛主席的缅怀和敬仰之情。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已走过60个春秋,接待过中外观众上亿人次,为广大观众了解毛泽东主席生平业绩和人格风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专题展区

纪念馆主要有生平展区和专题展区(即遗物馆),馆藏文物、资料达6万多件,名人字画1000多幅,是毛泽东生平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重要基地。

龙纽大印

199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将北京中南海的五千多件毛泽东遗物移交韶山毛泽东纪念馆保存。遗物中有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龙纽大印;赴重庆谈判时郭沫若送的手表;穿了几十年、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以及毛泽东家庭生活账单、菜谱等。韶山朝圣最重要的部分是参观毛主席故居。

毛泽东故居

毛泽东故居名为上屋场,坐落于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的小山冲中。房屋是一栋坐南朝北,黄墙褐瓦,南方常见的普通农家住房。它前面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种过的稻田和游泳过的池塘,后面是长满青松翠竹和其他杂树的小山,左边是小树林,右边是菜地、稻田和晒谷场。整栋房子占地面积566.39㎡,大小房屋20间。东边是毛泽东家的房子,共14间;西边是邻居的房子共5间;厅屋两家共用。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立志救国救民,为寻求真理,离家外出求学,临走时,毛主席给父亲留下了一封信: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参加革命后,毛泽东先后5次回到韶山进行革命活动、视察工作和看望父老乡亲。我们排队依次参观毛泽东父母卧室、毛泽东卧室、毛泽覃卧室、厨房、杂物间和堂屋,其中最为珍贵的文物有卧室中的床、柜、书桌和睡椅,杂物间的石磨、水车、风车和水耙等农具,它们默默向我们讲述着那些穿越时空依然震撼心灵的往事……

毛氏红烧肉

中午我们来到毛家饭店品尝了著名的毛氏红烧肉,接着进行最后一个项目——观看实景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实景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整个故事的脉络以毛泽东走出韶山救亡启蒙;建党;发动安源罢工;领导秋收起义;融合与杨开慧之间的革命感情;长征,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抗日战争;渡江战役;建国等众多事件为重要素材和线索,通过有机的整合和节奏安排,整理出一条反映毛泽东主席在救亡道路不同时期的思想发展和重要理论主张和事件线索,展现主席智勇双全的伟人风范。在近四十度高温的露天剧场,演员需要穿着厚厚的军服,需要以高难度动作从空中飞过,需要大量的舞蹈表演,他们出色的表演赢得了无数热烈的掌声,最后,随着音乐的响起,全体演员和观众一起高唱《东方红》,演出达到了最高潮,至此,我们一天的韶山之行也在意犹未尽中圆满结束。

(未完待续)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善眼看天下”

编辑丨于艳萍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天下孝义人”同名抖音号

期待您的来访和互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