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机,今年就能成?

WHYLAB 2024-02-26 19:47:26

最近 AI 界有几件比较受关注的事件:Google 的 Gemini 大模型正式开放使用;OpenAI 的尚未正式发布的 Sora 模型,生成的 AI 视频演示片初次登场,便锋芒毕现,被不少网友戏称为「世界模拟器」(当然,还远着呢)……

手机硬件厂商们也没闲着,三星直接发了一台卖点是 AI 的手机,魅族宣布停止传统智能手机的开发,转而「All in AI」,OPPO 也于近期开了场 AI 战略发布会 …… 进入新的一年,似乎所有智能手机都要进入 AI 时代。

那么,AI 就真的要通过手机进入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了吗?为什么是要通过手机,而不是其它硬件载体呢?

理由很简单:贴身、日常 —— 手机本身就是全球范围内普及率最高的数码终端设备,地球上已经有过半的人口用上智能手机,而且不少用户机不离手、眼不离屏,更何况智能手机几乎浓缩了用户个人数据,而 AI 本质是一整套服务,要触及到个人,手机自然就是最适合的载体,所以 AI 以智能手机为载体普及到个人,也就顺其自然了。

OPPO 可以说是手机 AI 化最积极的其中一家了,AI 战略发布会上,刘作虎也表示,AI 手机,将会是继功能机、智能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个重大的变革阶段,为此,OPPO 也致力于成为 AI 手机的贡献者和普及者。

现阶段,其实已经有部分厂商给自家手机嵌入了 AI 功能,像语言大模型聊天、生文、生图等等,进阶一点的还有找图、修图等等。还有 OPPO 前段时间的新春固件更新,已经给已有的手机添加了不少有意思的 AI 功能,覆盖了超千万的用户,其中的「AI 消除」功能,据说日均使用次数已经来到 15 次。

所以,未来所谓的「AI 手机」,就只是在这个普通智能手机的基础上加入 AI 服务吗?

当然不是,这里引用 IDC × OPPO 的「AI 手机白皮书」,AI 手机需要有「高效可利用的算力」、「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力」,还有「自学习的能力」和「创作力」。

首先硬件很重要,手机自身有足够的 AI 算力,还要有对算力高效利用的能力,像高通的骁龙 8 Gen 3 和联发科的天玑 9300 平台,都不约而同地提升了 AI 相关算力,特别是天玑 9300 平台,APU 的整个架构都为生成式 AI 做了优化更新,各方面的运算速度都有数倍的提升,而且功耗还有所下降。

像用上天玑 9300 平台的 Find X7 据说是首款端侧用上 70 亿参数的 LLM 大模型手机,本身的 AI 硬件能力就挺在线,用户中轻度的 AI 使用需求在端侧本地运行压力不大,但是一些重度需求,仅有本地的侧端部署还无法满足,所以 OPPO 用的是端侧 + 云端联合的部署方案,这也是现阶段手机最好的 AI 解决方式,为此,它的 AndesGPT 模型做了三级部署,来满足不同任务量和反应速度的需求,兼顾性能和效率。

而云端,OPPO 专门在东莞滨海湾建了一个 AI 数据中心,现阶段已经部署了过万台的服务器,据说预训练模型的参数量达到了千亿级别,未来还会继续扩容,提供算力的支持。

对真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就需要调动起手机的各个传感器对现实世界的还原,再交给后端的软硬件处理,提供 AI 的数据变量输入等等,只有感知到现实,AI 才做出更适合的执行结果 —— 就比如说接电话这个场景,手机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到用户处于嘈杂环境,AI 再结合陀螺仪、温度传感器等等传感器,预判的用户的行为,来自动切换免提模式或者是提高音量,优化通话体验 —— 当然,随着未来 AI 的发展,AI 手机也需要有更多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来满足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

自学习的能力和创作力,才是 AI 手机体验上的根本 —— AI 现阶段最有效的三大功能我觉得就是「信息获取」、「创作」,以及「任务执行与管理」。然而每个人的需求,甚至是每个人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状态需求可能都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 AI 有感知,并自学习,再创作的能力了 —— 就像你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来半小时《原神》,AI 手机可以学习你的作息和用机习惯,提前预载游戏,来提升游戏的加载效率。

OPPO 的 1+N 智能体生态战略,就是针对不同个性化需求来展开的 —— 「1」是指 OPPO AI 超级智能体本身,它就像是个引擎,可以提供并调用出不同的 AI 服务;而这个「N」,可以给用户或者开发者细化到不同的场景,无论是信息获取、创作还是任务执行与管理,零代码「捏」出自己的 AI 智慧体,赋能给 OPPO AI 的整个生态 —— 它有点像 OpenAI 的 GPT Store,可以吸引更多的第三方加入进来,完善整个 AI 生态。

所以,今年会是 AI 手机的元年吗?我觉得是的,除了已经登场的几家厂商,未来想必会有更多的品牌加入这个行列;而 OPPO 近期的新春 AI 功能推送、联合 IDC 发布的行业白皮书等等操作,都在告诉我们,他们对于「AI 手机」的理解,和对未来行业推动的积极性。不知道年底我们再来回看的时候,手机的 AI 会走到哪一步呢?

0 阅读:19

WHYLAB

简介:做消费者自己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