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参考自《大西洋月刊》2017年六月刊封面故事 ,原故事作者为蒙阿列克斯·提臧
如有兴趣阅读完整文章(我们也建议先阅读原文),请点击最下方的链接
故事讲诉原作者阿列克斯4岁随父母移居美国,11岁时第一次意识到, 从小照顾他和他兄弟姐妹的洛拉原来是他们家三代人的奴隶,而这是一个隐藏至深的家庭秘密。作者羞愧于公布洛拉的真实身份,但内心却无限纠结与自责徘徊,这位从小照顾作者兄弟姐妹,甚至亲密过父母的人,却是违背了这里价值观的“奴隶”。母亲也不愿意平等的看待这位从小呼唤的“奴隶”。
作者反对于家人对她的羞辱与无止的依赖,有时又恐惧当事实公布在其他人面前时带来的可怕。同情又无力阻止带来了罪恶感,似乎自己也是剥削洛拉的人。
洛拉和作者在2008年。作者与洛拉的姐姐格雷戈莉。
在成长的过程中,作者希望能拟补其中的缺失。最后的结局没有所谓的圆满也未曾是失败。
这位毕业于斯坦福的普利策获奖记者在各种意义上都是一个成功的新移民,故土和历史却遗留给他一个难题:如果你最亲密的人之一其实是被你的家人剥夺人生选择的奴隶,你应该怎么做?你会怎么做?
作者在57岁时终于决定将这个真实故事公诸于世,却在今年三月去世。对这个关于时代和观念的变迁, 关于亲情、选择、人性和救赎的课题,作者究其一生探索给出了自己的答卷。而这个令人唏嘘的故事,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思考。
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公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当他们或他们之中的任何人为自己的自由而作任何努力时,不作任何压制他们的行为。
节选自林肯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洛拉83岁生日之后回菲律宾小住。洛拉和她的妹妹朱莉安娜,时隔65年团聚。
节选自原文内容的一段
“你听说过任何人有像洛拉一样的境遇吗?”亚瑟说,“有谁活得跟她一样?”他总结了洛拉的处境:免费劳力,终日辛劳,稍微多坐一会或者早睡一点就会被大骂,只要顶嘴就会被责打,穿的是别人不穿了的衣服,吃饭是一个人在厨房里吃残羹冷炙,从不出门。除了我们家的人以外,没有朋友也没有兴趣爱好,没有自己的个人空间。(无论是在我们住过的哪个房子里,她睡觉的地方总是没用空下来的一个地方——要么是沙发,要么是储藏间,要么是我妹妹卧室的小角落。她经常睡在衣服堆里。)
Alex Tizon在1991年的一个新闻工作坊。他相信所有人都有一个史诗般的故事。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大西洋月刊》2017年六月刊》
原文链接: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7/06/lolas-story-chinese/526869/?utm_source=lolawechat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