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美国“The Drive”网站“The Warzone”栏目连续刊登了两篇关于中国军用隐身无人机的文章,对媒体中现身的两款新型隐身无人机进行了系统性评价。这两款无人机分别是轰-6挂载的高机动隐身无人机和轰炸无人机。这两篇文章的分析判断,使得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国产先进军用无人机的发展,以及当下美国媒体和军方对待中国航空业快速发展的复杂态度。
官方公开轰-6释放隐身无人机的CG画面
介绍轰-6挂载的隐身无人机的文章,作者是“The Warzone”栏目副主编Joseph Trevithick。文中认为,轰-6翼下搭载的无人机编号为“砺剑-1”(LJ-1),不仅是“针对空中目标和其他训练目的”,而且“可以与歼-20隐形战斗机甚至轰-6一起运作”。Joseph表示,“砺剑-1”拥有典型的隐身特征,在低空和高空的飞行性能都非常优秀,甚至可以承受高机动过载,是当下罕见的高机动隐身无人机。因此,“砺剑-1”完全可以作为“反辐射、对地攻击、红外诱饵”装备使用。特别是与歼-20配合时,能通过特殊设计放大自身雷达反射截面积,以吸引来袭导弹注意,从而确保歼-20的安全。最后,Joseph对CCTV-7节目中,轰-6发射4架“砺剑-1”,并控制其组成菱形编队的CG画面,感觉非常“有趣”。
这一幕虽然只是CG但确实令人激动
事实上,在官方于本月中旬展示了有关“砺剑-1”的CG视频后,很快就成为外界热议的话题,对其用途也衍生了许多猜测。最终,一份来自珠海航展上的资料,证明了“砺剑-1”当下最核心的任务——模拟训练。在宣传手册上,“砺剑-1”被称为能够模拟第三、四代战斗机的高亚音速无人飞行器(按照中航工业最新标准应该是第四、五代)。机身应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按照不同需求,换装有源自卫干扰、箔条/红外干扰弹、红外目标模拟、RCS增强(龙伯透镜或龙伯球)等不同载荷。此外,“砺剑-1”本身的隐身和航程数据相当不错,甚至还可以完成6G稳定盘旋、S型机动、半滚倒转等高机动战术动作。
“砺剑-1”在航展上公开部分资料
看得出来,“砺剑-1”是一款立足海空军新时代需求,以贴近实战化、全程对抗为目标的先进隐身无人机。空军希望用其模拟空战中的隐身目标,以强化当下歼-20机队在隐身时代的作战水平,并探索隐身战机新战术。相比于直接由歼-20充当目标,两队隐身战机对练的训练方式,“砺剑-1”的参与能显著降低训练成本,并大幅增加可用数量,提高训练效率;而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成为歼-20实弹攻击的隐身目标。当下,随着美制F-35大肆对外出口,拥有隐身战机的国家越来越多,但真正做到立足自身技术,深入系统研究隐身时代的新战术新战法,恐怕仅有中国和美国。
“砺剑-1”的结构看起来有些奇怪
以双座“歼-20S”首飞为标志,中航工业勇于走向技术无人区,大胆迈出了自主创新的一大步,背后信心的来源则是持续训练和深度模拟带来的经验积累。也就是说,中国空军以歼-20为基础,通过长期、系统地模拟和训练研究,充分认识到无人机对于未来空战的关键意义,最终促成了用作无人机指挥平台的“歼-20S”诞生。在这个研究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砺剑-1”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按照航展技术手册,“砺剑-1”迎面正负30°雷达反射截面积均值为0.05平方米,与俄制苏-57处于一个量级,比歼-20、F-35、F-22A低一个量级。
“歼-20S”未来注定将震撼世界
在空战模拟中,“砺剑-1”可以在隐身和高机动状态下假扮对手隐身战机,真实检验国产霹雳-15、霹雳-10对隐身、高机动目标的打击能力。这种检验和演练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歼-20实机对抗中无法验证的项目。举个例子,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美制AIM-120中距空空导弹问世,靶场验证实现了超过90%的命中率,曾让美国人欢呼不已。然而,在海湾战争中,即使加上误伤友军的“战绩”,AIM-120实战命中率依然不足30%。究其原因在于,真实战场环境更复杂、恶劣、多变,武器在实战中面临的问题往往超出原始预计,最终的表现自然要差得多。不过,美军随后对AIM-120暴露的问题逐一进行处理,在8年后的科索沃战争中,导弹可靠性已经飙升到60%以上,这个命中率就意味着双发齐射后基本都能命中目标。
挂载AIM-120的美制F-16C战机
当下国产霹雳-15、霹雳-10作为歼-20的标准空战武器,基本性能肯定没有问题,但在面对高机动、隐身目标时,仍然需要通过反复测试和训练,掌握导弹发射的规律和技巧。而“砺剑-1”完全能够用作真实目标,用实弹检验发现、锁定、发射直至摧毁的整个过程,通过反复、系统的测试,分析应对这类目标的最有效的方式。从这一点来说,Joseph猜测未来“砺剑-1”将作为歼-20辅助团队中“假死替身”的想法,倒也并非没有道理。当然,反辐射和对地攻击作战是不太现实的,而且即使“假死替身”的设想实现,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当下“砺剑-1”的任务,仍然是作为隐身训练平台存在,这就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
歼-20S可与多种先进无人机协同作战
相比于曾经公开展出、公开了基础数据的“砺剑-1”,另一篇关于隐身轰炸无人机的文章,就显得有些天天马行空。作者Thomas Newdick先是列举了来自中国社交平台上的几张模糊截图,从依稀能够分辨出的外形判断,这是一款基于常规隐身飞翼构型进化的先进型号。由于拍摄地点、时间、位置都不确定,因此这架模糊的隐身战机,可能是取巧拍摄的模型,也有可能是之前中航工业展出过模型的彩虹-7,甚至是尚未公布的其他型号。Thomas认为,无论究竟是什么型号,这款隐身装备都带有明显的象征意味,表明经过长时间追赶后,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完成了巨大突破。
看起来颇为科幻的隐身无人轰炸机
作为当代空中隐身轰炸平台的标志性技术,飞翼气动构型由于升力效率高,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引得许多人为之着迷。二战期间,德国和美国都发展了飞翼构型的验证型号,甚至美国在冷战初期,还正式小批量生产了B-35这款飞翼外形的轰炸机。但飞翼缺乏垂直结构的特性,使得其控制难度极大,严重限制了实际应用,无可奈何之下美国空军也只得放弃。不过到了70年代,随着雷达隐身理论进入人们视野,飞翼构型的天然隐身优势使其重新得到重视,再加上航空器控制软件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诺斯罗普数十年坚持对飞翼研究的积累,最终缔造了B-2A的神话。
B-2A是美国航空工业的巅峰
时至今日,B-2A仍然具备非同一般的影响力,以至于全球轰炸机队伍中,完全可以分为B-2A和非B-2A两个种类。我国海空军常年以旧式轰-6为空中轰炸平台,与B-2A的差距非常明显。不过,信息时代电脑模拟软件的进步,使得飞翼构型的复杂计算变得简单,原本以十年为单位的数据搜集和测试,如今完全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以最著名的“彩虹-7”隐身无人机为标志,证明国产飞翼隐身气动技术已经取得全面突破,外界苦苦等待的“轰-20”,已经解决了曾经认为难度最大的技术问题。
“轰-20”令外界期盼多年
不过,无人隐身轰炸机的迅速发展,也对有人驾驶型号造成了很大冲击。按照航展公开的数据,国产“彩虹-7”最大起飞重量达14.3吨,属于大型无人机之列,内置的各型精确制导弹药也是琳琅满目。就目前来说,将“彩虹-7”融入“歼-20S”无人机群作战序列,凭借不菲的载弹量用作“小型轰炸机”,共同构成完整的对空、对地作战体系,在技术上完全可行。这也意味着,“歼-20S”可以在不放弃隐身的情况下,突破隐身弹仓的限制,协同完成对地打击任务,这将是跨时代的全新空战形态。因此,Thomas在文末表示,“彩虹-7被推广的事实本身,就是中国的重大举措,展示了在这一领域的勃勃雄心”,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总结。
航展上的“彩虹-7”隐身无人机
大概在30年前,中国空军的装备水平仍然相当落后。在中美空军有限的几次接触中,表现也确实很不理想。然而,随着中航工业在进入21世纪后强势崛起,大量先进装备以令人目瞪口呆的速度涌现,重型隐身战斗机、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先进涡扇航空发动机、战略运输机等曾经遥不可及的装备,如今都已成为公众媒体镜头中的常客。如此巨大的进步,也显著影响了美国军队以及媒体的观感,从最开始的不屑一顾到如今倍感压力,美军在公开场合的态度发生了全面转变。如今美国媒体对两款中国新式无人机的重视,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种种预期,既是对中国空军作战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中航工业技术水平的无形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