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不补维生素D,就像买车不加油
补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婴幼儿到老年人,似乎人人都在补钙,也总会听到说补钙似乎没什么效果。仔细一瞧,好嘛,碳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一样都不少,维生素D、阿法迪三、骨化三醇,一样都没有。
那维生素D是什么?和补钙有什么关系?和阿法迪三、骨化三醇又有什么关系?维生素D是一类脂溶性的维生素,包括动物来源的维生素D3和植物来源的维生素D2。人体的维生素D来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表皮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表皮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转变为维生素D3前体,再经温促作用转换为维生素D3。简单说就是通过晒太阳合成的。另一部分就是食物来源的,如植物性食物(如受阳光照射后的蘑菇)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D2,而动物性食物(如野生多脂肪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全脂奶)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D3。
维生素D在体内要经过两步活化才能发挥作用:第一步,在肝脏活化成25OHD,是体内的主要贮存形式,反映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第二步,在肾脏活化成1,25(OH)2D,是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代谢物,也就是发挥作用的主体。
维生素D及其代谢物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钙和磷在肠道中吸收,并抑制甲状旁腺激素释放,维持血钙和磷水平正常,进而保证骨骼健康和神经肌肉功能正常。当然维生素D还有很多其他作用,今天主要说的是促进钙吸收的这个作用。很多人在发生骨质疏松的时候都知道补钙,殊不知维生素D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也很关键。维生素D可通过升高血钙水平或直接作用于甲状旁腺,减轻过度骨吸收;或通过结合于成骨细胞和骨细胞核的维生素D受体,影响骨构建、重建和矿化。而1,25(OH)2D是重要的钙调节激素之一,可以增加肠道及肾脏钙吸收,促进正钙平衡。所以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基础的骨骼健康补充剂。早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不足与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密切相关。
一般认为血清20-30ng/ml为维生素D不足,25OHD<20ng/ml为维生素D缺乏,<10ng/ml为严重缺乏。
那如何预防维生素D缺乏呢?分3种情况第一种,普通成年人,增加日照和富含维生素D食物的摄入就可以了,这也是最经济的方法。如上午或下午,将胳膊和腿暴露于阳光下30min(不要暴晒,以免中暑;不要涂防晒霜。),每周3次即可达到预防目的。如冬季缺少日照时可以补充维生素D。
第二种,对维生素D缺乏高危人群,维生素D摄入的推荐剂量见表1.
表1 维生素D缺乏高危人群的维生素D推荐剂量
年龄
建议补充剂量(IU/天)
年龄
建议补充剂量(IU/天)
0-1岁
400-1000
0-6个月
1000
>1-18岁
600-1000
>6个月-1岁
1500
>18-50岁
1500-2000
>1-3岁
2500
>50-70岁
1600-2 000
>3-8岁
3000
70岁以上
1600-2000
8岁以上
4000
第三种,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推荐剂量见表2.
表2 维生素D缺乏防治的推荐剂量
年龄段
治疗量
维持量
0-1岁
2000IU/天或50000IU/周
治疗6周后,检测血清25OHD水平,如达到30ng/ml以上,可调整为400-1000IU/天。
1-18岁
2000IU/天或50000IU/周
治疗6周后,检测血清25OHD水平,如达到30ng/ml以上,可调整为600-1000IU/天。
>18岁
6000IU/天或50000IU/周
治疗8周后,检测血清25OHD水平,如达到30ng/ml以上,可调整为1500-2000IU/天。
对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建议用普通维生素D制剂,D2、D3都行。不建议单次超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不推荐使用活性维生素D或其类似物(如阿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来纠正维生素D缺乏。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是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推荐用于年龄在65岁以上或合并血清肌酐清除率小于60ml/min的患者,或者是25羟化酶缺乏的患者。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下降,肾脏对25OHD的1α羟化能力减弱,活性维生素D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或有肾脏疾病的患者。
最后,维生素D不是补的越多越好,一般在常规剂量下事比较安全的,但如果超剂量补充可能发生维生素D中毒,表现为烦渴、多尿、呕吐、食欲下降、肾结石等,可通过检测血清钙和24小时尿钙浓度,避免药物过量造成高钙血症或高尿钙。所以,如有需要,一定要遵医嘱常规剂量补充,不必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