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龄女红军寻亲成功,不料热心群众透露:老人找错家乡了

千古之旅看当今 2024-03-14 23:01:15

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才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了解党史热点、领袖过往等相关内容。

前言:

2008年,在河南省新县人民医院中,一位老人在医生的抢救下奇迹般苏醒了过来。她的身边围满了关心她的家人,可老人醒来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哭。

最了解老人心事的是老人的二女儿张治青,她轻轻抚摸上老母亲的脸,询问她是否是想念了老家的亲人,老人这才点了点头。

老人名叫陈焕英,是一位老红军,她一生唯一的心愿就是回到老家寻找亲人。只可惜,如今她病入膏肓,可能再也无法完成心愿了。

少小离家,老大未归

陈焕英1919年出生在四川巴中市的一个贫困家庭中,八岁那年父母相继离世,唯一的亲人只有祖母。可年迈的祖母并不能养活她,只能将她送给别人当童养媳。

在婆家,年幼的陈焕英每天要砍柴烧火,挑水做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13岁那年,红四方面军渡汉水,穿秦岭,来到了巴中一带,受够了寄人篱下的生活,陈焕英决定偷偷溜走,参加红军。

于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陈焕英趁着其他人都睡着,一个人偷偷跑出了家门,一路来到红军部队,然后就成为了妇女独立团中的一员。

当时,妇女独立团的团长是张琴秋,带领陈焕英打过许多胜仗。渐渐地,陈焕英也从一个小丫头,变成了一个勇敢作战的战士,又从战士升为副班长、班长,最后还当上了排长。

1935年,陈焕英随红军开始了漫漫长征路。在一次与国民党反动派激烈的战斗中,陈焕英不幸被一颗炮弹炸伤,左眼永远失明,左腿也落下了终身残疾。

虽然经历了各种苦难,但陈焕英却一天比一天坚强,她的革命意识也一天天觉醒。

过夹金山时,上级考虑到她的伤势还没有好,担心她挺不过这极寒天气,便劝她和上千名伤员留在当地。陈焕英说什么也不肯,坚持要和大部队翻雪山,并表示就是死也要跟着红军闹革命。拗不过她,上级领导只好同意她一起走。

可爬到半山腰,陈焕英又冷又饿,实在走不动道了。眼见着就要丧生在这遍地白色之中,指导员拿出两根辣椒让她御寒,这才把她从鬼门关中救了出来。

经历过这次艰险,陈焕英的意志更加坚强,她终于到达了延安,并在这里认识了她的终身伴侣。

1938年,大批伤残军人复员回家,陈焕英响应政策,跟随丈夫回到了丈夫的老家河南新县。虽然日子依旧贫苦,但这对陈焕英来说已经足够幸福。

两年后,陈焕英生下一个女儿,取名扶元英。正当日子朝好的方向发展时,陈焕英一家遭受了大灾难。

当时,日本侵略者在地处中原的河南大肆破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民不聊生,陈焕英所在村子的村民逃的逃散的散,他们一家连饭都吃不到,全家人饿得皮包骨头。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陈焕英丈夫的旧疾复发,一病不起,没几年就撒手人寰了,只留下陈焕英与女儿相依为命。

那个年代,一个女子带着一个孩子是极难生存的。万般无奈之下,陈焕英在29岁改嫁给邻村老实人张均忠,又育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至此,陈焕英的苦难生活才终于结束。

战乱年代,陈焕英也曾想过寻找四川的家人,只可惜通信实在太难,她无能为力。

解放后,通信变得正常,她多次给老家四川巴中写信,希望能找到家乡的亲人。然而,由于她当年很小就参军了,家乡具体地址实在记不清,家中还有哪些亲人一概不清楚,所以一直没能找到亲人。

时光匆匆,陈焕英从健壮的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直到她病重住院,也没能找到四川的亲人。回家,成了她一生的遗憾和临终的愿望。

寻亲成功安然离世,却发现认错亲人

望着满面愁云的母亲,二女儿张治青心如刀绞。从记事起,她便根据母亲提供的线索帮助母亲寻找亲人,可惜都未能找到。如今母亲眼看所剩时日不多,她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让母亲如愿。

2008年8月,张治青再次拜托好友帮忙寻找。好友替她给巴中市巴州区委宣传部发了一封邮件,正巧被宣传部李天富看到。

李天富非常同情陈焕英的情况,他决定帮助老人家完成最后的心愿。他先通过巴中市公安局按照户籍查找邮件中的人名,可惜并未查到。

李天富想,陈焕英老人不认识字,是通过口述让其他人记录的,因此人名很有可能出错。于是,他又按照邮件中提到的地名寻找,终于,所有线索都指向了平昌县驷马镇当先村,而在这个村子里,就有一位姓陈的红军后代。

红军后代陈世禄说,他的父亲曾告诉他,他有一个13岁就当了红军的姑妈,不过,陈士禄也不知道姑妈的姓名,只知道她的小名叫“辣娃子”。

张治青发给李天富的邮件中提到过,她母亲陈焕英的小名叫“小辣椒”,由此李天富就想,这个“辣娃子”会不会就是“小辣椒”。

于是,李天富就将查询结果告诉了张治青。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陈焕英一家激动不已。

当地记者得知消息后,在河南、四川两地奔波,终于帮陈焕英和陈士禄两家人取得了联系。9月,陈世禄一家带着家乡的泥土来到河南探望“姑妈”陈焕英。

陈焕英老人握着家乡的泥土喜不自胜,眼角留下了欣慰的笑容。几天后,陈焕英老人含笑离世。

陈焕英老人能够在最后一刻寻亲成功,是极大的喜事。但事实往往并不是表面上那样顺利,在陈焕英老人去世一个月后,李天富突然接到了一个名叫程浩洲热心群众打来的电话说:“陈焕英老人找错家乡了!”

程浩洲先生还说,他们家乡是平昌县喜神乡铜佛村,周边地名和陈焕英老人说的都能对上,陈焕英老人的父亲叫程均驷,家乡话“程”和“陈”同音,所以容易搞错。

为了确定是否真的弄错,李天富决定查个水落石出。

根据程浩洲先生提供的村子,李天富找到一个叫程文相的老人,他也有一个13岁参军的姑妈。除此之外,程文相对姑妈的情况描述,与陈焕英对家乡亲人的记忆高度吻合。

之后,李天富又对村子其他知情老人进行了查访,最终确定程文相才是陈焕英真正的亲人。

弄清楚真相后,李天富十分愧疚,虽然陈焕英老人是带着满足离世的,但终究还是没能见到真正的亲人。

李天富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陈焕英的家人,他们也很震惊,但表示可以理解,能让老人满足离世已经给他们最大的帮助了。

几天后,张治青带着母亲的遗物,从河南赶往四川巴中。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让60岁的张治青吃尽了苦头,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把母亲送回了家。

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午后,张治青和老家亲人,将母亲的遗物摆放在了程家祠堂中,离家75年的陈焕英终于认祖归宗。

参考资料:

飞舟.女红军的75年寻家路《中国老区建设》.2014年第8期

何广华,飞舟.生死寻觅,离家75年的女红军回来了.《今日南国》.2010年第8期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点赞、评论、转发),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9